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我們有很多朋友。有些,和我們漸行漸遠;有些,還彼此陪伴在身邊。你有這樣的朋友嗎,他們是誰,是否和你一同成長,共同體驗人生的腳步?

熱心網友

好不容易尋得八月學長之"香閣",且一"入室"就感受到了一種悠悠情懷。我生在林區,小時候父母工作很忙(12小時制),我的玩伴兒是花色各異的幾只貓。那時家里并不富裕,又地處偏遠山區,母親總是托人從船上(我家在松花江畔)買一些餅干奶粉之類的東西。我極其慷慨地將那些珍貴的餅干喂了小貓咪,當然它們也并不忘恩負義,很聽我的話的。母親下班回家后的第一道風景就是那些美貓肥貓倉皇跳窗而逃的情景。而一只黑白相間的貓的死是我體驗的人生的第一次傷心。四、五歲時,我一個人被鎖在家里,寫“aoe”寫“上下左右人口手”,估計也有“123”,都忘記了(我是個忘性超群的人)。我的第一本書是《新華字典》,當然我待它的禮遇很“隆重”----接近粉身碎骨。五歲時,家里有了電視(黑白12"的),給我的“囚徒”生活增添了許多色彩。那時,我記住了《雪孩子》(其他動畫片兒都模糊了)。那是我幼小心靈嘗試的第一次傷感,傷感的讓我無法忘懷。兒時的記憶就是這樣,那時我的“朋友”是小貓,動畫片兒和門前的李子樹。寂寞的童年。入學后,我的朋友是一個同學,也是同桌,也是相隔不遠的鄰居。我們一起瘋,一起鬧,一起哭,一起笑,一起背“鵝鵝鵝”,一起摳算術題。三年級時,她隨父母搬到外地。此后十多年時間里只見過區區數次。高中時,又一個同學走進了我的生活,我們一起樹林里找漂亮的樹葉,一起去江邊兒看江水東流(其實有點兒東北走向),一起寫一些幼稚的“詩”,一起說一些貼心的話。后來她落榜了,而我每年春節時去看她一次。大學時,還是一個同學,懂得我的喜怒,懂得我的哀愁,懂得我的理想,懂得我的追求,勝過我自己。我們很少出入在一起,畢業又后各奔東西。即便現在我們也不用形式的打電話、發信息,只是偶爾聯系。但只需寥寥數語,我們就能深深感知對方的心緒。很遺憾地是步入社會后再沒有交到那樣的淡如水的朋友,可能社會畢竟有別于學校吧。雖然不乏關心我愛護我的朋友,卻再沒有誰走到我內心里。雖然現在我與各個時期的朋友遠隔千里,但他們見證了我成長的歷程,成為我記憶中最寶貴的財富。當距離越來越遠,當記憶越來越淺,那份情誼不會越來越短,相反地凝為一種沉淀。有一種朋友,從來不需要想起,但是永遠也不會忘記。有一種朋友,即使隔萬水千山,卻如同一直伴你身邊。世人大都感嘆“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我卻感嘆生不逢時的相遇,窮途末路的別離。《聊齋》里有一則故事《連城》:“感遇知己之恩,報之以心頭肉。”“感遇知己之恩,報之以身。”陰陽兩界,人妖人間尚且能如此,我們又有什么不可以?“我不知道我在誰的心里做過客,但我知道有許多人為我默默地唱過歌。”我也一樣,在這里為各位朋友唱祝福的歌(只是天生五音不全,最近距離能跑到東南亞去),現在你們就是我的朋友。說的太多了,乏味的陳舊的東西,請見諒。。

熱心網友

朋友,這多少也是一個令人傷感的詞!兒時的朋友,是玩耍的朋友,中學的朋友,是純?的朋友,大學的朋友,是感情的朋友,工作初的朋友,是同病相憐的朋友,然而,這些朋友,和我們相伴人生的最為單純的一段過程,最為美麗和值得記憶,卻和我們漸行漸遠,聯系變得邊緣.此后社會上的朋友,便是功利的朋友,此外乃是所謂關系好的朋友,于中,真正的朋友又有幾何?我羨慕伯牙和子期的高山流水,我羨慕相如和廉頗的刎頸之交,愛問,讓我添了許多有朋友意義的朋友,慰藉孤獨的心靈,不亦悅乎?

熱心網友

世的

熱心網友

小時候的朋友差不多都忘記了。。。。。很少能碰到~~都各分東西了成長中的朋友 總是在人生的道路上相交的時候走在一起 分叉的時候~~就分別了 不過還是有聯絡的最記得的還是中專和大學的同學~~~幾乎都成為朋友了特別是大學的~~大概是因為大家那時候比較成熟 那個友情也懂的維系 所以都滿好的~~~現在還經常聯絡最近因為經常上網 所以認識滿多人~~~都是論壇上的~~覺得大家都很好啊

熱心網友

時間可以讓人產生隔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