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損不足以奉有余"是什么意思?
熱心網友
損害不足的,侍奉有富裕的,也就是把窮人的活命錢拿過來給富人買減肥藥的意思
熱心網友
劫貧濟富的意思
熱心網友
或者用例子說明, 在中國, 現在各地對一般百姓的征地賠償不足在香港, 削領綜援支出而補付公務員不合理(但合所謂基本法的曲解?l文)的高薪俸
熱心網友
"損不足以奉有余”者也。民貧不足,侯王乃富而有余。不足而更損之,則剝;有余而更益之,必決。以公理繩之,唯有余者受損,乃當。“以取奉于天”,有余乃奉之于天下也。
熱心網友
《老子臆解》德經四十一 徐梵澄 著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故天之道,損有余而益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而又以取奉于天者乎?唯有道者。是以圣人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見賢也!通行本此作天道章第七十七。“孰能……”句,通行本作“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古本作“孰能損有余而奉不足于天下者,其唯道者乎!”——此據甲、乙兩本參定,較勝。“弗有”——甲、乙兩本同,全誤。“成功”通俗本作“功成”。“若此”二字,據乙本。諸本皆缺。或以句末作疑問,加“邪”字,亦晦。此訂較明白。“見”今作“現”。臆解:此章所謂“天之道”,公理也。“人之道”,私意也。高者可抑,下者可舉;有余者可損,不足者可補。此人心同然之理,互百世而不變者也。故謂之天道。自來封建之制,“損不足以奉有余”者也。民貧不足,侯王乃富而有余。不足而更損之,則剝;有余而更益之,必決。以公理繩之,唯有余者受損,乃當。“以取奉于天”,有余乃奉之于天下也。圣人可若是乎?治國而無為者也。必成功,必有余,初無私意存于其間,則循公理者也。不自居其功,不自表其賢。 2002年6月10日寫信談感想 到論壇發表評論版權聲明:凡本站文章,均經作者與相關版權人授權發布。任何網站,媒體如欲轉載,必須得到原作者及Confucius2000的許可。本站有權利和義務協助作者維護相關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