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親今年67歲,剛查出膽內有一個1.2公分的結石,平時并沒有疼痛的感覺。不知道該不該做膽囊切除手術?請大家給一合理的建議,在此線謝謝了
熱心網友
膽結石的治療方法有多種,不一定非做膽囊切除手術。 (1)溶石治療:1972年美國醫學家首先應用鵝去氧膽酸治療膽囊膽固醇結石。1978年日本牧野等又將熊去氧膽酸引入膽石的治療。經過十多年的實踐,對其適應癥、作用藥理、副作用等已基本弄清,對其療效評價也漸趨一致。實踐證明,這是一個有效的治療方法,在不同的國家應用,有效率可達到44%~80%,但結石縮小者占有多數,完全消失者占20%~30%。其...
熱心網友
膽結石的治療方法有多種,不一定非做膽囊切除手術。 (1)溶石治療:1972年美國醫學家首先應用鵝去氧膽酸治療膽囊膽固醇結石。1978年日本牧野等又將熊去氧膽酸引入膽石的治療。經過十多年的實踐,對其適應癥、作用藥理、副作用等已基本弄清,對其療效評價也漸趨一致。實踐證明,這是一個有效的治療方法,在不同的國家應用,有效率可達到44%~80%,但結石縮小者占有多數,完全消失者占20%~30%。其次,使用該藥必須有嚴格的適應癥,只適用于膽囊功能良好,膽石直徑在2cm以下,且無鈣化的膽固醇結石。再次,用藥的劑量必須充分,持續服藥時間必須持久,停藥后結石可以再發。因此,尚不能認為溶石治療效果滿意。口服溶石藥,必須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否則會造成時間及經濟上的浪費。目前常用的溶石藥物有鵝去氧膽酸、熊去氧膽酸、烏素脫氧膽酸,主要作用是增加膽固醇在膽汁中的溶解度,可使膽固醇結石溶解,阻止其形成。 (2)碎石治療:即體外沖擊波碎石。這種新療法于1983年首先在聯邦德國應用,日本及我國自1987年開始引進,開創了人類醫學史上非手術治療人體結石。通過患者口服膽囊造影劑,在X熒光屏下能顯示膽囊,如果膽囊內有1~2顆結石,直徑1~2cm,X線平片顯示屬膽囊性結石及膽總管、左右肝管結石,在肝功能好,無嚴重心臟病、出血性疾病、活動性潰瘍,總膽管下端無梗阻者,都可以經超聲定位,應用體外震波碎石機進行碎石治療。在碎石期間,采用B超定位,整個治療過程圖像清晰,能清楚觀察到結石形態。(3)經內鏡膽道取石:適用于膽道殘留結石,可經“T”字管竇道膽道取石,對乳頭部括約肌可采用內窺鏡乳頭部切開取石等,效果理想,但要有特殊的設備及熟練的技術。 (4)手術治療:手術治療仍然是目前治療膽石癥的一大法寶,凡不適合采用溶石、碎石及中藥治療者,均應列入手術治療的適應癥。選好手術時機,正確決定手術方式及作好手術前后護理,是提高手術療法效果的重要條件。 (5)中藥排石湯:以大黃、木香、枳殼為主。據文獻報道,膽囊內結石直徑在1cm(黃豆大小)以下的膽石,排石效果可達90%。其作用大致有三方面:增加膽汁的分泌和排泄,防止結石增大;有利于膽石排出;清熱消炎。但是在相同的醫療條件下,有人可以成功,有少數人會失敗,這是適應癥的選擇問題。膽管結石者服中藥排石療效較好;膽囊內結石者則療效較差;膽囊結石直徑大于0.5cm,膽管內結石直徑大于1cm,排出的可能性更??;結石外形光滑者較外形粗糙不平者易排出;膽總管下端狹窄,或膽石與粘膜有粘連者更難排出。
熱心網友
膽結石該不該手術 臨床上對膽結石的治療可分為手術和非手術兩大類,因手術治療后可出現一些并發癥,所以不可隨便擴大手術指征。 膽囊炎和膽結石兩者常同時存在,互為因果,臨床很難區別。膽石形成的原因尚未完全明確,可能的原因是神經紊亂、膽汁滯留、膽紅素和膽固醇的代謝障礙以及膽道感染。膽結石分為膽色素結石、膽固醇結石及混合結石(含膽色素和膽固醇兩種成分),形成位置分別在膽囊(膽囊...
熱心網友
膽結石該不該手術 臨床上對膽結石的治療可分為手術和非手術兩大類,因手術治療后可出現一些并發癥,所以不可隨便擴大手術指征。 膽囊炎和膽結石兩者常同時存在,互為因果,臨床很難區別。膽石形成的原因尚未完全明確,可能的原因是神經紊亂、膽汁滯留、膽紅素和膽固醇的代謝障礙以及膽道感染。膽結石分為膽色素結石、膽固醇結石及混合結石(含膽色素和膽固醇兩種成分),形成位置分別在膽囊(膽囊結石)、膽總管(膽總管結石)、肝內膽管(肝內膽管結石)。 臨床表現取決于結石的大小、位置及有無阻塞和炎癥等,可表現為上腹部疼痛、黃疸、寒戰、發熱等。 膽囊切除術是治療膽囊結石的標準方法,但有一定的適應癥:①凡膽囊結石伴有明顯的癥狀或反復膽囊炎發作者;②膽囊結石顆粒較多、直徑較小,易落入膽總管導致膽管炎和胰腺炎者;③結石直徑大于3厘米者;④雖無癥狀而有膽囊癌變危險者。其它情況則仍應保守治療。
熱心網友
最好不做手術.采取其他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