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英語單詞怎么記
熱心網友
如何解決記單詞這一老大難問題(2003年8月3日發布)注:這篇稿子的主要內容在去年10月18日的學習經驗交流會上已經談過,這里只是再強調一下,大家務必要領會其中的要點,自己嘗試著去做。相信你們經過一年的積累,現在再看來與去年時大有不同的感受才是。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啟發,順勢解決記單詞的老大難問題。 我這里先說一說記憶術的問題。記單詞說來有技巧又沒技巧,我看是因人而異,掌握多了,自然也就有技巧了。我這里要談的記憶術主要是我從其他書中看到覺得還比較可行并針對不同的詞匯輔以不同的記憶術而成的。下面就舉一些實例來說明。 目前我所了解的最常見的記憶術大致有三種:星火記憶研究所馬德高先生的“星火記憶”,鐘道隆先生的“逆向式詞匯記憶”和張宇綽先生的“同族、同根詞記憶”,后者是將傳統的詞根+詞綴記憶與古漢語中訓詁學、音韻學的兩種語匯變化規律應用到英語詞匯發展變化中而總結出來的音、形、義相通、相似的記憶法的結合。不論哪種記憶法,我想在看到英語單詞而欲知其中文意思的記憶過程中,關鍵要掌握以下幾方面的基本要素(又稱基本功):①要熟悉常用的前(prefix)、后(suffix)綴的根義,尤其是能反映詞義差別及詞性的后綴,如-able,-ile,-tive,-ent,-ant等都是adj。后綴,其中的-able與-ible能區別詞義,-able帶有被動意義, -ible則帶有主動含義,如respectable和respectible。②要掌握一些詞根的基本義,這里強調的是基本義,而非由此擴展得到的其他詞義,這一點將在下面說明。 那么,對于一個未知的生詞又如何去猜詞義,尤其是在特定語言環境下的詞義呢?一條基本的規律是:詞義=根義+綴義。其中根義可以是基本義,亦可以是引申義,或詞義由根義加綴義再引申而來。首先要學會“拆”,一定要拆成最簡的根和綴。拆分是否合理主要原于經驗和積累,但我可以告訴你們,這里的經驗和積累你們已經具備。利用熟詞拆成“塊”,再由詞義反推根義,如radiant,由radi→radio可推知其詞義。其次是要了解和掌握詞根和詞綴的基本義。如telephone拆成tele-和-phone,tele-由telegraph、telecommunication、telescope等可以推知其根義(遠程);又如常見的詞根con-/com-,其基本義為combine/cooperate等,由此可以擴展相應同根/族詞,如contest、context、contract、conflict等。又如conspire→aspire,-sprie、-pire過期。再如e(x)-與in-,include、exclude/eliminite(形象記憶區分詞義)、expose、expand、expire、excuse、inlet、outlet、migrate→inmigrate、emigrate等。另外還應抓住事物本質聯系與區別來幫助記憶,如歸納記憶、近/反義詞辨析與比較記憶、音/形/義似詞記憶等;還要善于運用發散(求異)思維去學會“猜測”詞義擴展。 最后再談一下詞組/短語,著重掌握詞義辨析與搭配兩方面,在搭配上應側重考察動詞搭配的動+介/動+副,一般說來,與詞匯相對比,動詞短語中的動詞為基本義,介詞或副詞為根義,在記憶時應重點放在介詞或副詞上,而不是動詞,因為介詞或副詞一般都具備基本的根義,這樣可以減輕記憶負擔提高記憶效率。 。
熱心網友
我覺得學習英語應該不是什么難事,只要你會你的母語,而且你是個正常的人,你一定能學好的。學習的方法可以從五個字入口即:聽說讀寫記這是學習語言的最基本的五大要素,只要你注意這幾方面的配合,一定能學好。最緊要記住一點學習語言跟作學問一樣,來不得半點虛假,沒有一條捷徑可以走,除了勤奮,當然最關鍵的還是要有恒心,有毅力,才能學好。至于單詞怎么學,你可以參考上面的說法,但是別忘了,單詞單詞是要背的,不背怎么能記住呢,不記住怎么會應用呢?
熱心網友
多聽 多寫 多用
熱心網友
想學習 ,就敞開靈魂的大門快樂的學。 和你最愛的英語見面,像堅持愛 堅持自己的夢想 堅持自己的學習。
熱心網友
愛英語 天天和它見面
熱心網友
最好創造一個英語環境,你可進入一個網站,比如http:/englishclub然后進入聊天室,結交英語為母語國家的的朋友,進入msn進行會話,或者聽英語廣播,把英語運用于日常生活,這對你很有幫助
熱心網友
1、 心理素質影響學習效果 首先,要對外語保持長時間穩定而積極的態度。這可以歸結為“恒心”兩個字。有了它,才能像蠶吃桑葉一樣,一口又一口,堅持不懈地去啃,直到預定目標順利攻克。 其次,還需要一定的自律能力。該復習時不復習,遺忘規律就會無情地吞噬著你的一部分記憶成果;該補漏時不補漏,漏洞就會不斷積累擴大。所以需要有自律能力,約束自己按科學原則去運轉。2、 看寫讀聽背——多管齊下效率高難度 一般來說,大家學英語都有各自的一套辦法:有的只愛大聲讀個不停,有的只愛悶頭看個不休,有的不寫就記不住,有的不聽心里就沒有底。這些方法,雖然都有一定的作用,但記憶科學通過大量的實驗,無可辯駁地證明:眼手口舌腦的綜合運用,才能更快更深地在大腦皮層上留下不易磨滅的印象。 學外語尤其需要多種感官的綜合運用。否則,搞不好學成“殘疾外語”,或一聽就發慌兩耳一抹黑的“聾子外語”。3、 “活”單詞與“死”單詞 經常聽說某某發下宏愿:要一口氣背下一本幾千甚至幾萬詞的字典,認為這樣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單詞量的問題。不幸的是,這樣做的人,大部分都失敗了。背了若干遍的單詞,仍很難在腦子里生根,不是很快忘掉,就是攪成一團亂麻。 因為他們背的都是脫離了句子和課文的“死”單詞,大腦對這類東西格外難以留下印象。著名的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曾拿自己做過對比實驗,結果:記住18個有意義的音節,只需要9遍,而記住18個無意義的音節,卻用了80遍。不僅如此,孤立地背“死”詞,還難以掌握它在句子中的靈活用法。因此,即使記住了一部分“死”詞,它們也多屬“殘障人士”罷了。 如何使單詞“起死回生”呢?我的辦法是——背課文! 課文不局限于教科書,也可以是講演稿,新聞評論,散文……總之,就是能把一個個冰冷的單詞變成生機勃勃的故事的文章。在大量的整段的背誦中,多次的重復不斷激活記憶的單詞,其用法自然而然就深入骨髓了。實際上,這種“深入骨髓”就形成了學語言最重要的“語感”!4、 復習間隔合理,可以省時高效英語是一門記憶量很大的學科,有效的記憶就成了一個關鍵。著名科學家茅以升先生,是個記憶力超群的人。人們問到他的記憶秘訣,他的回答是:重復!重復!再重復!重復被人們稱為學習之母。不重復,記住的知識就會在遺忘率的支配下,不多久就只剩下一點兒“殘湯剩飯”。心理學家發現:兩次復習的時間間隔至少應大于是30分鐘,但應小于是16小時。因為,在已經記清了一批單詞的情況下,如果在職30分鐘內就開始復習,不僅不能提高記憶的效果,反而會對大腦鞏固原有的記憶內容的生理過程形成干擾,是弊大于利;而且16小時以后再復習,被遺忘的單詞就比較多,白花了精力。5、 把英語作為一門文化來學 正如不懂中國文化就不能理解“中庸之道”、“墨守成規”一樣,缺乏西方文化常識就難以理解什么叫“This is my Waterloo!”(“這是我的滑鐵盧!”指一次失敗。) 因此,要想把英語學深學透,必須把英語不僅僅作為語言,而且作為文化去感悟!而這,在我看來,也許是英語學習最有魅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