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伏天共有多少天呢?是最多就分3個伏么?他們是依據什么分的呢?

熱心網友

三伏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伏天時段長短不完全一樣,有30天,也有40天。初伏、中伏和末伏的日期是怎樣確定的?為什么有些年份伏天長?有些年份伏天短?其實,它是有規律可循的。      三伏的具體日期是由節氣的日期和干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我國傳統的推算方法規定,夏至以后的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分別為初伏(頭伏)和中伏(二伏)的開始日期,立秋以后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三伏)的第一天。庚日是干支紀日中帶有“庚”字的日子,如庚子、庚丑……每年的《農村年書》中登載著這樣的日期。      因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即為初伏和中伏的第一天,而每個庚日之間相隔10天,所以,初伏的時間為10天,末伏規定也是10天。中伏時間有長有短,可能10天,也可能20天。每年夏至節氣后的第三個庚日(初伏)出現的遲早不同,故中伏的天數也不相同,于是就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40天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