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搞體育研究的,最近對職俱問題比較感興趣,苦于沒有素材,如有知道的人請指點迷津,書、音象資料、下載資料均可……

熱心網友

下面的資料希望對你有點用?!拔覈殬I足球俱樂部資產構成與資產評估的研究”“ 荷蘭的體育俱樂部 荷蘭的體育俱樂部 如果你只身來到荷蘭,沒有一個朋友,想參加體育活動,那么請你打開地圖,在地圖上顯示有草地的地方找到體育館,在那兒一定有不止一個體育俱樂部。 荷蘭人即使不在學校上學、不在公司上班,也能很方便地參加體育活動,這就是遍布荷蘭的體育俱樂部。 荷蘭國土面積和日本的九州差不多,人口比東京稍多一點,有1500萬人,其中體育愛好者有400萬人,而體育俱樂部就有3。6萬多個,這就意味著每10個荷蘭人中就有3個人參加體育俱樂部的體育活動,比例很高。但與歐洲其他國家相比,這一比例不過是歐洲國家的平均水平而已。 而在日本的體育人口中,有很多人不參加俱樂部活動,這一點與荷蘭的情況不太一樣,因此不能簡單地作比較。據世川體育財團的調查表明,日本人參加社區體育俱樂部活動的人口比例為9。4%,每10人中不足1 人,而從"俱樂部數/人口"比來看,日本和荷蘭并沒有大的差別,那么,差別就在于平均每個俱樂部的人數上。 分析原因,我認為是俱樂部的形態所致,即俱樂部是"單一項目型"還是"綜合項目型",綜合項目型俱樂部能夠提供選擇的項目多,會員及相關人員(如體育志愿者)自然就多。 如何建立綜合型體育俱樂部呢?在日本,往往是喜歡某一項活動的人聚在一起成立一個單一項目的體育俱樂部,讓他們自己發展出多個項目是很少見的。要建立多個項目的綜合型俱樂部的辦法之一,就是由多個不同項目的體育俱樂部結合起來。而荷蘭的綜合型體育俱樂部的建立方法還不只是這一種情況,本文介紹的就是荷蘭各種情況的綜合型體育俱樂部的誕生背景。 一、平時夜間的室內足球聯賽 星期二,阿姆斯特丹郊外某體育館,晚上10∶30左右。一只皮球破網而入,藍隊得分。對戰雙方是日本人隊(Sporting Martinus 14)和當地俱樂部隊(Pancratius 18),從隊名就可以看出,這些俱樂部雖然是單一項目的室內足球隊,但也是由十幾個隊組成的聯合俱樂部。 在荷蘭,除了這種夜間足球賽外,還有周六、周日的定期比賽,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作息時間和技術水平選擇性地參加。這是任何一個普通人都能實現的。 二、志愿者的支持 "嘟-!"裁判裁定球出界。一方隊員一臉的不滿,全都涌向司線員身邊,而司線員則昂首挺胸一動不動地站在那里。這是一位老紳士,他說每場比賽他都當司線員,看他在場邊跑來跑去的身影,真不敢相信他已經70多歲了。而在更衣室看到他從臀部到小腿的燒傷痕跡,聽他講二戰時的故事,就更加佩服他了。他說:"但愿別再發生戰爭,和平是最美好的。我現在在俱樂部幫助年輕人進行體育活動是我的健康法寶。" 三、圣誕節活動 我是作為理療師在一個名為"星之街(F。C。Sterren wijk)"的俱樂部幫忙的。這個俱樂部每到節日就要策劃一些節目,為的是使俱樂部成員相互之間更加親切友好。 該俱樂部有從6歲到老人的各種年齡的團隊,有如前所述參加周六聯賽、周日聯賽的足球隊,也有女子足球隊。由于活動時間的不同,俱樂部成員間并不很熟悉。再加上支持俱樂部活動的俱樂部成員的家屬及朋友,就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團體。對俱樂部來說是人越多越好,但結果是大家相互之間連是干什么工作的都不知道。 因此,各球隊、各年齡層的俱樂部成員就需要交流。去年的圣誕節安排了全俱樂部的保齡球賽。他們租借了場地,各球隊之間進行對抗賽。因年齡關系在足球場上并不擅長的老人卻能打一手很漂亮的保齡球,讓周圍的年輕人刮目相看。比賽結束后,公布成績并向優勝者發獎,然后是聚餐晚會。于是,原先不認識的人也以保齡球為話題聊了起來。 有時還會因為這種形式派生出新的活動來,據我所知,在該俱樂部內就又新產生了"摩托車俱樂部"和"徒步旅行俱樂部"。這也就是我在文章開頭說過的發展成為綜合型體育俱樂部的其他方式之一,而其產生過程則得宜于各種形式的俱樂部活動。俱樂部活動都是俱樂部的成員策劃和參加的,而荷蘭人就有這種喜歡嘗試的特點。 日本則不同?;@球俱樂部就是一支籃球隊,而且要在比賽中取勝,這樣的話,俱樂部成員就只是打籃球的人,如果讓成員的家屬和朋友也來俱樂部玩一玩,就會創造出意想不到的機會。我認為,發展并經營這樣的體育俱樂部是我們應該為子孫盡的義務,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四、賣啤酒和小吃幫俱樂部經營 在傳到日本的有關國外俱樂部的信息中,不乏相當富裕的俱樂部,而實際上除了少數有名的職業體育俱樂部外,基層的綜合型社區體育俱樂部都苦于資金不足。俱樂部的職員大都是沒有報酬的,我就是幫忙的志愿者之一,幫他們訓練和恢復。作為市政府則鼓勵俱樂部活動,如提供活動場所、替他們交夜間照明費等。但是即便如此,俱樂部還是需要一定的經營費用,這些經費主要來自三個部分: 1.贊助商 雖說是贊助商,可并不象職業體育那樣有那么多贊助費,只是一點點而已。例如,由百貨商場提供運動服,在運動服上印上商場的名字,在某一段時間內的比賽中穿著,這可以說是另一種形式的志愿者吧。 如果到俱樂部會所和活動場地里走一走,就會看到會所的墻壁上、場地的隔板上凈是廣告,如:油漆店、汽車修理店、超市、藥店、體育用品商店、保險公司、養老金、荷蘭的索尼、豐田汽車等等,幾乎包括當地所有的商店和公司。 2.賣小食品 這一項不能小看,尤其是啤酒的銷售額相當高。因為俱樂部成員自己都知道經費不足,所以每次活動完都會買上一杯,不僅是選手和觀眾,所有人都這樣做,都自覺地幫助俱樂部經營。 3.俱樂部會員的年會費 每月的會費是每人1000~2000日元的樣子,很少。有些會員已經不參加俱樂部活動了,但仍然交會費,算是寄存,其實也是另一種形式的志愿者。這樣做沒有什么明確的原因,但我分析有兩點好處,一是可以減輕參加活動者的負擔,二是可以保持低會費,從而吸引更多的會員。 五、俱樂部的經營有如文化節 大家還記得學生時代的各種文化節活動嗎?由于沒有經費,大家就東湊西湊,纏著父母要點零花錢,一起去打零工,大學生則象成人似的去拉贊助,然后借用學校的設施自己布置場地來經營,這和市政府與社區體育俱樂部的關系如出一轍。 要想經營一個俱樂部,在建成之初需要一種志愿精神?;叵肫甬斈贽k文化節的情景,誰都會為自己不怕苦、不怕累的表現感動,從準備、演出到順利結束,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 為什么會這樣呢?我認為關鍵是"人們超越了利害關系,完全融合在一起"以及"周圍有人在期待我能有所作用"、"我應該自覺地做點有用的事"之類的念頭使然。如果俱樂部也象這樣去經營的話,有多少困難也能解決。在此基礎上人們就能夠超越年齡界線,共同享受參加體育活動的權利,這也正是建立綜合型體育俱樂部的意義所在。 我在荷蘭居住后發現,荷蘭人與日本人最大的不同在于:荷蘭人敢想敢干,只要自己認為是正確的,就果斷地、力所能及地去做。 最后,我用一句橄欖球的常用語結束:"我為人人、人人為我(One for all。 All for one)"。里面包含了很多意思,讀者自己去體會吧! (本文作者土屋潤二是日本的一名理療師,曾在荷蘭一所俱樂部協助工作,對荷蘭的體育俱樂部有較深的了解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