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學習態度穩定積極 雙流縣棠湖中學 程濤 改革開放以來,英語這門學科的重要性已被世人所接受,專家們預計:下世紀,英語將成為人們生存的一種工具。國家教育部最新頒布的資料規定:從2000級起,大中城市需從小學三年級起開始設英語課,列入正式課程。然而我國的英語教育狀況也十分堪憂。從初一開始到高三畢業,六年時間,英語在中學中列為主科,高三畢業學生英語成績平平,據權威人士調查,我國大學生的英語狀況也不令人滿意,大學本科四年畢業后,不能與外國朋友正面交談,或聽不懂外國朋友英語的比比皆是,這是什么原因呢? 一、社會環境影響。目前我國公民中能夠流利與外國朋友交談,真正掌握英語的人只有萬分之三。社會上沒有形成學習外語的熱潮,學習外語也只是應付考試,升學的需要或者是考托福到國外的需要,社會大環境沒有促成人們在心理上形成對外語的需要。 二、師資力量嚴重不足,國家教育部統計,到1997年為止,我國大中城市中英語師資達標率(專科)只有64%,廣大農村和小城市的初中英語師資遠遠低于這個水平,教師人數缺口較大,僅四川省統計,初中英語合格學歷教師就差1。2萬多人,教師水平低下,許多中學的英語教師不講究教學方法,純碎由學生死記單詞和語法。所有這些給學生學習英語帶來嚴重的心理障礙。 三、教材滯后。現行初中英語教材雖經過多次修改,并且引入了國外教材的先進內容。但是教材內容,習題呈現都側重語法講解。教材的趣味性,可讀性不濃,貼近學生生活方面做得較差。不能很好地反映中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學習缺乏興趣。 四、教學設備落后。中學英語教學要借助于一定的語言教學設備,如錄音機、投影儀、磁帶等音像教材。有些初級中學語言教學設備嚴重缺乏。 上述原因,嚴重地制約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心理上形成了對英語學習的障礙。學生對學習英語無法產生興趣,使之學習動機削弱,學習態度消極。十幾年英語教學的實踐體會告訴我,要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應抓好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使其學習動機強烈,學習態度端正,學習成績提高。 我們知道,學習態度與學習興趣,學習動機是幾個緊密相關,又相互區別的概念。一般來講,學習興趣濃厚,學習動機強烈的學生,其學習態度比較端正和積極。但學習興趣側重于個人的情感偏好,它意味著學生愿意花時間,花精力去進行學習活動,從學習中得到樂趣和滿足。相對來說,興趣較不穩定,容易變化,當學生興趣發生變化以后,其學習的意向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學習態度則是一種對學習活動的認識和對待學習的行為方式和總和,而不只是一種情感上的偏好。學習興趣穩定,學習態度端正的學生一般學習較為持久、認真,即使是自己不感興趣的科目和內容,他也可以對它持比較積極的態度,克服困難,堅持學習。因為認識水平和意志力發展水平的關系,小學和初中學生學習態度受興趣的影響較大,對于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持積極、認真的態度,對于不感興趣的事物就持消極的態度。其學習態度往往和學習興趣是統一的。 根據上述理論,我認為在教學過程中要著重從培養初中生的興趣為起點,促使學習態度的形成。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第一、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首先要有正確的認識,良好的態度才能養成。如果學生對學習的意義和價值有正確的認識,學習目標明確,他會努力學習,學習態度是積極的。由于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還較低,教師可以采取舉例的方式,說明學習英語的意義和重要性。端正學習態度,首先要端正學生的認識,教師要采取多種方式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解除學生的心理負擔,使學生在一個輕松的環境中去學習。 第二、培養學生對學習活動的情感偏好。一般說來,學生對自己喜歡的事物,感興趣的東西總是持積極的態度。當學生喜歡學習,熱愛學習能從學習中得到一種樂趣和滿足時,他的學習態度是積極的。教師為提高學生的興趣可以除了復習日常用語外,(1)還著重介紹有知識性,趣味性的名言和諺語,如:“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East west home's best!”“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等等,學生朗朗上口,收益較大,(2)將學到的英語用于實踐。圣誕節來到了,寫封英語信給你的好朋友。每天學生輪流做值日,到講臺匯報學生的基本情況或自己遇到的趣事等,有條件時可做英語游戲,參加英語夏(冬)令營等,(3)建立英語小組,組織英語競賽等……(4)貫徹激勵機制,鼓勵和表揚差生,讓他們形成一種學習的樂趣和滿足。 第三、培養學生恰當的穩定行為方式。態度是人們內在的傾向,這種傾向不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肯定的還是否定的,都需要通過行為來得到體現。學生對待學習的態度,很重要的就表現在他對學習的行為方式上。態度端正的學生上課認真聽講積極思考,課后能及時消化知識內容,完成作業。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和課后可以采取許多積極的、可行的有效措施,讓學生進入學習的角色,去體驗角色的內容和含義,使之態度恒定。 第四、教師要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對教材、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進行改革。根據實際,可以改變教材的順序,甚至改革教學內容,把握教學標高,采取多種新型的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融入課堂,寓教于樂之中。采取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多用電教手段完成教學任務;錄音機、多媒體能用的都用。 第五、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重視學生的存在,給學生適時的鼓勵和表揚,平等對待每位學生,經常與學生溝通。因為,除了教師自身上課講的好,讓學生能理解老師的講課內容外,還應該讓學生在心理上理解和接受教師本人。 總之,教師培養學生的興趣的方法很多,其目的就是希望通過興趣的培養,讓學生的學習態度穩定、積極、學習動機強烈,為學生升入高中和以后升入高校學習打下良好的知識基礎和心理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