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急性關節炎期藥物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發作后應盡早治療,使癥狀迅速緩解,防止遷延不愈。發作期需絕對臥床休息,抬高患肢和關節制動。一般應休息至關節疼痛緩解72小時后才可開始活動。注意保暖,飲食要以素食為主。急性期使用的藥物主要有秋水仙堿、非甾體類抗炎藥和糖皮質激素,這類藥物如能在剛有癥狀時服用,常可免受急性發作之苦,但不宜長期服用,癥狀減輕后即減量或停用。 (一)秋水仙堿(colch...
熱心網友
急性關節炎期藥物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發作后應盡早治療,使癥狀迅速緩解,防止遷延不愈。發作期需絕對臥床休息,抬高患肢和關節制動。一般應休息至關節疼痛緩解72小時后才可開始活動。注意保暖,飲食要以素食為主。急性期使用的藥物主要有秋水仙堿、非甾體類抗炎藥和糖皮質激素,這類藥物如能在剛有癥狀時服用,常可免受急性發作之苦,但不宜長期服用,癥狀減輕后即減量或停用。 (一)秋水仙堿(colchicine) 秋水仙堿是從我國云南麗江山慈菇球莖中提取的一種生物堿,百合科植物秋水仙的球莖和種子中也含有該物質。秋水仙堿治療痛風病始于1820年,1945年被提純后便成為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經典藥物。 1.藥理作用及作用機制 治療痛風:本品對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有選擇性的消炎作用。其機制可能是通過抑制中性粒細胞趨化移動,抑制其浸潤和吞噬,阻止其分泌化學因子,從而減輕尿酸結晶引起的炎癥反應,終止急性發作和防止發作。一般初次用藥后數小時內關節的紅、腫、熱、痛即行消退。 2.體內過程 口服易吸收,50%與血漿蛋白結合。口服lmg,0.5~2小時達血漿峰值為0.32μg/dl,半衰期為20~60分鐘。白細胞峰值在10分鐘為43μg/dl,0.5~24小時維持在18~23μg/dl,10天后仍可在細胞內測得。抗炎作用于23~48小時達高峰。吸收后主要分布在白細胞、腎、肝和脾。本品部分在肝臟去乙酰化,原形藥物及其代謝產物由膽汁排出,經腸道再吸收,未吸收的由腸道排出。10%~20%經腎臟排出。 3.臨床應用 (1)急性痛風性關節炎:0.5~lmg/片。關節炎發作時,口服首次劑量1mg,以后每次0.5mg,1~2小時1次,至劇痛緩解為止,或出現惡心、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癥狀時停用。極量:24小時內總量不得超過3~4mg。緩解癥狀所需劑量一般為3~4mg。接近中毒劑量。癥狀一般可在6~12小時減輕,24~48小時控制。以后可給維持量0.5mg,每日1~3次。療程10~14天。有腎功能不全者則應減量為每次0.5mg,每日l~2次,24小時以內不超過3mg為宜。因有腎功能不全者秋水仙堿排泄非常慢,故宜用較小劑量。每一個療程間隔不少于3天,以免發生蓄積作用。 (2)防治轉移性痛風發作:開始降尿酸治療時,為防止轉移性關節炎發作,使用秋水仙堿可與降尿酸藥物同時服用1個月左右。預防痛風發作:每次0.5mg,1日2次。 (3)鑒別急性痛風與其他關節炎:口服秋水仙堿48小時內即達到最大效果,效果較可靠及特異,而對其他的一般疼痛、炎癥及慢性痛風等均無效,因此有鑒別診斷價值。 (4)治療其他疾病:還可用于假痛風、家族性地中海熱、血清病、結節紅斑、羥磷灰石鈣化性肌腱炎、白血病和腫瘤等疾病的治療。也可用于硬皮病、貝赫切特綜合征、淀粉樣變、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和皮膚壞死性血管炎的治療。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5年版)規定:常用量口服首次劑量1mg,以后每隔2小時服0.5mg,至劇痛緩解。如發生嘔吐、腹瀉等反應,應即停藥。極量口服一日3mg。其規定的劑量較一般藥物手冊所規定的顯得更加嚴謹。 4.不良反應 本品毒性較大,部分藥物與胃腸黏膜上皮細胞結合產生胃腸道反應,常見食欲減退、惡心、嘔吐、短暫性腹痛和腹瀉等,出現的概率達50%以上,這些反應常是本品中毒的首先表現,一旦出現即應停藥。長期用藥可有粒細胞或血小板減少、骨髓抑制或再生障礙性貧血。其他可有肌無力、脫發,心悸,女性可有痛經或閉經,孕婦可致畸胎,男性則精子減少或消失。此外,秋水仙堿可影響維生素B12吸收,造成維生素B12缺乏,停藥后可恢復。引起腸道乳糖吸收障礙,誘發急性肌病、橫紋肌溶解、慢性肌病及神經病變方面的報道也日益增多。所以臨床上宜權衡利弊,合理選用。尤其是年老體弱伴有心、肝、腎或胃腸道疾病者慎用或不用,有骨髓造血功能不全也應慎用。孕婦和哺乳期婦女禁用。 秋水仙堿若靜脈注射,藥物刺激性較大,漏于血管外可引起局部組織壞死。一旦外漏應立即處理,半胱氨酸甲酯0.5g溶于l0ml滅菌生理鹽水中皮下注射,效果較好。靜脈注射秋水仙堿對全身細胞的有絲分裂具有抑制作用,有明顯的不良反應,盡量不用。靜滴時加入適量氫化可的松或氟美松或改為隔日1次給藥,均可使毒性反應減輕。 大劑量或誤服過量可發生口腔、咽喉、胃部燒灼感,吞咽梗阻感以及惡心、嘔吐、腸絞痛、水樣腹瀉或血性腹瀉、血尿、少尿、發熱、皮疹、嚴重電解ന紊亂、代謝性酸中毒、脫水、感染、休克、白細胞減少或增多、抽搐、癤癰、上行性麻痹、廣泛血管損傷和肝、腎功能衰竭。死亡主要是由于呼吸抑制、心源性休克或骨髓抑制。有報告服藥超過7mg可致死。誤服大劑量應及時給予洗胃、導泄。嚴重痙攣性腹痛可用嗎啡或阿托品止痛。休克或呼吸衰竭,應抗休克,輔助呼吸。腎功能衰竭應進行血液透析或腹腔透析等搶救,并注意水與電解質平衡。 由于秋水仙堿治療劑量與胃腸毒副作用的劑量接近,大量使用。常有明顯的胃腸不適或腹瀉等副作用,因此在急性期使用此藥已逐漸減少。醫師開始習慣用非甾體類抗炎藥來控制痛風的急性發作。目前秋水仙堿較受重視的是有預防痛風發作的功能,例如在經常發作患者或是在調降尿酸藥物使用初期,小劑量使用秋水仙堿可以減少痛風的發作,若不再發作則可嘗試將它停用。 5.注意事項 (1)秋水仙堿為痛風關節炎急性發作時的特效藥,在急性發作的早期應用療效最好,治療無效常與延誤治療時機有關。一般沒有長期使用的必要,一段時間不發作后,即可嘗試停藥。 (2)治療過程l中要定期復查血常規,以防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定期查肝腎功能,以防肝腎功能損害。 (3)本品毒性大,必須在醫生指導和密切觀察下使用。如出現毒性反應時,應即停藥。 6.藥物相互作用 秋水仙堿可使中樞神經系統抑制藥增效,抑交感神經藥的反應加強。乙醇、兒茶酚胺、化療制劑、利尿劑、左旋多巴、乙胺丁醇可升高血尿酸,不宜與本品同用。 (二)非甾體類抗炎藥 1971年John Van經研究提出非甾體抗炎藥的經典假說,即非甾類抗炎藥(NSAID)作為一類藥物,通過抑制環氧合酶(COX)阻斷花生四烯酸合成炎癥介質——前列腺素,從而發揮止痛及抗炎作用。但在發揮抗炎作用的同時又引起不同程度的副作用。這一假說提供了對抗炎藥物治療作用的統一解釋,以后為人們普遍接受,為此 John Van獲1982年諾貝爾醫學獎。 非甾體類抗炎藥可以短期內迅速解除疼痛,已逐漸成為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消炎止痛治療的主流藥物。常可選用消炎痛、優妥、英太青、戴芬、芬必得、諾松、瑞力芬、莫比可、瑞芝利、西樂保、萬絡等。 1.分類 非甾體類抗炎藥根據化學結構可分為以下幾類: (1)水楊酸類(甲酸類):乙酰水楊酸(阿司匹林) (2)吡唑酮類:保泰松、安乃靜 (3)芳基烷酸類: ①乙酸類: 苯乙酸類:雙氯酚酸(英太青、奧濕克、戴芬、扶他林)。 吲哚乙酸類:吲哚美辛(消炎痛)、舒林酸(奇諾力)、阿西美辛(優妥)、芐達明、依托度酸(羅丁)。 ②丙酸類:布洛芬、芬必得(布洛芬緩釋膠囊)、酮洛芬、芬布芬、惡丙嗪(諾松)、洛索洛芬鈉(樂松)、萘普生、萘普酮、托美汀。 ③甲酸類(滅酸類):甲芬那酸、甲氯芬那酸。 ④昔康類:吡羅昔康(炎痛喜康)、美洛昔康(莫比司)。 ⑤乙酰苯胺類:非那西丁、對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 ⑥非酸性類:尼美舒利(瑞芝利,美舒寧、怡美力)、萘丁美酮(瑞力芬)。 ⑦昔布類:羅非昔布(萬絡)、塞來昔布(西樂保)。 臨床上根據藥物對COX-1與COX-2選擇性的不同,將非甾體類抗炎藥分為以下四類: (1)COX-1特異性:只抑制COX-1,對COX-2沒有活性。目前只有小劑量阿司匹林被列入此類。 (2)COX非特異性:即同時抑制COX-1和COX-2如芬必得、布洛芬、惡丙嗪、萘普生、雙氯芬酸鈉、高劑量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吡羅昔康等。 (3)COX-2選擇性:即在抑制COX-2的同時并不明顯抑制COX-1,但在較大劑量時也抑制COX-1。這類藥物在體外實驗中對抑制重組COX-2、COX-1所需濃度上的差異通常達2~100倍,如美洛昔康、尼美舒利、萘丁美酮、依托度酸等。 (4)COX-2特異性:即只抑制COX-2,對COX-1沒有活性。這類藥物在體外實驗中抑制重組COX-2、COX-1所需濃度上的差異一般大于100倍,如羅非昔布、塞來昔布。環氧化酶抑制劑的異構體與非甾體類抗炎藥:在20世紀90年代初研究發現,環氧化酶(COX)可分為COX-1與COX-2二種異構體。COX-1是結構酶,主要介導生理性前列腺素形成,主要在胃腸、腎及血小板合成,通過各種機制調節外周血管張力,維持腎血流.量,保護和調節胃腸道及血小板的正常生理功能。COX-2是誘導酶,主要存在于炎癥部位,如滑膜細胞、內皮細胞和巨噬細胞,在外界刺激因子的作用下,COX-2促使炎癥介質前列腺素的合成并引起炎癥反應、發熱和疼痛。COX-2主要介導病理性前列腺素形成,但近期的研究發現,它也部分介導生理性前列腺素形成,對維持腦、腎和血管內皮等器官和組織的正常功能和調控生長發育有重要作用。總體上說,COX-2選擇性抑制劑和特異性抑制劑由于減少了抑制COX-1,顯著降低了傳統COX非特異性抑制劑所導致的嚴重胃腸道不良反應,因而具有良好的胃腸道安全性。判斷痛風治療是否有效的指標有哪些?經過積極的綜合治療,如能達到以下指標,說明治療效果良好。①痛風性關節炎不再發作,關節功能及形態均保持正常;②無痛風石和泌尿系統結石;③常見合并癥(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糖尿病、動脈硬化和冠心病)能得到有效控制;④血尿酸長期穩定在正常范圍(最好在360μm01/L以下),尿常規和腎功能正常,關節X線檢查正常。
熱心網友
痛風的自然療法夫痛風者,皆因先天稟賦不足,后天調理失宜感受風、寒、濕、邪所致。痹者,風、寒、濕、合而為痹,故曰痛痹、筋骨掣痛也。治則以溫補元陽、祛風燥濕為大法。方用:參王秦艽湯,消風飲,八味丸等,藥用:參芪、杜仲、牛膝、雙術、當歸、薏仁、雙活、地龍等。痛風是由于蛋白質中的嘌呤代謝物——尿酸鹽晶沉積在關節、腱、腎間質及其它組織中引起所在部位的感染和損傷,痛風引起的關節、腱內沉積導致功能減退,尿酸...
熱心網友
痛風的自然療法夫痛風者,皆因先天稟賦不足,后天調理失宜感受風、寒、濕、邪所致。痹者,風、寒、濕、合而為痹,故曰痛痹、筋骨掣痛也。治則以溫補元陽、祛風燥濕為大法。方用:參王秦艽湯,消風飲,八味丸等,藥用:參芪、杜仲、牛膝、雙術、當歸、薏仁、雙活、地龍等。痛風是由于蛋白質中的嘌呤代謝物——尿酸鹽晶沉積在關節、腱、腎間質及其它組織中引起所在部位的感染和損傷,痛風引起的關節、腱內沉積導致功能減退,尿酸結石會引發腎衰竭。痛風的病因有基因缺陷、社會環境、飲食結構、用藥不當等。而縱情酒色、膏粱厚味的飲食結構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所以控制痛風要全方位進行,而在飲膳方面則要遵循以下原則:一、嚴格限制高蛋白質嘌呤飲食(動物內臟、紅肉、酵母、豆類、蘑菇等),適量攝入白色肉類(金槍魚、禽類等),烹調時將生肉放在冷水中浸漂以使嘌呤溶于水中,痛風者是不能正常代謝和利用蛋白質,實際上痛風者比正常人更需要完全蛋白質,按體重每公斤日需蛋白質0.8g計算,如正常膳食蛋白質不足則以蛋白質低聚肽來補充,同時必須補充β胡蘿卜素、復合VB、B6、葉酸、VE、VC,還應根據個人情況有選擇的補充海藻粉、苜蓿粉、鈣、鎂、菠蘿蛋白酶、槲皮酮、爪鉤草粉,葡萄籽、松樹皮的提取物(類黃酮)。高蛋白飲食必須同時用菠蘿、木瓜、無花果配餐補充植物蛋白酶。二、碳水化合物要以五谷雜糧為主,尤其是含黃酮高的苦蕎麥制品;含高纖維素的燕麥片、全谷物食品。三、每日油脂的攝入量控制在25ml,包括肉、蛋、奶中的飽和脂肪,以橄欖油,亞麻油、玉米油為主,也可用紫蘇油、月見草油、山茶油。四、嚴格限制酒精的攝入量,建議飲用40。以下的櫻桃酒、每日限量100ml(用黃連蜜勾兌、櫻桃肉用黃芪蜜調理)。堅持飲用普洱茶以祛寒濕、暖脾胃。每日早晨空腹飲涼水500ml-1000ml(瑜珈功法)。五、調控體液PH值呈弱堿性,必須補充甲殼素、螺旋藻,還可根據個人情況適量選擇金針、木耳、芹菜、藍莓、西瓜、桑椹等。六、化學藥物別嘌呤醇功效是清除體內尿酸,痛風利仙是控制尿酸生成。痛風發作時要全部停用,改用秋水仙堿消炎,止痛消炎的還有消炎痛、苯基保泰松、荼普生和苯氧苯丙酸鈣等。堿化尿液主要是碳酸氫鈉。持續高尿酸血癥,必須使用化學藥品以防止尿酸鹽晶對腎臟的損傷,痛風發作時要忍耐,盡可能少用或不用秋水仙堿等消炎去痛藥。中醫藥和藥膳食療,西醫中的臨床營養才是治療的根本。各種食物嘌呤含量比較 2004-5-20 第一類 含嘌呤高的食物 (每100g食物含嘌呤100~1000mg)肝、腎、胰、心、腦、肉餡、肉汁、肉湯、鯖魚、風尾魚、沙丁魚、魚卵、小蝦、淡菜、鵝、斑雞、石雞、酵母第二類 含嘌呤中等的食物 (每100g食物含嘌呤75~100mg)1.魚類:鯉魚、鱈魚、大比目魚、鱸魚、梭魚、貝殼類、鰻魚及鱔魚; 2.肉食:熏火退、豬肉、牛肉、牛舌、小牛肉、兔肉、鹿肉 禽類:鴨、鴿子、鵪鶉、野雞、火雞 第三類 含嘌呤較少的食品(每100g食物含嘌呤<75mg) 1. 魚蟹類:青魚、鯡魚、鮭魚、鰣魚、金槍魚、白魚、龍蝦、蟹、牡蠣 2. 肉食:火腿、羊肉、牛肉湯、雞、熏肉 3. 麥麩: 麥片、面包、粗糧 4. 蔬菜:蘆筍、四季豆、青豆、豌豆、菜豆、菠菜、蘑菇、干豆類、豆腐 第四類 含嘌呤很少的食物 1.糧食:大米、小麥、小米、大米、薺麥、玉米面、精白粉、富強粉、通心 粉、面條、面包、饅頭、蘇打餅干、黃油小點心。 2.蔬菜:白菜、卷心菜、胡蘿卜、芹菜、黃瓜、茄子、甘藍、蕪青甘藍、甘藍菜、萵筍、刀豆、南瓜、倭瓜、西葫蘆、蕃茄、山芋、土豆、泡菜、咸菜 3.水果:各種水果。 蛋、乳類:鮮奶、煉乳、奶酪、酸奶、麥乳精 飲料:汽水、茶、咖啡、可可、巧克力 4.其它:各種油脂、花生醬、洋菜凍、果醬、干果等。
熱心網友
痛風的飲食治療 (1)限制高嘌呤食物。過去主張用無嘌呤的飲食或嚴格限制富含嘌呤的食物,在限制嘌呤時,也限制了蛋白質,長期食用對全身營養帶來不良的影響。目前主張根據不同的病情,決定膳食中的嘌呤含量,限制含嘌呤高的食物。急性痛風時,每天嘌呤量應控制在150毫克以下,以免增加外源性嘌呤的攝入。禁止食用含嘌呤高的食物,如肝、腰、胰、沙丁魚、鳳尾魚、鰓魚、鯖魚、肉汁、小蝦、肉湯、扁豆、...
熱心網友
痛風的飲食治療 (1)限制高嘌呤食物。過去主張用無嘌呤的飲食或嚴格限制富含嘌呤的食物,在限制嘌呤時,也限制了蛋白質,長期食用對全身營養帶來不良的影響。目前主張根據不同的病情,決定膳食中的嘌呤含量,限制含嘌呤高的食物。急性痛風時,每天嘌呤量應控制在150毫克以下,以免增加外源性嘌呤的攝入。禁止食用含嘌呤高的食物,如肝、腰、胰、沙丁魚、鳳尾魚、鰓魚、鯖魚、肉汁、小蝦、肉湯、扁豆、干豆類。 (2)限制脂肪攝入量。為了促進尿酸的正常排泄,主張用中等量或較低量的脂肪,一般控制在每日50克左右為宜。在烹調肉時,應先用水焯一下撈出,肉中的嘌呤可部分排出,因而降低了肉食中的嘌呤量。在限制總熱量的同時,患者的體重會有所變化,但切忌減得太猛,因突然減少熱量的攝入,會導致酮血癥。酮體和尿酸相竟排出,使尿酸排出減少,能夠促進痛風的急性發作。 (3)供給適量的碳水化合物。熱量的主要來源應是植物性食物為主,如面粉、米類、但不要過量,因為糖可增加尿酸的生成與排出。 (4)供給充足的維生素、水和堿性食物。膳食中的維生素一定充足,許多蔬菜和水果是成堿性食物,能夠堿化尿,又能供給豐富的維生素和無機鹽。每日液體的總量不得少于3000毫升以促進尿酸鹽排泄。同時可選用碳酸氫鈉等藥,使尿液堿性化,防止尿路結石。 (5)慢性痛風或緩解期的痛風,應給予平衡飲食,可以適當放寬嘌呤攝入的限制,可自由選食含嘌呤少的食物,嘌呤的每日含量應在75毫克以內,維持理想的體重,瘦肉煮沸去湯后與雞蛋、牛奶交替食用,防止過度饑餓,平時應注意多飲水,少用食鹽和醬油。 (6)過去曾經有人建議禁用咖啡,茶和可可,因為它們含有可可堿,茶葉和咖啡堿,可誘發痛風。但經動物實驗證明,可可堿、茶葉堿和咖啡堿在人體代謝中生成甲基尿酸鹽,并非是引起痛風的尿酸鹽,而甲基尿酸鹽并不沉積在痛風石中。因此認為禁用咖啡、茶葉和可可缺少一定的科學根據,目前認為可以選用咖啡、茶葉和可可,但要適量。 (7)除飲食中注意外,還應勤洗熱水浴,可以幫助尿酸排泄,有條件者應每日一次。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穿過緊的鞋,防止血液循環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