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中國的封建社會和奴隸社會如何區分,有幾種說法:西周封建說、東周封建說、春秋封建說、戰國封建說、秦漢封建說和東晉封建說。其實,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這個發展過程是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發展學說,可是從世界歷史看,除了歐洲,沒有其他地區是沿著這個過程發展的。馬克思難道就什么都對了?他的那一套,解釋歐洲社會還說得通,解釋別的社會就差太多了。至少他沒法解釋為什么印第安人為什么沒發展到奴隸社會。對了,他連歐洲都解釋不通。羅馬是奴隸社會,可是為什么蠻族打敗羅馬后,沒有繼續實行奴隸社會,而是從氏族社會直接發展到封建社會了呢?蠻族并沒有經歷奴隸社會階段啊,封建社會也不是在奴隸社會基礎上發展出來的,而是打敗奴隸社會后從氏族社會直接發展出來的,封建制度和奴隸制度,只有時間順序上的前后,沒有發展繼承關系。具體到中國,中國有奴隸社會么?所謂奴隸社會,應該是大規模奴隸勞動為基礎的,可是中國社會什么時候奴隸也沒有成為社會勞動的基礎。商代是非常重視祭祀的社會,戰俘基本都沒有變成奴隸,都用來祭祀了,所以商代與其說是奴隸制,不如說是發達的氏族社會。到了西周時代,社會生產力是以自耕農為主,所謂井田制,就是每人分得一塊土地,收成八分歸己,一分歸公,完全類似就是封建社會的什一稅,所以與其說西周井田制是奴隸社會,不如說是封建社會。而且,西周封諸侯,諸侯封卿士大夫,大夫又有家臣,完全符合封建制的特征,所以,西周應該是封建制度的開始。戰國時期,地主階級逐漸取代了封君階級,成為社會的主流,所以,戰國時期與其說是封建制度建立的時期,不如說是封建制度解體的時期更合適。戰國以后,分封的情況雖然還有,但是再也不是社會主流,中國社會也不能再算封建社會了。就拿清朝來說吧,雖然也封皇室成員為親王、郡王,封大臣為侯,但是再也沒有分封土地,所以,清朝還能稱為封建社會么?那么,怎么稱呼從秦漢到清朝這段歷史呢?隨便怎么稱都可以,但不是封建社會。稱大一統的農耕社會也可以么,或者稱有中國特色的封建社會,哈哈。
熱心網友
歷史教材上是公元前221年
熱心網友
由奴隸社會轉向封建社會是一個過程,中國在春秋戰國時期,歐洲在八世紀前半期,各地轉變時間不同。
熱心網友
史學界恐怕還有爭論,但以西周封建說、戰國封建說、秦漢封建說較為常見.只怕是讓郭沫若、范文瀾、周谷城、譚其驤等人一起研究,也不見得就有統一的意見!
熱心網友
中國封建社會的劃分是在春秋和戰國之間,應該是沒有具體年份
熱心網友
分法很多早的在西周晚的到南北朝一般講在春秋時開始到秦確立
熱心網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國家——秦,因此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應該從公元前221年劃分的。
熱心網友
從天下為公轉變為天下為私起就應該是樂。
熱心網友
戰國就進入封建社會了,應該是公元前47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