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看了我男朋友在網上和別的女孩子聊天紀錄,他和一個叫憂的女孩子聯系緊密,而且常常有很親昵的稱呼,什么老公之類的,我看了很生氣,他們還常常送吻.以前他就這樣,曾被我發(fā)現過,他說再也不會這樣了,可是現在我又發(fā)現他成了這樣.而且他在網上還讓那個女孩子嫁給他.我不知道他到底怎么回事,我們就快要結婚了,可是他卻在網上和別人這樣,我實在無法容忍.

熱心網友

網戀,你拿什么來幸福? 來源:賽迪 時間: 2005-04-06   你看不見我的眼淚,因為我在水里。   網戀,由網絡產生的愛情。我國互聯網事業(yè)正在持續(xù)快速的發(fā)展,并在普及應用上進入嶄新的多元化應用階段!互聯網的影響正逐步滲透到人們生產、生活、工作、學習的各個角落。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飛速發(fā)展,它改變了我們很多傳統(tǒng)的生活習慣,其中比較突出的就有上網聊天。(據調查表明網民熱衷聊天的占76%,目前騰訊QQ公布的注冊用戶數量已經超過3。5億。另從今年信息產業(yè)部公布的數字來看,MSN Messeneer國內注冊用戶為1。8億,雅虎通的注冊用戶1。2億,網易泡泡注冊用戶突破1500萬。)網絡將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大大縮短了,無論天涯海角,我們都能輕松地暢談。在網聊的同時,引起了另一種新的現象——網戀。網聊,網戀,幾乎成為成為e時代少男少女的一種新時尚。網上交友的危害和風險比任何一種投入的感情更甚,正因為其交往方式的獨特和自我,在0。1%的偶然中,你可能遭遇比現實中更為真實可靠、并值得一生珍藏的感情。但是這畢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偶然,當你真正地經歷并體味過后,你可以心如止水地說:“這一場游戲或贏或輸,我都問心無愧!”嗎?像雨像霧又像風網戀真有想象中的那樣美好嗎?我們不應該過早的下結論。  有調查表明:有8%的被訪者認為“網戀成功十分可能”,認為“有一點可能”和“不確定”的分別占到36%、28%,另外還有25%和4%的被訪者選擇了“不太可能”和“絕對不可能”。國內的知名網站都有BBS系統(tǒng),用戶絕大多數是學生和青年人。他們之間通過網上交流來討論熱門話題、宣泄個人情感,網友見面也很容易。網戀自身有一種現實愛情無法比擬的浪漫和純真,往往使一些自制力較差、道德感稍遜的青年人踏上了一條可怕的道路,有些人是抱著游戲的態(tài)度,不停地在OICQ(國內最著名的即時通訊工具)中搜索異性,熱聊三四天就迅速發(fā)展到網戀,失去興趣后繼續(xù)搜索。《北京青年報》曾經報道了某市屬大學小朋的故事。他由于沉迷于網戀之中不能自拔,竟然一病不起,患上了抑郁癥。 因網戀引發(fā)的離婚案已呈上升趨勢  由于網絡的虛擬性,很容易地投入到網戀這種虛無縹緲的感情世界中,也正是這種行為的隱蔽性,使網上可以產生多角戀愛、可以說假話等,使一些網民道德觀念嚴重弱化。   43歲的韓先生在西城法院的調解下與妻子達成離婚協(xié)議。半年前,韓先生發(fā)現妻子總是一個人關起門來和網上男友聊天,所聊話語親密得讓他無法接受。但妻子堅持認為這是她個人的隱私,為了逃避家中的“壓抑”,妻子索性到單位上網,手機也不開,每天到很晚甚至后半夜才回家。兩人終于在爭吵中分居了。拿到判決的韓先生對記者說:“是網戀讓我們這段持續(xù)了20年的婚姻僅僅幾個月就破滅了。”據介紹,那些對現實婚姻失望,感到孤獨無助的人,最容易選擇網上交友這種隱蔽而便捷的手段。他們上網次數越多,情感越投入,就更易引起高級神經中樞的興奮、抑制等功能的失調,出現不受意識控制的情緒反應,嚴重的可能會導致網戀型精神障礙。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戀對傳統(tǒng)社會家庭的危害正日益顯現出來。  因網戀走上犯罪不歸路  趁網戀情人熟睡之際實施盜竊的河南省永城市民杜某,被黃石西塞山法院以盜竊罪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并處罰金3000元。今年26歲的杜某,原是浙江省義烏一公司的業(yè)務員。今年4月,他通過網絡認識了黃石市女青年郭某。兩人由網戀發(fā)展到同居。6月16日下午3時,杜某趁郭某熟睡后,將郭某放在電腦桌上的價值5000多元的錢物、一枚白金戒指、一條手鏈及銀行卡盜走,并于當天將銀行卡內800元取出。得手后,杜某逃回義烏。  前不久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就審理了一起跟網戀有關的刑事案件。據說原因很簡單,因為男網友拒絕了結婚要求,已婚的32歲的梁女士情急之下就將網戀情人給殺了。雖然這個案件并不具備普遍性,但對于癡迷的網友來說,還是具備一定的警示意義。央視《焦點訪談》曾播出了一起“網戀”血案,一位正當花季的女大學生被網戀男友綁架并殘忍掐死。近年來,隨著電腦網絡的普遍運用,我國的網絡違法犯罪案件呈上升的趨勢。隨便在任何一個網站只要輸入“網絡犯罪”的字樣,都能搜索到幾百甚至上千條相關新聞事件。詐騙、恐嚇、敲詐勒索、非法傳銷、賭博,甚至殺人等傳統(tǒng)犯罪形式已經悄悄在網絡的虛擬空間蔓延。   “我不是魚,你也不是水。”  有人認為,網絡屏蔽了所有的人性特征,并且以比特替代了氣息。在這個時候,任何手捧鍵盤的少年兒童都可以在網絡上找到自己的網戀,并且煞有介事地謀劃未來。那些為網戀出走的故事里,女主角的年齡往往在十多歲,既沒有經濟能力,又沒有行為能力,更缺乏對自我的責任感,于是才催生了騙奸騙殺美眉的網絡流氓族。即使是那些一本正經的網戀,往往也由于網絡交往的平面化、書面化和空泛化,而得不到來自社會層面和人性層面的保證,這樣的戀情即使沒有見光死,也經常會迅速枯萎。把網戀比做燦爛的謊花,比做一次性消費的快餐,應該是沒有多少異議的。“在網上,沒有人知道你是一條狗。”雖然有關方面的調查表明,至少半數以上的男女并不相信網戀,但這并不妨礙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網戀之中去。原因很簡單,網戀來得快、去得也快,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雖然沒有什么結果,但總能給人們帶來某種形式的快感和滿足感。  到現在為止,網戀最終結局大多是以悲劇收場的,而且更可怕的是一些不法分子開始利用“網戀”從事違法活動,這嚴重危害到社會的安定。專家建議:不要把上網作為逃避現實生活或者消極情緒的工具。在享受高科技帶來的全新概念時,不能忘記一個重要的原則:那就是網絡的各種優(yōu)點并不能完全替代現實生活,網絡生活只能作為現實生活的一部分。雖然網絡具有與虛擬世界時空連接的功能,但是這種虛擬是無法取代現實的。當你在信息高速公路上自由馳騁時,你生命的一部分正漸漸消失在虛擬空間的某個黑洞中,這時,別忘了提醒自己,回到現實中來。(作者:江炳麟) 。

熱心網友

這樣的男人不能要

熱心網友

網絡本是一把雙刃劍,在帶來溝通便捷的同時也打破了人們原有的道德界定,我的一個朋友因為老公和聊友(女)定期見面而鬧離婚,還帶著孩子回了娘家,后來她也上網聊天只為排解煩惱,才真正了解了自己老公的感受,于是主動和老公聊天溝通,也知道了那段時間老公工作壓力很大,不愿和同事、朋友說,怕和她說了讓她擔心,通過這次溝通,老公也承認自己不對不該這樣做,現在兩人一起在網上和共同的朋友聊天,她在網上時老公看孩子,有時間還常常帶孩子去公園玩,定期進行溝通、交流,現在關系很好,你也要多和男友溝通了解他的想法,再說他既然不刪除聊天記錄,說明并沒有什么真實的東西,網絡本是一個虛擬的世界,是個發(fā)泄內心壓力和情感的回收箱,不必太在意,相信你們真實的感情是他真正在乎的一切。

熱心網友

想清楚再結婚哦!

熱心網友

你給的顏色還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