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波探測技術用在了雷達上,他的原理是什么啊?是不是又灌水了?

熱心網友

中國對引力波探測已有研究,但尚未建成正式的引力波探測設施。1916年,愛因斯坦最早從理論上證明了引力是以波的形式輻射的,這就是引力波。可是60多年來,人們始終沒有在實驗室中測出引力波來。從50年代后半期起,物理學家魏伯開始構思檢測來自宇宙天體的引力波的奇妙方法。1969年,魏伯宣布他發現了引力波,并成功地檢測到了。消息一傳出,轟動了全世界。  從70年代起,世界各地相繼建立了引力波檢測裝置,然而遺憾得很,結果都否認了魏伯的結論。引力波問題仍然是一個懸而未解的科學奇案。為什么引力波的檢測這樣困難呢?因為引力效應實在是微乎其微,它只有電磁效應的1040分之一,這就造成了檢測技術的極大困難。  在魏伯首次實驗大約10年后,終于有人間接地證實了引力波的存在,但直接檢測出引力波仍是實驗物理學留下的最大課題之一。2003年7月23日法意合作、在意大利建造的“室女座”引力波探測儀投入使用,探測儀由法國國家科研中心和意大利國家核物理研究所聯合研制,1993年開始建造,座落在意大利比薩附近的卡希納。它將與其他幾個探測引力波的設施一起構成一個全球網絡以捕捉引力波。引力波其實是一種輻射波。按照科學家在愛因斯坦之后發展出的理論,任何有質量的物體,不管它是恒星還是一個乒乓球,周圍都存在引力場。當物體靜止不動或者勻速運動時引力場是穩定的。如果有作用力施加到物體上,就會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這時物體周圍的引力場就會受到擾動,就像平靜的池塘水中投進一塊石頭一樣,這種擾動將以光速按波的形態傳播開來。與電磁波不同,引力波并不被物質吸收,因而來自遙遠天體的引力波就能不損失任何攜帶信息而到達地球。由于引力波很微弱,只有超新星爆發產生的引力波強度才勉強可能被人類觀察到。然而銀河系中心的超新星爆發平均每35年一次,最有希望探測到引力波的地方是銀河系外的室女座星系團。歐洲新的引力波探測儀就是以此命名的。室女座星系團有幾千個星系,聚集在天空中一個很小的視角范圍里,超新星爆發頻率大約是每星期一次。但是該星系團距地球5000萬光年,這就意味著要探測到那里的一個超新星引力波爆發,引力波探測儀就必須比類似裝置靈敏100萬倍。“室女座”引力波探測儀做到了這一點。這個探測儀實際上是個占地數平方公里的大型觀測體系。主建筑外的地面上伸展著兩個作為探測棒用的長3公里的管道。它利用了目前最先進的技術——光學干涉技術。其原理是測量兩面大質量鏡子之間距離的振蕩。這兩面鏡子放在兩個長管道端點上,它們的距離用一個光學干涉儀系統來檢測。鏡子之間距離越大,從系統內部的“背景波動”中檢測出引力波效應的機會也就越大。“室女座”的中心是一座高大建筑物,里面豎立著一座高10米的金屬塔。在這個金屬塔的鋼殼里隱藏著一個復擺結構。它由5個擺組成,下面懸掛著各種光學元件。這里可以說是它的心臟。這個裝置的目的,就是將各種光學的和外界的干擾完全隔離起來。由于引力波產生的效應很小,如果不主動地將外界干擾去除,不可能從“背景波動”中分辨出引力波信號。擺的振動將能抵消地震波、刮風、汽車、火車產生的干擾,甚至可以抵消研究人員在實驗室附近活動引起的震動。參與項目的科研機構提供資料稱,“室女座”引力探測儀是歐洲最大的真空結構,其內部的寂靜程度將超過在軌道上運行的宇宙飛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