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媽有時她在念佛時,已經很疲憊了,睡意濃時,她還要堅持去念佛,有是到凌晨,(她是畫本念的五音念佛法),有時邊念邊畫到一半就打磕睡,但還要堅持念,以求功課完滿,叫她早點休息也不聽,這是否影響功效?是否如理如法?該如何做呢?請大師們開示!!!

熱心網友

阿彌陀佛!末學非常羨慕您一家人都學佛念佛,這樣的家庭真的很難得!末學贊嘆!您母親這樣念,表面上看很精進,精神也很可嘉。但從實際效果上看,是事倍功半!為什么這樣說?打磕睡,是昏沉的表現,嘴上雖然還可迷迷糊糊地念佛,但心里絕對已經沒有佛號了!這是業障,對修行絕對是嚴重的障礙!如果為了勉強完成自己的定課,而不求效果,完全沒有必要!特別是晚上,又是上了歲數的老人,人本來就很疲憊,還要這樣昏昏沉沉地勉強念下去,對自己的修行功夫沒有什么幫助。如果白天有時間,最好在精神飽滿的時候來完成定課,千萬不要在精神萎靡的時候才來念佛。晚上身體很疲憊,最好早一點睡,睡眠不可太多,第二天早上早一點起。因為瞌睡是越睡越多的,“睡”是“財、色、名、識、睡”,“五欲”、“五蓋”的煩惱之一,一定要想辦法減輕直至斷除,才能使我們的修行功夫有大幅度的長進。可以自己定一個睡眠時間,開始的時候睡眠還比較多,每晚可睡6-7個小時,晚上十點鐘準時睡覺,早上4-5點起床。這時候應該是人一天當中精神最飽滿的時候,應當努力誦經、念佛。白天的時間,最好一部分用來聽經,一部分用來念佛。聽經一定要多聽,要反復地聽,這樣我們才能解得深,解得透,念佛往生的愿才會更加堅定。念佛最好是經行、繞佛,這樣不容易打磕睡,如果坐著邊念邊畫圈,容易打瞌睡。學佛重實質,不重形式,重效果,不重數量。這一點很重要。我們念佛,念一句就要實實在在地收到一句的效果,如果念佛不相應,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也沒有用。念佛是修清凈心,有些修行人,別看他們一天之中一句佛號也不念,可是他心地清凈,心里真有佛,他不念則已,只要念一句,他的功德,比我們一天念幾千聲、幾萬聲佛號的功德還要大很多!為什么?因為人家心地清凈,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心無不在定中,這樣的人念佛才是真念佛,心里無念而念,念而無念,這個道理很深,需要透徹理解!所以,不要小看生活中的點滴瑣事,對懂得修行的人來說,這些瑣事都是修行的好機會,都會幫助我們看破放下。生活飲食起居,越簡單越好。如果生活像一般人所說的那樣很“豐富多采”,容易增長我們的貪心,會使念佛功夫退轉。一日三餐,不要吃得太飽,特別是晚餐。吃的多,人精神容易萎靡不振,睡眠就多。人總是處于一種亞饑餓狀態,對人體的機能和保持精神狀態都是非常有幫助的。所以晚餐盡量少吃,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逐漸減少,直到不吃,這是最好的。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為我們示現樹下一宿,日中一食,這是最健康的飲食生活習慣,我們學佛,學什么,就是學佛的思想、學佛的行持。佛是證得無上菩提的人,他老人家的行持就是我們學習的標準,學習個規范,照他老人家那樣去做,絕對沒有錯。飲食、睡眠多是表明我們自身的煩惱多,是成正比的,這一點我們一定要很清楚明白。真正的修行人為什么過午不食,為什么修不倒單?并不是像常人所理解的形式上的苦修,有它深刻的意義在啊!修行意在何處?斷煩惱而已啊!這些形式的修行是幫助斷煩惱啊!佛告訴我們,少食的好處很多,其中就有少睡、少淫、少下風等等,對修行絕對有幫助。所以為了念佛功夫得力,還得在生活當中努力修“看破、放下”,把自己、把生活、把宇宙人生越看得破,煩惱、習氣放下的就越多,念佛功夫就會越得力。如果有時間,有機會應當多聽聽凈空老和尚的講經,特別是講的《無量壽經》,對這些道理講得非常透徹,對您和您的母親念佛會非常有幫助!如果真的徹底看破放下了,那么生活中真正值得做的,就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念佛”。像諦閑老和尚的“鍋漏匠”徒弟,死心塌地地念佛,三年只做這一樁事情,人清醒的時候就念佛,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接著念,念了三年,功夫成就了,站著往生,往生之后還站了三天三夜,等師父來辦后事。諦老法師贊嘆啊!這是我們念佛人的榜樣!當自己修行有了一定的基礎,有了一定的功夫,飲食和睡眠都可逐漸減少。末學知道澳洲凈宗學院,那里的修行人,一天只睡五個小時,晚上十點睡,早上3點起,誦經念佛。一天8小時聽經,8小時念佛,還有三小時研究討論,這是凈空老和尚所倡導的,真正是解行相應的修行生活。如果您母親有條件的話,末學建議他老人家朝這個修行方向去努力。最終決定往生!順便問一句,您母親一天的生活瑣事是否很多,是否要燒飯、洗衣、打理家事,如果是這樣,可不可以家里人幫忙分擔一些,或者干脆找人代勞,讓老人家專心聽經念佛,這樣對老人家的修行最好!作子女的應當多為父母著想、分擔,這是我們作子女應當盡的孝道。祝愿您和您母親念佛精進,早成往生大業!感恩!南無阿彌陀佛。

熱心網友

南無阿彌陀佛佛在心中。日常皆洞佛性~

熱心網友

一般老年人容易疲勞,可以試一試晚飯后小睡半小時到一小時,然后在念經念佛就不會打磕睡了。

熱心網友

您好:我不是大師,只是一個學弟,不過愿意和你聊聊這個話題。釋迦世尊在雪山修行六年,每日飲食極少,精進不止,最終發現這樣并不能悟到諸法實相,于是重新接受供養,然后端坐菩提樹下,經七日七夜,方證無上正等正覺。世尊從誕生,修行,得道及至入涅,所行所現,無非是為了開示眾生,度脫眾生。其六年苦修,寓義萬千。因其漫長艱苦,使后學人知法來之不易;因其輾轉尋求,使后學人知法非可頓成。其中在諸苦行中出脫后接受供養,再靜悟成佛,也對后學起了一定的開示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明了精進不是苦行的精進,而是智慧的精進。對于我們凡夫的修學,起到了指導作用。愿您和你的母親所學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