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熱心網友
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修法,當看到啟明星時而頓悟菩提本心。禪詩“菩提本無樹”中的菩提,不是指樹木的意思。這是六祖慧能一首禪詩里的話。他和神秀的禪詩中提到的“菩提樹”、“明鏡臺”是來比喻自己對佛法的認識。而六祖“菩提本無樹”中的“菩提”,則指的是真實本心。禪宗的核心,以及佛法的核心講的就是“菩提”即真實本心如來藏。而六祖的禪詩‘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當時比神秀的‘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要高明得多。因為“菩提”確實有空的體性,是無形無相的,無覺無知的,是“諸入不會”的。所以,并無菩提樹、明鏡臺等實物可供人“勤拂試”。但佛法不是如虛空一樣的空,不是斷滅空,不是世俗認識所能了知的。是即相離相,無相無不相的,是不即空有二邊,而亦空有二邊的。所以說,這禪詩是在六祖親證菩提之前的詩,并不代表他后來親證菩提后,對佛法的正確認識。。
熱心網友
慧能在得法之前對佛法的了解,偏于空的一方面,說“本來無一物”。在五祖弘忍傳法之后,突然大悟,又說了下面的話,“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就比本來無一物對自性的認識又深入得多了。
熱心網友
推薦一個網站,這里是正法[凈空] ,一切答案在此地。
熱心網友
體現了空無,連自身都不存在,還會沾惹什么妨礙成佛的業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