嘔吐物是黃的,有酸味,象是胃液倒流的那種味道,流的鼻涕也是這種顏色和味道,兩天沒進食了怎么辦??另外吃什么抗顛閑藥好?缺什么維生素能導致顛閑?謝謝了!
熱心網友
癲癇是人由于腦部的損傷而產生的局部病灶引起的一種不定時的抽搐及意識暫時喪失現象,俗稱羊角風.你問的鸚鵡恐怕不是這原因,可以參考一下這個:鸚鵡熱(psittacosis)又名鳥疫(ornithosis)、衣原體病(chlamydia)。是由鸚鵡衣原體引起禽類的一種接觸性傳染病。在自然情況下各種禽類如火雞、雞、鴿、鴨、鵝和野禽等都能感染本病和互相傳染。一般在鸚鵡科鳥類感染和人接觸鳥類而發生感染...
熱心網友
癲癇是人由于腦部的損傷而產生的局部病灶引起的一種不定時的抽搐及意識暫時喪失現象,俗稱羊角風.你問的鸚鵡恐怕不是這原因,可以參考一下這個:鸚鵡熱(psittacosis)又名鳥疫(ornithosis)、衣原體病(chlamydia)。是由鸚鵡衣原體引起禽類的一種接觸性傳染病。在自然情況下各種禽類如火雞、雞、鴿、鴨、鵝和野禽等都能感染本病和互相傳染。一般在鸚鵡科鳥類感染和人接觸鳥類而發生感染時稱鸚鵡熱,而發生在各種非鸚鵡科鳥類時稱鳥疫,或稱之為衣原體病。該病通常呈隱性感染,也可出現癥狀,主要特征為眼結膜炎、鼻炎和腹瀉。 地理分布及危害 本病分布地區相當廣泛。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均發現本病。本病是包括各大洲及南北極在內的分布廣泛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自然感染的鳥種達190種,證實野鳥在本病自然疫源性中的作用。不少種類的野鳥如候鳥和獨聯體境內的蒼鷺、潛鴨、美國的三趾鷸等地理分布廣,能遠距離遷徒。它們對本病的世界分布,自然疫源地的形成、鞏固、擴散以及維持病原體在自然界的循環等方面起主要作用。 依據禽的種類和地區不同,該病呈流行性或地方流行性,發病率變化也很大,潛伏狀態是所有各種衣原體感染的普遍特征,而禽類、哺乳動物及人感染后很少出現明顯發病。本病在禽類中規則周期性流行,可能是因為機體免疫狀況或增加易感動物促使暴發。 本病在禽類中的感染相當普遍,但對火雞、鸚鵡科鳥類、鴿子的危害嚴重,引起產蛋量的下降和較高的死亡率,導致嚴重的經濟損失。有時還可引起禽類加工廠工人,飼養員、獸醫檢疫人員的感染。 病原 鸚鵡熱的病原是一種寄生于動物細胞內的微生物,屬于衣原體科、衣原體屬。用光學顯微鏡可查到,比細菌小而比一般病毒大,直徑300-400nm。具有由粘質酸形成的細胞壁,細胞質中具備DNA及RNA,并有不完全的酶系統。在宿主細胞質的空泡內增生,具有特異性包涵體,與病毒包涵體所在部位及性狀不同。二分裂繁殖。對抗生素敏感。衣原體屬中依據包涵體性狀,對碘染色及對碘胺敏感的差別分為二種,即鸚鵡熱衣原體( ittaci)和沙眼衣原體( achomatis)。前者的包涵體不含糖元,形狀不規則,廣泛散在于細胞質內,不壓迫細胞核,不能被碘染色,對碘胺敏感。 鸚鵡衣原體在形態上有兩種獨特形態:原生小體(EB)和網狀體(RB)。原生小體是一種小的、致密的球形體,直徑大約0.2-0.4μm,姬姆薩染色呈赤紫色,Machiavallo染色呈紅色。原生小體不運動,無鞭毛和纖毛。網狀體是細胞內的代謝旺盛形態,通過二分裂方式增殖,無感染性。網狀體比原生小體大,直徑大約0.6-1.5μm,姬姆薩及Machiavello染色呈青色,滲透性差。 衣原體對季胺化合物和脂溶劑等特別敏感。對蛋白變性劑、酸和堿的敏感性較低。對甲苯基化合物和石灰有抵抗力。碘酊溶液,70%酒精、3%雙氧水,幾分鐘內便能被殺死,0.1%甲醛溶液,0.5%石炭酸經24小時使其滅活。在干燥情況下,在外界至多存活5周,室溫和日光下至多6天。60℃10分鐘失去感染性。20%的組織勻漿懸液中的衣原體56℃5分鐘,37℃,48小時,22℃,12天,4℃50天后被滅活。在50%甘油中于低溫下可生活10-20天。-20℃以下可長期保存,-70℃下可保存數年,-196℃保存10年以上,凍干保存30年以上。 目前已知鸚鵡熱衣原體具有下列三種抗原。 1.屬共同抗原 所有衣原體都具有的共同抗原。存在于衣原體的細胞壁中,耐熱,溶于乙醚,具有屬特異性,而無種特異性。 2.種特異性抗原 不耐熱。 3.型特異性抗原 此種抗原存在于外膜蛋白質中,Winsor和Grimes應用免疫斑點法證明,在12個鸚鵡衣原體分離株存在2個血清型。 鸚鵡熱衣原體能產生一種血凝素,能凝集小鼠和雞紅細胞。能產生內毒素,其化學成分可能是脂多糖。鸚鵡熱衣原體按其自然致病力分為強毒株和弱毒株。強毒株能引起急性流行,死亡率為5%-3%。弱毒株引起慢性或進行性流行,在沒有繼發細菌和寄生蟲感染時死亡率低于5%。 流行病學 本病的感染范圍較廣。各種家禽鳥類、人類以及其它一些哺乳動物均可感染本病。幼齡禽類易感性大。各種鳥類和家禽呈隱性感染并攜帶病原體,是本病的特征。昆蟲也可成為傳染源。 本病的傳播主要是通過患病和帶菌禽鳥類的排泄物、鼻腔分泌物、污染的食料和空氣,吸入含有衣原體的飛沫和塵土等而感染。另一個傳染途徑是皮膚傷口感染。雞螨、虱等吸血昆蟲也可傳播本病。 本病不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痊愈的鳥禽動物一般成為長期帶菌者。 臨診癥狀 由于鳥禽種、年齡和吸入病原體的數量、毒力不同,潛伏期、癥狀、發病率、死亡率也不同。在鳥類癥狀一般表現為厭食、高度萎靡不振、鼻眼有分泌物及嚴重腹瀉等。人工接種潛伏期為3-10天。 鸚鵡類:年齡較大的鳥一般沒有或稍有癥狀,常為慢性感染,年幼鳥大都發生急性致死性感染。病鳥拒食、高度萎頓、羽毛粗亂無光澤、排黃綠色稀糞、鼻流粘液性分泌物、眼常被糊狀分泌物封閉、腹瀉、脫水、最后麻痹而死亡,幼鳥死亡率高達75%-90%,病程3-7天。 鴿:幼鴿的急性傳染期經常出現在長羽毛期,引起雙眼結膜炎、畏光、從鼻孔中流出滲出物、精神不振、厭食、糞便呈綠色。成年鳥除此癥狀外,還會出現氣囊炎,呼吸困難、羅音、翼腳麻痹。幼鴿死亡率可達75%-90%。 火雞:病雞無精神、厭食、萎頓、腹瀉、糞便黃綠色或帶血,常使肛門附近羽毛結塊、消瘦,癥狀象禽霍亂或丹毒,幼火雞死亡率可達10%-30%。 鴨:成年鴨一般不顯癥狀,幼鴨厭食、糞便綠色、水樣、在眼及鼻孔周圍有漿液性或膿性分泌物、消瘦、顫抖、共濟失調和惡病質,最后死于痙攣。發病率視幼鴨的日齡和是否并發沙門氏菌病為10%-80%,死亡率為0-30%。 其它禽類:雞對本病的抵抗力較強,常為隱性感染且感染率低。鵝感染后的臨床癥狀與鴨相似。 發病機理和病理變化 衣原體從呼吸道等途徑進入體內后,即被吞噬細胞吞入。衣原體在吞噬細胞內增殖并釋放,再感染其他組織如肺、氣囊和心包膜等,并在這些組織內增殖,其主要致病作用是通過產生的內毒素。 各種鳥禽類衣原體病的病理變化大同小異。體腔和氣囊、漿膜纖維素性炎癥,呈云霧樣混濁,蓋有厚層滲出物。肝腫大,常有個別或多數針頭至粟粒大小的壞死灶或增生灶。脾腫大,纖維素性心包炎,腸道炎癥,內容物中含有血液,通常有腹膜炎。
熱心網友
都說些沒用的,癲癇持續發作IV 地西泮,大發作卡馬西平,小發作乙唬胺
熱心網友
家有癲癇患兒最擔心孩子受歧視 吳女士6歲的兒子洋洋患有原發性癲癇病,不過洋洋自己不知道,學校也不知道。吳女士說:“怕呀,不敢跟別人說實話。一是孩子小,不想讓他知道,二是怕學校知道后對洋洋不好”。 浩浩今年14歲,上初中二年級,一年前正在學校上課時他突發癲癇。患病初期他受到了一些同學的歧視,有的甚至給他起非常難聽的外號,這讓他心里十分難過。后來在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努力下,不僅他本人...
熱心網友
家有癲癇患兒最擔心孩子受歧視 吳女士6歲的兒子洋洋患有原發性癲癇病,不過洋洋自己不知道,學校也不知道。吳女士說:“怕呀,不敢跟別人說實話。一是孩子小,不想讓他知道,二是怕學校知道后對洋洋不好”。 浩浩今年14歲,上初中二年級,一年前正在學校上課時他突發癲癇。患病初期他受到了一些同學的歧視,有的甚至給他起非常難聽的外號,這讓他心里十分難過。后來在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努力下,不僅他本人很快擺脫了心理壓力,同學們也不再對他另眼相看了。 雖然事情已經過去了,但提起這些,他的媽媽王女士情緒仍然難以平靜。她希望加大科普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了解癲癇病知識,不要讓已經遭受病痛折磨的孩子再受到心靈的創傷了。同時,她也特別想通過媒體告訴癲癇病患兒家長,要想讓孩子心理健康,家長首先要有一個健康的心態,不要因為自己不恰當的言談舉止給孩子增加心理負擔。她的經驗是除了督促孩子堅持吃藥,帶他定期檢查外,平時不要總把他當病人看待,該他做的事一定要讓他自己做,家長不要照顧得過多。運動只會有利于孩子病情的控制,要鼓勵孩子多參加。 她高興地告訴記者,浩浩不僅喜歡打乒乓球,堅持上體育課,而且還參加了學校組織的運動會。由于浩浩的病治療及時規范,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孩子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和學習,這讓王女士感到欣慰。 最大的心愿是孩子的病情得到控制 吳女士和肖先生是在前些天參加兒科癲癇之友中心組織的活動時認識的,共同的遭遇讓他們一見如故,談話間彼此鼓勵,惺惺相惜。洋洋還能上學,這讓肖先生羨慕不已。肖先生的女兒蕓蕓8歲了,但是從來沒有上過一天學,因為蕓蕓不僅患有小兒癲癇病,發作得十分頻繁,智力也不如正常孩子。 慕名前來參加活動的患兒家長中,有3位是帶孩子一起來的。肖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和女兒蕓蕓坐在椅子上,認真仔細地記著專家講授的小兒癲癇治療、日常生活的知識,生怕漏掉什么。講座進行到一半時,蕓蕓的癲癇病發作了,記者就坐在肖先生和蕓蕓的后排,看到肖先生突然站了起來,抱住蕓蕓,把她平放在椅子上,蕓蕓身軀強直,四肢抽搐,口角流涎。但不到一分鐘她又恢復了常態,重新坐到父親身邊,并細心地把父親衣服領子上的一個小毛毛拍掉,就像什么事都沒發生過一樣。 說起蕓蕓的病,肖先生幾乎肝腸寸斷,他哽咽著說:“孩子發病沒點兒,備不住什么時候就發作了,不分白天夜里,從孩子出生到現在的8年里沒消停過,醫院大門都被我們踏破了。孩子藥吃了不少,以前吃中藥,去年改吃西藥,可是都沒有起色。”林慶教授說,蕓蕓的病屬于繼發性癲癇病,由于是出生時宮內窒息導致的腦部病變,徹底治愈是有難度的,不過病情可以控制到少發作,甚至不發作。秦炯教授說,治療癲癇病需要時間,即使病情不發作了,患者也要堅持吃2~4年的藥,因此,治癲癇病需要耐心,不能急于求成。肖先生說,他最大的心愿是孩子的病情得到控制。 千萬不要像她一樣有病亂投醫 洋洋和浩浩的癲癇病雖然還沒有治好,但是由于他們家住北京,有去大醫院找專家診治的便利,治療上沒有走彎路,也沒有受額外的罪,吃額外的虧。家住河北某縣縣城溫女士的遭遇就大不一樣了。她的兒子小虎今年6歲,犯癲癇病4年,小虎在娘肚子里就開始受“絞刑”了。溫女士說,臨產前縣醫院的醫生檢查時發現胎兒臍帶繞頸,小虎出生時整個腦袋都因為窒息而漲大變形了,渾身發紫,慘不忍睹。小虎雖然活過來了,但是兩歲時,癲癇病發作了。小虎的噩夢就此開始,溫女士也走上了傾家蕩產為兒子治病的艱難歷程,她的命運也從此改變。 溫女士帶小虎最先來到本省的一所醫院,經檢查小虎被確診為繼發性癲癇病,醫生給小虎開了一種治癲癇的西藥,由于藥物起效很慢,3個療程下來小虎病情仍然沒有起色,癲癇還是不時發作,而且是“大發作”,每次持續時間很長,孩子受盡了折磨。治病心切的溫女士對這個藥能不能治好兒子的病產生了懷疑。恰在此時,有人說安國縣一個中醫診所專門治療小兒癲癇,治好了很多人。聽到這個消息,溫女士毫不猶豫地帶著小虎來到那家診所。 大夫看了孩子的情況后說吃他開的藥小虎的病能治好。溫女士回憶說,當時大夫給開了3種藥,一種黑藥片,兩種白藥片,黑藥片記不清叫什么名字了,白藥片分別叫“抗癲靈”和“抗癲香素”,都用沒有標簽的瓶子裝著,大夫說這是純中藥,吃了沒有西藥那種毒副作用。這3種藥小虎吃了兩年,中間也曾經出現過病情被控制的跡象,可是過了一段時間還是反復發作。后來溫女士把小虎帶到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兒科看病,大夫對孩子進行血藥濃度檢測,發現小虎的血液中有3種抗癲癇西藥的成分,其中兩種藥的濃度過低,遠遠達不到治病的濃度,而另一種藥的濃度則超過了中毒量的40%~60%。兒科癲癇病專家包新華大夫說,這說明,那家中醫診所給小虎用的根本不是純中藥,而是在中藥中混進了治療癲癇病的西藥。溫女士說,丈夫得知這個情況后,去找那個診所醫生理論,醫生最后說了實話。他說,老秦我對不住你了,那個藥的確不是中藥,我為賺錢才這么干的,你可千萬不要告訴別人。 溫女士說由于無知和粗心,她竟然還給小虎吃過能誘發癲癇的保健品。那是在帶小虎去一家醫院看病時,幾個自稱來自上海的醫生向她推銷的。當聽說那種保健品可以提高孩子的智力時,溫女士如見救星一樣花了一萬多元錢給小虎買了3個療程的。可吃完兩個療程,并沒見小虎的智力有什么提高,卻見他渾身躁動不安,溫女士覺得有些不對勁,這才仔細看說明書,發現上面竟然寫著容易誘發癲癇病。 溫女士為孩子求醫費盡了周折,前后去了八九家醫院,一個偶然的機會她聽說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有林慶教授、秦炯教授等一批專家治兒童癲癇病,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溫女士帶著小虎來到這家醫院。通過與這里的專家接觸,她知道了不少癲癇病的診斷和治療知識,這讓她對以前錯誤的求醫方式追悔不已,說到痛心處老淚縱橫。溫女士本來有個幸福美滿的家庭,自己在銀行工作,丈夫在網通公司工作,兩人的收入都不錯,還有一個可愛的女兒。然而一次車禍奪走了她的女兒,決定生小虎時,她已經43歲了。后來因為小虎犯癲癇病,40多歲的她不得不辦理了內退手續,陪著小虎四處看病。溫女士算了算,這些年來給小虎看病已經花了20多萬元。花錢是一方面,主要是上了假醫假藥的當,耽誤了小虎的病。她表示,今后就認準這家醫院了,哪兒也不去了。 溫女士說,給小虎看病的那些診所在當地很出名,前去看病的人很多,她覺得國家應該好好查查他們,要不會有更多的孩子像小虎一樣被瞎治。她也提醒家長,千萬不要像她一樣有病亂投醫,去正規醫院治病才是惟一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