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有什么好玩的地方,聽說豐寧這幾年旅游比較火,能不能介紹一下?
熱心網友
太簡單了,你來一趟不就全清楚了嗎?
熱心網友
京北第一草原燕山大峽谷喇嘛山郭小川故居天下第一冰臼公園九龍松白云古洞云霧莊園千松壩森林公園塞外明珠碧云湖京北第一草原 位置:豐寧大灘 景觀特點:高原壩上草原生態景觀 景區等級:AAAA 門票:10元 觀賞等級:高 刺激度:高 京北第一草原又名大灘草原,位于豐寧縣西北部,距承德市區250公里,距北京280公里,是距首都最近的天然草原,故名“京北第一草原”。有滿蒙多個民族在此聚居,少數民族風情濃郁。 草原地處高原壩上,平均海拔1487米,是內蒙古高原南部邊緣地帶,總面積350平方公里。夏日清涼無暑,最高氣溫不超過24℃,是避暑的理想去處。著名的灤河就發源于此地,潺潺的河水澆灌得這里碧草連天、百花爭艷。這里自然資源十分豐富,金針花、野罌菜、干枝梅、金蓮花,倍受人們喜愛。可食的山珍有雨后的蘑菇、甜酸的大黃梗和形似如意的山蕨菜。每年端午節前后百靈鳥在花草中產卵孵化,是捕捉百靈的最好時節。10月成百上千的南徙大雁在這里短棲。野兔、鼴鼠、狐、貉等草原動物,經常在坡地草叢中出沒。蒙古語稱此地為“海留圖”,意為水草豐美的地方。走進這片大草原,就會感受到那“草如毯、云如絮、風如情語、花如人面”的自然之美。置身高地仰望,似有天穹壓落,云欲擦身之感。放眼沼澤、灘地組成的曠垠原野,氤氳流升,庶草搖曳,繁花鋪地,禽鳥飛鳴,駿馬奔馳。不由會唱起那首北朝民歌“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經過10余年的開發建設,京北第一草原已建起度假村38家,家庭旅館626家,日接待能力2。5萬人次,成為京津及周邊地區重要的旅游休閑目的地。 燕山大峽谷 燕山大峽谷在豐寧滿族自治縣西南部,東起鄧柵子,西至洪湯寺,橫跨湯河、五道營兩個鄉鎮,全長30多公里,是一處集山水森林、奇峰異石、溫泉峽谷于一體的自然景觀。 大峽谷早已存在,然而由于當地閉塞貧窮,人們不知其內在價值,多年以來一直被稱作小西溝子。由于名字不響亮,盡管景色優美,卻鮮有人知。2000年8月份,同濟大學為豐寧編制全縣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前來考察資源的嚴國泰教授一眼就看中了這個地方,他認為,這條峽谷規模之大、景致之美在燕山山系中是首屈一指的,經過合理開發后將是品味極高的旅游景區。在他的倡議下,燕山大峽谷這個名字產生了。在隨后的一個月時間內,《中國旅游報》等多家報刊報道了豐寧發現大峽谷的消息,自那時起,前來咨詢并意欲到此旅游投資者絡繹不絕。燕山大峽谷的開發揭開了序幕。 峽谷內的景觀主要是山、石、樹、水,這四種景觀以不同的姿態融合于一條峽谷之中,就成了人間勝景。這里的山,屹立峽谷兩側,山頂峰林地貌發育典型,頂部以下植被覆蓋率極高,遠望去一片黛青色。這里的石,奇形怪狀者甚多,似人似獸、如塔如柱者比比皆是,。 至云霧溝門一帶,一面面巨大的石壁,上極天,下接地,將寬不足百米的山谷襯托得愈發幽深。這里的樹,有生長在谷地之中的、華北面積最大的白榆林,白榆林屬珍稀樹種,高大挺拔,遠觀樹葉顏色微白,外觀秀麗,很有觀賞價值。除白榆以外,谷內林地寬廣,有面積達數萬畝的大平臺林區,森林茂密,有年逾300百年的古丁香,是很好參觀景點。這里的水有三種,一是河,燕山大峽谷本為湯河谷地,湯河中流而過,河水清澈,一年四季不斷,河中生有珍貴的樺魚,該魚為湯河特有,個小無鱗,肉味鮮美。二是潭,在山谷中,河流在地勢低凹處潴留而成一個個大小不等的水潭,水色幽藍,水面如鏡,老木倒映,綠藻飄游,景致極美。三是溫泉,這里有著名的洪湯寺溫泉,水溫50攝氏度,日溢量1000噸,含鋅、鍶、鎘、硫等多種礦物質,洗后可祛病強身。有了這四種景觀的合理搭配聚合,燕山大峽谷就顯得更加秀麗壯美。燕山大峽谷被發現以后,開發工作立即如火如荼般地展開了,先是民政部門對原有的療養院進行了改造維修,形成了可供百人食住洗浴的溫泉賓館。2001年,豐寧的骨干工業企業豐寧銀礦投資1500萬元進行大規模開發,現已新打溫泉井一眼,使日出水量由以前的170噸擴大到1000噸,興建相當于二星級賓館標準的銀河溫泉度假村一處,建筑面積4000平方米,附建游泳館一座及室外游泳池兩個。豐寧縣醫院投資600萬元興建怡園療養院一處,爭取形成集醫療、旅游、休閑于一體的度假基地。另外,當地鄉鎮政府也與縣內外的投資者達成合作意向多個,景區內的村及農民個人也有意投資開發旅游。燕山大峽谷開發熱潮正在形成。 喇嘛山 喇嘛山在縣城西北28公里處,原名黑山,因有喇嘛在此居住修行,故名喇嘛山。喇嘛山景區東起大西溝,西至黑山嘴,北起小壩子帽山溝門,南至窟窿山脊,總面積366平方公里,為縣級自然保護區。喇嘛山山光畫廊以山石景觀為主,輔以佛教文化底蘊,別有韻味。 喇嘛山絕大部分為裸露的花崗巖地貌,因石而成的奇峰、險洞、異石甚多,也是該景區最主要、最出色的景觀。現將其中重要者羅列如下: 蟠桃石:在景區入口不遠處一溝谷中,石塊巨大、其形如桃,故名為蟠桃石。 佛珠洞:為一天然洞穴,由十八塊巨石疊落在溝上而成,長500米,洞直通山頂,山頂巖石上有形成于200萬元年前的冰川遺跡——冰臼群。 豬頭石:在喇嘛山北溝內,一石居山峰之上,似一豬頭,豬嘴大張,鼻孔向天,遠觀形神俱似。 榔頭石:距豬頭石不遠,在村莊旁的緩山上矗立,下細上粗,外形極象榔頭,故名榔頭石。其下面的村莊叫榔頭溝,二000年五月朱镕基總理曾來此視察。 帽山:帽山位于景區北端,一塊如柱的巨石立于溪邊,頂部造型有如農村老人冬天戴的氈帽,故得此名。神劈石:為一組景觀,有刀劈石、斧砍石、臥鯨石、坐獅石四塊巨石組成。該景觀現已成為去往壩上途中最重要的參觀點之一。 陰陽石:包括陰石和陽石,分立路兩旁,其形分別與男女生殖器官相似,天然造化而成,為景區內第一奇觀。 慈母攜子:為景區路北的一組巨石,前面一個大的,后面幾塊小的,大者若母,小者若子,排成一排,若蹣跚前行,極其神似。 窟窿山:《水經注》中記之為“孔山”,有兩孔,中以石柱隔之,高22米,左孔寬14米,右孔寬10米。孔山之側有一石如鳥,名為鳥石,作展翅欲飛之狀,值得一看。 鎮山印:位于路北,是一塊巨大的正方形石塊,其名來源有兩個:一是石塊形如一方巨大的印章,二是上面刻有印痕,上有不能讀懂的文字,極為神秘。 除以主要山石景觀以外,喇嘛山還有不少人文古跡,主要是: 摩崖造像:造像為一喇嘛,坐于蓮花之上,背放五彩佛光,有漢、蒙兩種刻字,高3。12米,寬2。72米,有300年的歷史,至今顏色鮮艷。 馬鞍石:摩崖造像下有一獨立大石,形如馬鞍,故名馬鞍石,石長3米,高2米,上刻神秘文字。此文年深日久,模糊不清。 喇嘛洞:在懸壁之上,洞中橫一松木,垂一鐵鏈,喇嘛手拉鐵鏈,足登石壁進入洞中,洞中原有一土坑,坑前有一汪清泉,修行的喇嘛常在此居住。 月珠寺:為喇嘛山一處著名的寺院,位于河中心獨石之上,《承德府志》中記載它“金碧觚棱,隱沒林杪,最為出勝”,現該寺已不存在,今人于此修筑了供有亞洲最大玉佛的大覺禪寺。 郭小川故居 郭小川故居位于縣內鳳山鎮石橋東。故居北院為郭洪福宅,南院郭全,西院臨鳳山百貨商場,東院為郭有宅。故居為四合院,面南背北,磚、石、木結構。青磚門樓緊靠正房西山墻,進門為一影壁。正房為三間青磚灰瓦,虎皮墻,皮條脊;窗戶為中間亮窗,兩側耳窗;外屋為板門,外加風門。東、西為廂房,各兩門。正房面闊9。55米,進深4。42米;全院長16。65米,寬16。40米,占地面積273。06平方米。 1919年9月2日,郭小川誕生在鳳山鎮石橋東八村24號。他3歲認字,5歲背詩文,7歲入學讀書,酷愛書法,8歲學習寫對聯,12歲就練的一手好字,13歲隨父母離開故居,遷至北京。1940年在抗日前線寫下《熱河曲——忽然想起我的家》。1945年秋,回到闊別12年的家鄉鳳山,擔任八路軍東豐寧縣縣長,1948年離開家鄉到新聞戰線工作。先后在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國作協部《人民日報》社任職。1956年出版第一部詩集《投入火熱的斗爭》,1957年出版詩集《致青年公民》,1961年夏出版了詩集《兩都頌》。1962年10月調《人民日報》社任特約記者。郭小川是位高產詩人。先后出版10部詩集。他的詩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和強烈的時代精神,實現了革命現實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他把中國古典詩詞的嚴謹、豐富的結構,中國民歌的健康、樸素、粗獷的表現手法與生動、簡潔的群眾語言熔鑄在一起,創造了一種雄渾有力的新詩體,使其成為中國當代最優秀的詩人之一。 1986年4月30日,豐寧文物管理所對郭小川故居進行了全面普查,故居保存完好。現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下第一冰臼公園 冰臼公園位于河北處豐寧滿族自治縣城北25公里處的喇嘛山景區,距北京205公里,是通往京北第一草原的必經之地。 冰臼是冰川活動的遺跡,是古代冰川曾經存在過的有力證據之一。據專家介紹,冰臼在我國的黃山、廬山、西藏及德國、波蘭等地均有發現。但它們是分布于冰川谷地的冰床上,而豐寧喇嘛山一帶的冰臼群卻分布于距地面100-300米處堅硬的花崗巖山脊的山峰上,呈南北兩個群落,至少有35個。 自1997年8月,中國地質科學院韓同林等三位教授在此首次發現了世界罕見的冰臼群后,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十幾家權威媒體,都以顯著位置作了詳實報道。1998年3月9日,中國地質學會和地理學會為此專門在京組織了有50名專家、學者參加的專題研討會,喇嘛山冰臼群的發現,證明距今200萬年前的第四紀早期,我國東部山區確實發生過巨大規模的冰川運動,全球曾發生一次巨大的驚人的降溫事件,是絕無僅有的“世界奇觀”。 當您來到喇嘛山一睹冰臼公園的風采時,首先還要探險式地領略以“天下第一洞天”而著稱的佛珠洞。它是由18塊巨石疊落在一條狹長的溝谷上形成的,巨石顆顆渾圓,如十八顆巨大的佛珠,那500米長的溝谷則像細線一樣把它們穿綴起來。洞中地勢高低錯落,溝谷忽寬忽窄,游人時而置身于洞中,時而接受天光的沐浴,心情也隨之一起一伏,或工朗或壓抑。佛珠洞的末端是一段地下長廊,攀上去就會到達山頂,冰臼公園豁然展現于您的面前。 站在這世界奇觀之上,俯瞰群山巍巍、白云漫舞,潮水歡歌。中國北方最大的玉佛城——大覺禪寺與之遙遙相對,更增添了冰臼公園的古樸、雄偉和無限的魅力。 九龍松 位置:豐寧縣城五道營鄉 景觀特點:古松、奇松 景區等級:AA 門票:15元 觀賞等級:中 刺激度:低 九龍松,位于豐寧縣城北15公里處的五道營鄉,距今已有980年。該松根植于北宋年間,縱觀六朝風雨,飽經千歲滄桑,樹高4米生冠蓋,覆地近畝綠云騰,樹圍3人能合抱,枝分9條若蛟龍。9條粗大的枝干盤根錯節,盤旋交織在一起,枝頭酷似龍頭,樹身曲曲彎彎猶如龍身,樹皮呈塊狀,形若龍鱗。9條蛟龍雄姿奇特,神韻絕倫,騰空飛舞,故名九龍松。 相傳九龍松是一仙鶴銜籽而植,后被除數大清康熙皇帝出巡塞外時發現,驚訝至極,嘆為觀止,遂親持御筆題寫了“九龍松”三字。命當地能工巧匠刻匾掛于廟宇之上,并留下了五百御林軍駐守看護。這五百人經過世代繁衍,與當地百姓通婚,以至發展到現在相互毗鄰的五個村落。 那么,九龍松何以引起康熙皇帝的如此珍重?主要因它在很多地方都神奇無比,不同于其它松樹:一是九龍松樹冠走向、輪廓和層次與其南側的駙馬山完全一致。二是九龍松生有其它松樹絕對沒有的連理枝。三是九龍松籽在未成熟時潔白飽滿,成熟后即成空皮,不能繁殖。四是九龍松獨樹成林,周圍有巨大的混元氣場,耳貼樹干,可聽到一種異常的回音,微風掠過,松濤陣陣。正因如此,九龍松被譽為“天下第一奇松”。更有詩為證:“翠云近畝一柱擎,老干虬枝騰九龍,千載奇松驚看客,佳景尚須待雪冬。”的確,冬雪過后的九龍松,樹掛滿枝,銀裝素裹,似玉龍飛舞,欲破天穹。 親愛的朋友,當您遠離鬧市來到這美麗的塞外山城豐寧時,當您從這里駛往碧波蕩漾的綠色草原時,千萬不要錯過瀏覽九龍松的良機。到此一游,九龍松會為您帶來好運,九龍松會使您心想事成! 白云古洞 位置:豐寧縣黑山嘴鎮 景觀特點:天然巖洞、佛道教名山 景區等級:AAA 門票:30元 觀賞等級:中 刺激度:高 親愛的朋友,當您遠離喧囂的鬧市走出家門時,千萬不要忘記,著名的塞外省級風景名勝區白云古洞是您最為理想的去處。 白云古洞位于豐寧縣城東南45公里處,是承德和北京通往京北第一草原的必經之地。整個景區由三寺、六山、九谷、十二洞構成,其中白云洞、八寶洞和哈哈洞,分別有僧、道、尼三家有建的寶華寺、清云觀和隱仙庵。從而開創了我國宗老子史上僧道尼同居一山長達300年之久的先河。景區內峰奇石異、峽谷幽澗、翠柏蒼松、繁花似錦、云霧縹緲、碧水流泉。既有仙鶴飛翔,又有百鳥啼鳴,既有天然洞群,又有人文福剎。奇、險、幽、美、形、神兼備,真可謂一步一景,景景稱絕。 當您步入景區就會驚奇地發現:月牙天銀光閃爍,長壽橋如虹橫空;十瀑潭泉水飛珠;連蔭寨蔽日遮天,二仙洞魁星點仕,十八盤柳暗花明;哈哈洞笑口常開,諸寺廟香火鼎盛,曲線天窄不盈尺,小華山險而可攀…… 景區四周群山環抱,一年四季景色宜人,春暖夏涼,冬溫秋爽。這里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種類繁多,僅被發現利用的就達73科、520余種,其中可入藥的植物就有110種,被譽為我國北方得天獨厚的天然植物園。棲息的野生動物有青羊、黃羊、狍子、野豬、獾子、赤狐等50多種。隨著白云古洞自然植物的日益豐茂,昔日離去的仙鶴又重返這一美麗清幽的家園,目前在仙鶴洞內居住的10只丹頂鶴,已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來吧朋友,在這綠色的王國里,有獨特的山珍野味任您品嘗,有美麗的傳說故事向您講述。融時自然,返樸歸真,這是我們人類真正走向文明的標志。 云霧莊園 云霧莊園位于豐寧滿族自治縣縣城南部20公里處的云霧山中,東距承德168公里,南距北京]215公里,這里主峰海拔高度為2047米,山下駐地海拔700米,總面積42000畝。是集山岳、森林、藥卉、潭水為一體的生態旅游勝地,為省級森林公園。 云霧莊園景點星羅棋布,多達60余處,園內資源豐富,種類眾多,各類植物多達73科,700余種;棲息的野生動物有60余種,如“兔、狐、狍、豹、山豬、合雞、松鴨子、山雉、華北斑羚等。山中茂密的森林織成坡坡林海,主要樹種有核桃(胡桃)、白樺、落葉松、柞樹、山揚等。尤其是面積2000畝,約10萬余株的天然核桃林,是華北地區罕見的森林景觀。這些樹歷經風雨,樹齡都在百年上下。核桃的藥用價值十分珍貴,據《本草綱目》記載:核仁能強身健腎,潤五臟,振精髓,強筋骨,延年益壽。近代研究,其葉及果皮有獨特的防癌抗癌功效,不僅如此,其外核又可加工為各類工藝美術品,成為游人青睞之物 千松壩森林公園 千松壩省級森林公園,位于豐寧縣城西北67公里處的大灘國營林場千松壩林區。這里為壩上高原與冀北山地的交匯處,海拔1547-1850米,總面積20037畝,其中有林地11409畝,草原8000余畝,是京北第一草原度假區內唯一的森林旅游勝地。 這里集奇松異柏、草原花海、秀麗山水和飛禽走獸于一體。公園自下而上,分布著天然云杉景觀林、白樺景觀林、落葉松景觀林和樟子松景觀林,它們隨著節令的變化,一年四季景觀各異。春天,萬物復蘇,山澗融溪,群山嫩綠鳥語花香。盛夏,森林濃郁,青山疊翠,綠茵如毯,涼爽宜人。金秋,層林盡染,野果飄香。寒冬,銀裝素裹,青松挺拔。 分布在谷溝兩側,一望無際的原始云杉林,林帶長達3810米,林齡都在一、二百年之上,這里古木參天,枝葉蓊郁,堪稱華北森林之冠。林中掩映著一條涓涓溪水,蜿蜒曲折,四季不息。林間景中有景,步動景移。在高大的云杉林下,生長著厚厚的形為綠毯、狀似海綿的絨絨地柏,這地柏四季常青,即使在嚴冬時節也綠色如茵,尤其在白雪及冰川襯托之下,更為壯觀秀麗。這里有神態各異的石臂迎客、雙側對奕、十泉曲棧,松風水韻;還有鬼爺神工的相思谷,神志剛毅的將軍巖,古樸神奇的黃龍洞,以及仙人掌、觀棋坪、鹿鳴谷等,40多處景點星羅棋布,目不暇接。 公園的北側為草原花海,每年6月這后,這里便是花的世界,有紅色的報春花,黃色的金蓮花,蘭色的鴿子花,桔紅色的百合花,粉紅色的野菊花……,它們競相開放,爭奇斗艷,在藍天、白云和綠樹的映襯下,構成了一幅多彩的美麗畫卷。 這里還是一個天然動植物園,據初步調查現有植物種類達73科315種,僅能食用的山野菜如黃花、蕨菜、山蘑等有20余種,盛產牛心菜、貫眾、升麻、紫參等中草藥材136種。林中常有山豬、狍子、狐貍、山雞出沒,更響徹百靈、布谷、黃鸝等各種鳥類的啼鳴。 千松壩森林公園自1996年正式對外開放以來,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旅游報等全國各大新聞媒體,紛紛連續向國內外做了大量宣傳報道,北京、天津、日本、韓國等地慕名前來度假避暑的游客絡繹不絕。近年來,豐寧旅游部門又加大了對公園的投入,修通了道路,完善了設施,新建了50多個森林木屋和蒙古包,千松壩森林公園以天然秀美的森林資源和更為優質的服務,將把游人帶入一個夢幻的綠色世界之中。 塞外明珠碧云湖 碧云湖位于豐寧滿族自治縣北部的四岔口鄉,地處灤河上游,距縣城62公里,距北京242公里,距承德240公里,是投資2。5億元,歷時四年開發建成的一個大型水上游樂場所。因其由碧湖和云湖兩大景區組成,故名碧云湖。 碧云湖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水域面積達3。5平方公里,湖水容量7000立方米,最大水深30米,可開展多種水上游樂項目。在這里可以看到仙鶴遨游、鴻雁翱翔、碧水藍天、波光如鏡,一派高峽出平湖的壯觀景色。 在這里,游人即可親眼目睹世間僅有的水上“太極圖”,又能觀賞到狀如奔象的神象嶺,還能遙望起伏迭蕩的五駝峰。碧云湖水曲折婉轉,形態多變,湖的四周青山環繞,綠樹合圍,自然形成了兩座形態各異的孤島,一為龍島,二為龜島。龍龜二島依山傍水,空氣清新,最宜靜養和垂釣。 站在湖邊,可遙望矗立于遠處山巔的永利寶塔。此塔九級六面,巍峨壯觀。其上鐫刻的碑文《永利塔記》,由縣內文化名人錢包延椿先生所撰。《永利塔記》寫得氣勢恢宏,文采飛揚,頗堪一誦。湖邊的向月亭是游人月夜憑眺之所。如在月白風清之時,把酒臨風,舉杯賂月,大有古人賞月之風。 碧云湖地理位置優越,西連著名的京北第一草原,東北與木蘭圍場毗鄰,現已列入全縣旅游開發的總體規劃,碧云湖將成為又一顆塞北明珠,鑲嵌在黃金旅游線上。 版權所有:河北省豐寧縣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