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股市與國外的相比而言,是不是市盈率還高的很呢,有沒有這方面的專家,說一說,如果高的話,讓股市崩盤算了。大家想一想,國家是不是也覺得高,也認為股市不具有投資價值,但是為了不至于馬上崩盤 ,故意讓股市一點點地跌下去呢,不是國家不救,而是股市沒有救的價值呢,這樣防止突然崩盤導致社會動亂、國家動亂呢?????????/大家不要忘了溫水煮青蛙呀!?。。。。。。。。。。。。。。。。。。。?/p>

熱心網友

這主要是全流通和以前高價發垃圾股為企業和銀行解困的原因.我們現在正在成為高價垃圾股的犧牲品.也繼續在成為可能的全流通的犧牲品(不管什么方案).但全流通可能是個偽命題.非流通股從本質上就是優先股而已.要變成全流通的股份,就太過分了-----又要用最低的價獲得股權,又要有一股獨大的話語權,又要巨額的獲利權......難怪要費盡心機的搞全流通!但這就從而導致了政府不得不操縱股市,操縱企業,又當裁判又當運動員,最終損害中小投資者利益.....請大家想想這是不是問題的根源?因此,根本就不存在"全流通"------作為非流通本來就不能流通.所以不要被牽著鼻子去討論"怎樣解決全流通".

熱心網友

怎么煮了又煮?看現在趨勢、碓實在政府掌握之中。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

熱心網友

目前市場的快速下跌為5月“出其不意”的向上反轉奠定了良好的條件,也是合乎政策邏輯的大概率,也契合中國股市歷來“無望之時或達可期之際”的規律;而高度老余看上證日線分析,應在(04.9.14)1350點,大家要堅定信心!關注市盈率較低、市凈率適度較高、非流通股比例較高、股權結構簡單的處于競爭性行業的龍頭上市公司,短期可關注民營上市公司。

熱心網友

在股市里政府會明白一個很基本的道理,就是資本的逐利性。但是在股市里面自始至終政府的政策和行為有一個明顯違反邏輯的現象,就是政府為什么明知道上市公司在圈錢還讓其繼續圈?為什么政府明明知道圈了錢對上市公司沒有好處,對投資者沒有好處還讓其繼續圈?為什么政府明知道讓上市公司圈錢對政府沒好處反而背了個罵名還繼續讓其圈錢?為什么很多的公司大筆圈完錢之后就大虧?為什么大虧之后上市公司的管理層沒有受到查處?或者只是輕輕的處罰一下(不知是真是假)?為什么長虹會發了幾十個億貨給別人而不收貨款錢?為什么寶鋼不缺錢而讓其圈走250億?為什么上市公司有極大的資金優勢,坐著不干活吃銀行利息也不會虧損而卻大虧?為什么大股東不收紅利稅而中小投資者卻收20%的紅利稅?為什么國務院一下子給了工行150億美元?為什么這三年來投資者虧了一萬多億而政府卻視而不見?反而加大力度讓上市公司圈錢?為什么股權分置就是不肯還利于民?為什么政府膽敢與廣大投資者為敵?這里面可是大有文章,原因可能很簡單,就是圈錢對政府來說有巨大的利益,政府也需要沒有成本的錢,上市公司圈錢之后有可能把其中的很大一筆錢無償地上交給政府了,所以圈錢之后會大虧或業績大減,而且很多大虧之后財務報表并沒有問題,送給政府的錢有可能是有內部規定是可以計入成本的,那些虧損的錢都是到了它們該去的地方了,政府對此是絕對不會進行查處的。李榮融這個笨蛋說漏了嘴,說寶鋼不缺錢,那圈錢干什么用?為什么政府還給寶鋼送錢?是政府怕了寶鋼嗎?寶鋼是政府的大爺嗎?這絕對不可能,只有政府是寶鋼的大爺,我給你這個“兒子”送大錢,那不是給你花的,是老子要花的。就象當官不會無緣無故把工程發包出去,肯定會有這樣那樣的利益,容易出事的就在就在包工頭那里收錢,不容易出事的就讓自己人跟別人合伙在里面分錢。長虹被人騙了幾十個億,發了幾十個億的貨居然不收錢,有樣這樣做生意的嗎?十年都賺不了這么多錢,居然有這么大方的老板。這個世界肯定是沒有人會這樣簽合同做生意的,這不符合正常的邏輯。那長虹的幾十億到那里去了,到外國人手里是死無對證,至于是不是到了外國人手里,那只有天知道。如何解釋中國股市的這種種怪現象,怎么樣才會符合邏輯,那就是前面有人收錢,后面有人接錢和花錢。說到底,就是用先進性蒙騙廣大人民群眾的這幫家伙在喝人民的血。這只是一種推測,希望聰明的人能深入解釋股市的種種不合邏輯的怪現象。

熱心網友

市盈率只是一個衡量股票內在價值的一個參數,市盈率低不一定要漲。因為大家還沒有人認同并進行投資,還沒有改變股票內在的供需平衡以使供大于需讓價格上漲。但已上漲一定程度的股票其市盈率一定會高。市盈率的真假及認同的程度決定了這一指標的使用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