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
熱心網友
選擇志愿就是選擇人生道路,必須慎之又慎。那么,如何選擇志愿有沒有原則呢?答案是肯定的。選擇志愿分為學校選擇和專業選擇兩部分。 三個原則敲定學校 排名定位 實事求是 學校與考生之間,是雙向選擇的過程,必須把考生的主觀努力和學校的要求結合起來才能“成交”。目前,學校的要求主要是分數,考生只有根據自己的分數來確定擇校的范圍。選擇志愿時最重要的依據是自己的模擬考試成績和在區里的相對位置。如果考生的成績和排位比較差,所向往的學校分數線又比較高,就一定不要幻想著自己會在一個月內創造奇跡。高考志愿中一志愿的重要性不用多說,如果自己報的一志愿與自己的實際情況相差太遠,最后結果可能會讓人非常難過。 在這里,要對這些同學提一個忠告:如果你的分數剛剛超過區里的參考本科線,一定不要排斥你所認為的“名聲不好”的大學。如果因為虛榮心做怪把志愿報高了,可能本來能上本科的,就只能上??屏?。一定要實事求是。 相信自己 不妄自菲薄 應該承認“一模”成績是最重要的參考依據,但也要清楚“一模”成績也畢竟只是一次考試,不是絕對的標準。人的潛力是很大的,從“一模”到高考還有一段時間,自己還可以有一定提升空間。因此,可以在志愿中給自己提出更高的目標,畢竟取法乎上,可得其中嘛。 這里要指出的是:一、我會進步,別人也會進步,不能估計過高;二、如果自己的考試一直不理想,也不要指望最后一個月能有多大突破。我們所說的不妄自菲薄,是指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不妄自菲薄。 專業氛圍 綜合考慮 在分數一定的基礎上,選擇學校還需要考慮很多因素,除了分數線外,學校的專業實力、名聲、校風、氛圍、位置等都需要綜合考慮。 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學校的專業實力和學校的文化氛圍最重要。如果自己有了明確的人生目標和專業傾向,那么專業實力是第一位的;如果目前還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那么學校的文化氛圍更重要,因為這種氛圍可以對考生全面素質的提高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如果是前一類同學,在自己的實力允許的前提下,選擇專業實力強的學校。如果是后一類同學,則應該選擇綜合類學校,因為這類學校開設的專業多,便于博采眾長,也有利于今后可能的調整。 四種對策挑選專業 尊重興趣 許多家長喜歡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頭上,希望他們學這個學那個。但孩子如果不喜歡學某個專業,大學四年對他們來說就會非常痛苦。只有有了興趣,才可能把專業學好。因此選擇專業首先要看興趣。 符合學習特點 許多同學現在還沒有明確的興趣或志向,因此選擇專業的依據就應該是自己的學習特點了。心理學講多元智能,是說每個人在不同的智能方面都有各自的長處。有人擅長演講,有人擅長數學,有人畫畫很好,有人體育不錯。大學專業的選擇要根據自己的長處。如果說基礎教育更強調補短,大學教育就要揚長了。如果你的數學不好,就不要選擇對數學要求很高的金融;如果你的美術并不突出,那么也不要選擇建筑設計。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學習特點,我想如果根據學習特點選擇好專業,今后成功的可能性會更大。 強調基礎 大學已經開始專業教育了,但本科階段仍然需要打好基礎。因此,如果說是一門專業性強的學科和一門基礎性比較強的學科相比,我更贊同大家選后者。因為學好專業易,打好基礎難,而某個科目的基礎理論如果學深學透了,具體到專業時,只要學習得法,會很容易上路的。 長遠發展 家長們給孩子選擇專業,往往希望孩子選一個熱門的專業,比如經貿、法律等,認為這些專業就業前景好,賺錢多,而不希望孩子選“冷門”專業,認為這些專業找不到工作。這當然是有道理的,誰也不想學一個找不到工作的專業。但也應該把眼光放得長遠一點,現在“熱”的專業以后可能會“冷”,現在“冷”的專業以后也可能會熱。最典型的是“師范”專業,以前沒人愿意學,現在許多人搶著報。同時,熱門專業報的人多,今后競爭的人也多;冷門專業報的人少,今后競爭的人也少。另外,“專業對口”是計劃經濟的產物,今后社會的發展變化會很大,學什么不干什么的,大有人在。只要基礎打好了,學什么都不會擋住人成才。。
熱心網友
報志愿 不要在乎別人的觀點 自己應該有個打算的 基本確定報考方向就不要再猶豫了 否則臨時變陣 以后萬一自己的前途不好 會不由自主的怪罪自己當初的憂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