吃撲爾敏會不會影響孩子的發(fā)育呢?
熱心網(wǎng)友
吃點抗過敏的藥,好得快點
熱心網(wǎng)友
蕁麻疹,俗稱“風疹塊”“風疙瘩”“風包”等,它即可是一個獨立的疾病,又可為許多疾病的癥狀,其基本特征為全身起紅色或蒼白色風團,發(fā)生消退都較快,消退后無任何痕跡,起疹時伴搔癢。本病病因復雜,部分人不易查明。常見病因有:①食物以魚、蝦、蟹、蛋類最常見。其次某種香料調(diào)味品亦可引起。②藥物,有許多可引起該病。青霉素、磺胺類、痢特靈、血清疫苗等,常通過免疫機制引發(fā)蕁麻疹。而阿司匹林、嗎啡、阿托品、維...
熱心網(wǎng)友
蕁麻疹,俗稱“風疹塊”“風疙瘩”“風包”等,它即可是一個獨立的疾病,又可為許多疾病的癥狀,其基本特征為全身起紅色或蒼白色風團,發(fā)生消退都較快,消退后無任何痕跡,起疹時伴搔癢。本病病因復雜,部分人不易查明。常見病因有:①食物以魚、蝦、蟹、蛋類最常見。其次某種香料調(diào)味品亦可引起。②藥物,有許多可引起該病。青霉素、磺胺類、痢特靈、血清疫苗等,常通過免疫機制引發(fā)蕁麻疹。而阿司匹林、嗎啡、阿托品、維生素B1等藥物為組胺釋放物,能直接使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引發(fā)蕁麻疹。③感染:包括病毒(如上感病毒、肝炎病毒)、細菌(如金葡萄)、真菌和寄生蟲(如蛔蟲等)。④動物及植物因素,如昆蟲叮咬或吸入花粉、羽毛、皮屑等。⑤物理因素,如冷熱、日光、摩擦和壓力等都可引起。此外,胃腸疾病,代謝障礙,內(nèi)分泌障礙和精神因素亦可引起。蕁麻疹臨床表現(xiàn)皮膚瘙癢,隨即出現(xiàn)風團,呈鮮紅、蒼白或皮膚色,少數(shù)病例亦有水腫性紅斑。部分患者可伴有惡心、嘔吐、頭痛、頭脹腹瀉等。急性變態(tài)反應,有時可伴有休克的癥狀。蕁麻疹治療最可靠和有效的方法是去除過敏原。若病因不明時,可對癥處理,以內(nèi)用療法為主。①急性蕁麻疹病情重、皮疹廣泛者,可立即皮下注射0.1%腎上腺素0.3-0.5毫升,然后內(nèi)服或注射抗組胺制劑。一般可選用撲爾敏、苯海拉明、安其敏、非那根等。有腹痛者可給予解痙藥物如普魯本辛,阿托品等。如有休克癥狀者,應立即皮下注射0.1%腎上腺素0.5毫升,靜脈滴注氫化可的松100-200mg,維生素C1克、加入500毫升5-10%葡萄糖溶液中,同時可給予苯海拉明20mg肌肉注射,吸氧。如有喉頭水腫、呼吸困難者,需作氣管切開的準備。②慢性蕁麻疹一般以抗組胺藥物為主。一種抗組胺藥物無效時,可2-3種同時給藥。③冷性蕁麻疹及血管性水腫可用某些兼有抗5-羥基色胺的抗組胺劑如賽庚啶等,還可試用6-氨基己酸。④膽堿性蕁麻疹可選用安泰樂、賽庚啶、阿托品、普魯本辛。⑤日光性蕁麻疹避免日光曝曬,還可外搽遮光劑。口服藥可用去敏靈、氯喹。⑥皮膚劃痕癥及壓力性蕁麻疹用安泰樂。蕁麻疹用藥1、蟾蜍湯治蕁麻疹 [用料] 活蟾蜍3-4只。[制用法]去內(nèi)臟洗凈后放入砂鍋內(nèi)煮極爛,用炒布過濾去潭渣,留湯備用。搽洗患處,日3或4次。[功效]解毒,消腫,止痛,用治丘疹性蕁性疹。2、芋頭莖豬排治蕁麻疹[用料] 芋頭莖(干)30-60克,豬排骨適量。 [制用法]將芋頭莖洗凈,加適量豬排骨同燉熟食。[功效]除熱散風。用治蕁麻疹。3、芝麻根治蕁麻疹[用料] 芝麻根1握。[制用法]洗凈后加水煎,趁熱燙洗。[功效]清熱。散風,止癢。用治蕁麻疹。4、韭菜治蕁麻疹[用料] 韭菜1把[制用法]將韭菜放火上烤熱。涂擦患部,每日數(shù)次。[功效]清熱,散風。用治麻疹。5、菜子油治腫毒風疹[用料] 生菜子油。[制用法]外搽患處,每日數(shù)次。治療期間禁用水洗患處。[功效]解毒,消腫,祛濕。用治無名腫毒、風疹、濕疹及老年皮膚瘙癢。6、醋糖姜湯治風疹[用料] 醋半碗,紅糖100克,姜50克。[制用法]醋、紅糖與切成細絲的姜同放入砂鍋人煮沸2次,去渣。每服1小杯,加溫水服,每日2或3次。[功效]散瘀,解毒。用治因食魚蟹等過敏引起的周身風疹,瘙癢難忍。7、白僵蠶芥穗蟬蛻治蕁麻疹[用料] 白僵蠶10克,荊芥穗10克,蟬蛻5克。[制用法]水煎。日分2次服。[功效]清熱止癢。用治蕁麻疹、皮膚瘙癢。蕁麻疹護理及預防 避免搔抓,嚴禁接觸過敏原。蕁麻疹伴有高熱或腹瀉時,應警惕是否有嚴重感染或外科急腹癥,此時應及早就醫(yī),以免延誤病情。盡一切可能避免接觸過敏原。蕁麻疹注意事項1. 保持生活規(guī)律,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zhì),適應寒熱變化。2. 避免強烈抓搔患部,不用熱水燙洗,不濫用刺激強烈的外用藥物。3. 積極尋找和去除病因,治療慢性病灶,調(diào)整胃腸功能,驅(qū)除腸道寄生蟲。 4. 忌食動物蛋白性食物和海鮮發(fā)物,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飲酒。保持清淡飲食,多吃些新鮮蔬菜和水果
熱心網(wǎng)友
蕁麻疹俗稱“風疹塊”,“風團”,中醫(yī)稱為“癮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 蕁麻疹的臨床特點是皮膚上出現(xiàn)大小不等的鮮紅色、淡紅色或瓷白色的風團,這種風團常突然出現(xiàn),數(shù)小時后又迅速消退,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跡。 蕁麻疹可反復發(fā)作,慢性者可反復發(fā)作數(shù)周、數(shù)月甚至數(shù)年、瘙癢難忍。 祖國醫(yī)學認為蕁麻疹主要是風、濕、熱邪蘊于肌膚所致,或因血熱又感外風而發(fā)病。 ...
熱心網(wǎng)友
蕁麻疹俗稱“風疹塊”,“風團”,中醫(yī)稱為“癮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 蕁麻疹的臨床特點是皮膚上出現(xiàn)大小不等的鮮紅色、淡紅色或瓷白色的風團,這種風團常突然出現(xiàn),數(shù)小時后又迅速消退,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跡。 蕁麻疹可反復發(fā)作,慢性者可反復發(fā)作數(shù)周、數(shù)月甚至數(shù)年、瘙癢難忍。 祖國醫(yī)學認為蕁麻疹主要是風、濕、熱邪蘊于肌膚所致,或因血熱又感外風而發(fā)病。 急性蕁麻疹的中藥治療以祛風、清熱、祛濕為主: 蕁麻疹28方 方劑1 當歸、川芎、羌活、防風、荊芥各9克,赤芍15克,地膚子、甘草各6克制用法:水煎服。適應癥:蕁麻疹風寒外襲證 方劑2 生地30克,當歸、生芪、刺蒺藜各15克,赤芍、白芍、防風、麻黃、浮萍各10克制用法:水煎服。適應癥:蕁麻疹氣血虛弱證 方劑3 漚麥秸1把制用法:放鍋內(nèi)用水煎液。熏洗患處,反復幾次,多可見效。適應癥:蕁麻疹 方劑4 荊芥穗適量制用法:研為細末。均勻撒在患處皮膚上,用手掌來回反復揉搓。適應癥:蕁麻疹 方劑5 當歸、生黃芪、白芍各9克,防風、桂枝各6克,生地15克,生姜3克,甘草5克制用法:水煎服。適應癥:慢性蕁麻疹 方劑6 牛蒡子、浮萍各等量制用法:共研成粗末。每次6-9克,加入薄荷少許,水煎服。適應癥:蕁麻疹 方劑7 銀花、連翹各12克,土茯苓20克,黃柏、蒼術(shù)、防風、牛蒡子、苦參各10克,蟬衣、赤芍各6克,甘草3克制用法:水煎內(nèi)服。同時可用外洗藥:百部、蛇床子、蒼耳子、地膚子各 30克,川椒15克,煎水1500毫升,乘溫洗患處適應癥:蕁麻疹 方劑8 蒼術(shù)、茵陳、地膚子、防風各15克,銀花、薏苡仁各40克,地丁30克,豬苓、浮萍各20克,桂枝10克制用法:水煎服。適應癥:蕁麻疹 方劑9 荊芥穗、防風、丹皮、生地、黃芩、蟬蛻、牛蒡子、紫背浮萍各10克,僵蠶、薄荷、生甘草各7克,金銀花13克制用法:水煎服。適應癥:急性蕁麻疹 方劑10 全蝎3克,蜈蚣2條,僵蠶、地龍、桂枝、防風、生姜各10克,蟬蛻、麻絨各5克,大棗5枚制用法:水煎服。適應癥:頑固性蕁麻疹 方劑11 黃芪、煅龍牡、土白術(shù)各30克,防風、紫草、苦參各10克,地膚子12克,蟬蛻6克,甘草9克制用法:水煎服。兼熱證者加生石膏、白鮮皮;兼寒證者加細辛、浮萍草;兼血挾淤者加丹皮、赤芍、生地;因藥物等適應癥:頑固性蕁麻疹 方劑12 黨參15克,荊芥、防風、羌活、獨活、川芎、全蝎、蟬衣、僵蠶、薄荷、柴胡各10克,當歸、胡麻(搗碎)各12克,甘草6克制用法:水煎服。適應癥:慢性蕁麻疹 方劑13 麻黃、荊芥、薄荷、桔梗、大黃、當歸、芒硝、石膏、滑石、黃柏各10克制用法:水煎服。適應癥:急性蕁麻疹 方劑14 荊芥、防風、蒼耳子、刺蒺藜各9克,苦參、炒梔子各3克,蒼術(shù)、赤茯苓、胡麻各15克,蟬蛻、生姜皮各6克制用法:水煎服。適應癥:頑固性蕁麻疹 方劑15 蒼耳子30克制用法:水煎。取液洗擦癢處,每日1次,一般3-5次可愈。適應癥:蕁麻疹 方劑16 蒲公英25克制用法:水煎服。適應癥:蕁麻疹 方劑17 絲瓜葉100克制用法:搗爛。搽患處。適應癥:蕁麻疹 方劑18 茵陳、路路通各60克制用法:煎液。外洗患處。適應癥:蕁麻疹 方劑19 僵蠶、蟬衣、大黃和姜黃等份制用法:共研為末。每服3克,以蜜調(diào)黃酒送下。適應癥:蕁麻疹 方劑20 木通15克,蒼術(shù)、苦參、知母、荊芥、防風各10克,生石膏、胡麻、生地各20克,當歸尾、蟬蛻、甘草各5克,牛蒡子6克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6劑為1療程。適應癥:急性蕁麻疹 方劑21 防風、荊芥、薄荷、銀花、甘草、地膚子各20克制用法:用水煎成藥湯。置于臉盆內(nèi)乘熱熏洗全身皮膚,疹塊便立即消失,每日可洗1-2次。適應癥:蕁麻疹 方劑22 紅浮萍100克,青皮鴨蛋2個制用法:煎水連蛋服,每日2次,連服3 -4日可愈。適應癥:急性蕁麻疹 方劑23 當歸、白芍、生地、川芎、何首烏、地膚子、白鮮皮各12克,蛇床子、白蒺藜、苦參、荊芥各10克,防風、蟬蛻各6克,白及9克,甘草5克制用法:水煎服。適應癥:蕁麻疹全身瘙癢、疹塊成片 方劑24 山楂30克,竹葉、麥芽各15克,甘草6克制用法:水煎服。適應癥:食物過敏所致的蕁麻疹 方劑25 鮮青蒿60克制用法:煎液洗患處。適應癥:蕁麻疹 方劑26 蒲公英30克,金銀花、白鮮皮各15克,生地24克,連翹12克,黃芩、梔子、苦參各9克,防風、蟬蛻各6克制用法:水煎服。適應癥:蕁麻疹風熱證 方劑27 苦參、荊芥、薄荷各10克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5-6天。適應癥:蕁麻疹風熱證 方劑28 桂枝、白芍、銀柴胡、路路通、白鮮皮、五味子、白薇各15克,防風、烏梅、蟬蛻各10克,白蒺藜25克,甘草、生姜各5克,大棗5枚制用法:每日1劑,水煎加蜂蜜50克,每日2次,連服10天。適應癥:慢性蕁麻疹 以上僅為推薦,服用謹遵醫(y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