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做才能成為學生心中的好老師?他們才會和你說心理話?
熱心網友
讓學生們感覺到你愛他們,你就能聽到他們的心里話。
熱心網友
用心去育人.
熱心網友
我有一個很令我們討厭的班主任,原因是她老是針對我們班的后進生,盡管我不是,但我很替他們鳴不平。在今天的課上,后面的男生都沒說話,可老師一堂課上竟說了他們不下五次。而我們班有一個很討厭的,好象麻雀一樣的男孩子,他整堂課都在和他的同桌說話,可老師還是對他笑嘻嘻的,原因是他的物理(班主任教物理)很好,有時,還在我面前夸他。哎……有這樣的老師,真是不幸,據說我們班有女生象要上去罵她。連女生都引起公憤,她真是太可恨了。 還有,她老是喜歡批評我們,一點表揚都沒有??傻搅藙e的班,她有批評他們,搞的全級都對她有意見。所以,多一點表揚。這很重要。 其實,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1、不要針對差生,多去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甚至有時候可以和他們一起搞一下惡作劇,其實,差生更加尊敬老師。2、多一點表揚,少一點批評,真的被他們氣死的時候,可以大生氣一場,當你平時和氣慣了,突然來一場風暴,學生們會變的很乖的。(我們就是)3、有時間的話,可以和他們玩玩游戲,輕松一下。 也許這些做起來會很難,但是,如果你真能做到的話,你已經成功了一半,因為令一半我還沒想出來。呵呵……。
熱心網友
首先多多了解他們是前提,想學生之所想,憂學生之所憂,試試站在他們的角度看問題,當然,該批評的批評,該教育的還得教育,恩威并用,方顯教師本色!
熱心網友
下面的文章希望你會喜歡你是每一位學生的朋友嗎? 南苑小學 楊海燕 教師是人類文化的傳播者,對人類社會的延續和發展,起著橋梁作用,十七世紀偉大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曾經認過,"我們對國家的貢獻,哪里還有比教導青年和教育青年更好,更偉大的呢?昨天教師是教育"傳道、授業、解惑"的使者。今天,當人們把教師當作"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稱它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時,它的內涵就再擴大了,它還能承擔塑造人的理想和品德,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培養頑強的能力和健康的人格的重視。新時代下的他們單純、幼稚、熱情活躍、生氣勃勃。他們不喜歡"讀死書,死讀書"的"老古板",不喜歡講道理式說教,也不喜歡象老母雞呵護小雞那樣小心有余,大膽放手不足的"老阿姨",他們需要的是一個能與他們同甘共苦、同喜同悲的知心朋友。 雖然我還很年輕,教育經驗不是豐富,但是正因為我年輕、我活力,我與他們沒有隔閡,只擁有那一份親近與親密。這幾年來,我堅持了一個標準,對好學生和后進生的錯誤和缺點一視同仁,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任,扭轉了班風。尊重每個學生,在課余時間里要盡量多深入到學生中去,與他們一起交談、游戲、活動,使他們與你無拘無束地相處,他們必然會對你敬而近之,由此而產生一種"愛屋及烏"的效應。讓學生人人都有自己的發言權,都有展現自己才能的機會。在平時的各項活動中盡量不冷落每一個人。凡大型活動必須做到各司其職,人人有份,絕無局外之人。 在學生的教育過程中,優生肯定是老師的“至寶”。而不容忽視的是:優生畢競是少數,中差生卻是學生群體中占壓倒多數的蕓蕓眾生。素質教育主要的標志是:教師是否面向全體學生,是否進行全面發展的教育。 由此看來,我們在研究如何對待中差生過程中要下一番苦工夫了。應該說不存在面向優生的問題,故而面向全體的關鍵就在于能否面向中差生。大量事實說明:今天的"尖子"明天不一定就是"尖子",今天的差生,不一定明天還是差生,更何況所謂"優生"與"差生"的評判標準本身就有局限性和片面性。比如許多在校的優生,在社會實踐中不一定工作就很出色,而有一些所謂在校時的差生,倒還表現出了創造性。這說明:唯有堅持"面向全體",特別是面向中差生才是切切實實的素質教育。 不是有人曾說:如果孩子天生就是優生,哪教育還有什么功能?又談什么基礎的素質教育呢? 因而對占相對多數的中差生,我們更應變嫌棄為喜愛,變忽視為重視,變冷漠為關注,變薄待為厚待。結果就是差生更差。尋找一下中差生的原因(排除弱智兒童),是多方面的,普遍的認為是:學生的學習態度不端正,要求自己不嚴格。為什么會這樣呢?客觀的原因是小學生本身就有的個別差異所至。有些人為的因素是:由于犯有某個缺點而遭老師嚴厲責問而自我調節力差產生厭煩情緒;或由于老師的誤會蒙受過"不白之冤"產生心理失衡而自暴自棄和逆反;或由于家庭的負作或面對社會陰暗面時缺少應有的正確引導而形成不良習性等等。我班有一名男生,是5年級轉進的,剛來的時候我就與他談話過,使得他很好的適應了新的學習環境,成績很快就名列前茅,與的關系也更加的近了,但是由于一個小小的轉折就使得他一落千丈,加入了差生的行列,我百思不得其解,后于其家長聯系才知道了原因,當天已經上第一節課,可是他還沒有到學校,我急的打電話過去,他竟然還在家里坐著,我的口氣生硬,使得他不跟我說話了,當時我就掛了電話并扔下了一句:讓你媽媽跟我說原因。第四節課他來了,但是缺少了往日的微笑與安靜,當我要和他聊天時他竟然拒絕交流。后來才知道那天他家進賊了,所有的鞋子都被偷走了,等他醒來父母都上班了所以才會至此。他心存怨恨所以自暴自棄不再理睬我故意避開我,但是孩子畢竟是還沒長大,我經常打電話到他家和他聊天,而且一聊就是1個多小時,現在他已經慢慢的開始恢復起來了,我把他從差生的行列里拉了回來。經過這件事情我了解了孩子已經長大了,他們的心思你一定要去猜,而且特別是差生的心理更加難猜。 那么該如何正確看待差生以及如何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呢?我認為應該做到如下幾點: 一、應該說任何學生都會同時存在優點(即積極因素)和缺點(消極因素)兩方面,對優生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對差生則易于發現其缺點,而看不到優點,這種不正常的現象有礙學生進步。所以應該一分為二的看待差生。 二、應該用發展的觀點看學生。差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應相信他的明天會比今天好。 三、我們要因勢利導,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幫助他們找到優、缺點,以發揚優點,克服缺點。我們應有平常的心態:差生也是孩子,厭惡、責罵只能適得其反,他們應享有同其它學生同樣的平等和民主,也應享受到優秀學生在老師那兒得到的愛,作為一個教育者在對待中差生時應該具有自我調控的能力。 我們要厚愛差生,真正做到以情動人,要做到"真誠"二字,即教師不應有絲毫虛偽與欺哄,一旦學生發現"有假",那么教師所做的一切都會被看作是在"演戲",就會失去去他們的信任。他們會說:"老師是說給我們聽的,才不是那么回事。"結果是真的也變成假的了。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差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心理表現和看法,如對學習的畏懼、猶豫、滿足、冷漠,錯誤的想法和指責等,信任中差生,鼓勵他們自由討論。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過學生的眼睛看事物。 如果在中差生身上做到"真誠"對他們,善意理解他們,高興地接受他們,一定會促進中差生的進步和發展,真正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成為每位學生的良師益友。 。
熱心網友
在課堂上認真教學在課后和學生做好朋友關心學生躲換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