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用鳳頭豬肚豹尾來形容寫作,意思是開頭要精彩亮麗,中間要充實豐富,結尾要響亮有力,小到學習生活,大到事業人生何嘗不是如此 以此為話題 請大家提供點素材 謝謝!
熱心網友
給你看幾篇今年的高考優秀作文,你就明白了:1. 沒有了妖魔的取經之路 我只是一介書生,所以難免賣點書呆子氣。每每看《西游記》,總覺得既然孫大圣可以日行千里,為何不背著唐僧一步西天,也省得一路上千辛萬苦,還有這妖那精的惦記著唐僧肉。 如果一步西天,倒也爽快,只是師徒幾人的關系恐怕也只能停留在“酒肉朋友”的層次上了。所謂“患難見真情”:八戒雖色,卻處處念叨著師傅,偷了個西瓜還不忘分給師傅半個;沙僧雖傻,卻任勞任怨,甘心做大伙兒的下手;悟空雖狂,可師傅有難,不也是不顧生死,降妖除魔嗎?戰場上結下的友情才是鋼鐵鑄成的啊!倘若一切都太容易,那悟空充其量只是個開路的,沙僧充其量只是個腳夫,八戒逗逗大家開心而已,便是一個太無趣的故事了。 如果一步西天,唐僧倒是可以省去一路的擔驚受怕的攪擾,安心地吃齋念佛,朝發夕至,取回佛經。可所謂“出門長見識”,唐僧若只隨徒兒們在云里霧里日行千里,又怎知這天底下人間的百態?敝人不才,未曾念過佛經,可也聽說佛從人間來,人間酸甜苦辣嘗盡,才換來“佛”超脫塵世的感悟,寫入佛經,貽養后人。不經歷千難萬險,唐僧又怎能真正領悟這佛經的精深蘊意?陽光總在風雨后啊! 真的可以一步西天,佛經取回,又怎么樣呢?抑或,難道西天之行僅僅為了取回幾本經書嗎? 沒有遇上白骨精,沒有進過盤絲洞,又怎知世間的險惡?沒有住過高老莊,沒有下過龍王廟,又怎知世間的冷暖?人性中的怯懦如何除去,人性中的惡性如何擺脫?至性如何養成,高僧如何修煉?倘沒有這一路歷盡艱難的感悟,又怎可獲得? 我們活在世上,總希望找這樣的捷徑,那樣的捷徑,嘆為“一步登天”才是最大的財富。我們厭惡過程而只求所謂的結果,我們不管它是“豬肚”還是“蛇肚”,除了“豹尾”,我們什么也不要。所以今天我們還要防什么作弊,防什么替考,防什么徇私舞弊,防什么假冒偽劣。 倘若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條取經之路,以開放的心態迎接磨難,迎接考驗;倘若每個人看到的不僅是鮮花掌聲圍繞的“豹尾”,更祈求一個豐富多彩的“豬肚”,那我們得到的又豈止是那幾句贊美之詞呢? 沒有妖魔的取經之路,是一條南轅北轍的路。 簡評 這是一篇有著雜文“由頭”的規范的議論文。三個分論點,層層遞進:①患難見真情;②出門長見識;③征程即真經。很有見解,很有力度。結尾處,筆鋒一轉,針砭時弊,痛快而淋漓。作者構思機智,文筆灑脫,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有時大詞小用,有時舉輕若重,有時粗俗,有時典雅,相互回落,和諧交融。什么是上好的議論文?此文可為榜樣——有識,有色;有情,有趣;有板,有眼;有開,有合。后來者不妨也試一試。(何永康) 2.青春從40歲開始 媽媽是個普通的工人,年過四十,已經有些發胖了,在我看來,她是賢妻良母型的女人。早上為我和爸爸準備早飯,中午洗衣服曬衣服,晚上吃完飯看完肥皂劇就上床睡覺。典型的除了工作、干家務、照顧我和爸,就是吃飯睡覺的家庭婦女形象。只是,一次假日呆在家里,才突然發現媽媽變了。 原以為花壇里只供雜草享受,卻不料有了幾株像模像樣的花。“那是你媽種的。”爸爸的話又讓我愣了愣。我隨手丟下包便去扒飯吃。“你手洗了沒?多大了還忘這件事!”“啊?”我放下筷子,眨著眼不知所措,要知道“洗手”的事只有我小學老師教過,我媽從沒開口過。當然,我很順從地洗了手。飯桌上的菜,有我喜歡的蒸魚,而且在家里自然不用客氣,所以我的筷子壓根沒離過它。“你只吃魚,營養能均衡嗎?蔬菜中維生素多,你得多吃!”我在心里拍案叫絕,兩個專業術語被我媽用得恰到好處,為此我雖不樂意卻也吃了不少菜。 一頓飯圓滿收場,我打開電視機,正是黃金劇場,剛想開口喊我媽,卻聽到她的聲音傳來,“我和你爸去散步,你自己拿些水果吃吧——”天吶,散步,這不是年輕夫婦才會干的事嗎?媽媽可是年過四十了。我狠捏自己一把,“哇”的一聲證明我沒聽錯。電視劇收場后,媽媽和爸爸空手回來,“散步為什么不買些東西?”我很好奇。按常理而言,他們出去總該會給我買些東西的,可這又是怎么了?“要買什么?吃的用的都還有,出去走走有助于消化。”媽媽的話說得我一句都答不上來,我只能看看老爸,現在也只能從他嘴上套出些什么了。于是,咬耳朵的話開始了。“你媽最近常和我出去,散完步回來就在公園前的場地上看他們跳舞,偶爾也學學。現在,她肥皂劇也戒掉了,老命令我看新聞,看到有用的東西就記下,說是學習……”我大聲笑了出來,卻被老媽聽到,于是笑著問我:“父女倆的悄悄話結束了沒?結束了就上樓,你得洗完澡再喝杯熱牛奶,聽見了沒?”我笑著一一履行。 上樓的時候,我聽見老媽在唱歌,而且是一首我會唱的歌,我跟著唱了起來,媽媽很驚訝,問我怎么也會唱,我笑道,“這不是應該我問你的話嗎?” 枕著媽媽買的書睡覺時,我突然覺得,媽媽不再只圍著我和爸爸轉,而是開始在為自己打算,讓自己充實。看來,本該是更年前期的媽媽,又悄悄回到了青年時代,能和我一起感受青春,再度花樣年華了…… 簡評 家事瑣事,平實人生,被作者寫得情趣盎然,意味無窮,誠為不易。高中生寫記敘文,應當留意身邊的人和事,關注日常生活中迸發出來的微妙的人情火花。不要一下筆就是古人如何如何,大人物如何如何。自己親身感受過的,寫起來最真切;自己動過情感的,寫起來最美好。這位老媽的音容笑貌,所思所想,被女兒用傳神的細節描寫,濃淡相宜地點染出來,煞是好看!有關誰該唱“新”歌的描寫,相當機智,真“虧她想得出來”。一個好的細節,頂得上千言萬語,高中生寫記敘文,務必在這方面下功夫。(郁炳隆) 3.善始之論 伏聞上古之年,盤古奮威,混沌初開,已而清者上浮而為天,濁者下沉而為地,玉宇澄清,此天地之始也。天地既有,女媧圣眷,水土相融,塑為人形,此人之始也。火麟昂首,鳳舞九天,司禽總獸,此鳥獸之始也。天地無涯,萬物齊一,皆有其始。 燧人氏授民以火,有巢氏教民以居,神農氏誨民以耕。自三氏以降,千秋萬代,日漸興旺。此三人者,啟我輩世代衣食之始。黃帝駕車御劍,破蚩尤于九州,啟炎黃千年之史;武王吊民伐罪,滅成湯于朝歌,啟周室八百之歲。凡一朝一代,欲有盛世者,必求善始,使開國以弊,則無望長存,復何求安民富國邪?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可見善始之用也。魏征有言曰:“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凡君子欲展鴻圖之志者,必求善終,亦不忘善始。蓋若無善始,縱有善終,亦有憾于始也。直如屬文之時,若無鳳頭,徒有豬肚、豹尾,亦難盡善也。 古人云:“君子見機,達人知命。”是故君子不肯碌碌無為,庸庸一生。但有才智,必欲有所作為,并求善始而善終。人既為百靈之長,則當求盡善盡美,而不可舍其十之一也。古人重善終,保晚節,不計前事,不責善始。然今之人也,與先人異甚,每每追安逐逸,不愿披荊斬棘。創業維艱,畏之者十之八九也。然其一旦有其始,必戰戰兢兢,克勤克儉,以求善終,何也?惜其始之不易也。正如屬文者,若妙手偶得,已有鳳頭,能不竭智以求豬肚與豹尾乎?今之眾人,聞百家之言,受千秋之都,可為圣人師者,亦有十之一二,然終無人可為圣者,何也?乃無善始之念,莫敢為天下先也。 古有王羲之以己之于古人為遜。以為“世殊事異”。吾以此言為然也。今之眾人,莫不求豬肚之實,欲豹尾之力,獨鮮有重鳳頭者,每草草于其始。余以為庠序之中,先生堂上,不教善始之道,為大謬也。若能以善始之道誨人,俟人人善始之時,則自能人人善終。使人人善始,則業各可取;使各致其業,則事無不成。若有如此之民,則不愁教化,不慮動亂也。至于物阜民康,國盛家強,垂拱而可得也。善始之道,于今為稀,于古為常。若人人得其三昧,則茲世不可不清明也。 愿斯志之永固兮,東終古而未央! 簡評 今年47萬江蘇考生中,竟有如此妙筆出現,委實令人吁唏感嘆!用文言文寫作,我們并不提倡;但如果真有哪一位同學寫出“精彩”來了,我們肯定會由衷喝彩。此文無需我們多說,讀者讀罷便知:簡直到了純而青的境地!這說明,江蘇的基礎教育真的名不虛傳;這說明,江蘇的文化積淀的確沃野千里!再者,此文作者的見識也是超越同輩的,望各位細細品味。(何永康) 4.不肯死去的心 或許,在血脈親情之上,愛永遠都是傾斜的。也正是有了傾斜才看到了不死的希望,才有了不破的夢,才有了愛的延續。在我的一生之中,青年時是精彩亮麗的,中年時是充實豐富的,可又有多少人注意到老年時的響亮有力呢? 朋友告訴我:他的外婆得了老年癡呆癥。先是不認識外公,堅決不許這個“陌生男人”上她的床,共同走了50年的老伴只好嘆著氣睡到了客廳里。然后有這么一天,外婆走出家門就不見了蹤影,好在有派出所的幫助才將老人家找回。原來,她一心一意地想著童年時的家,不肯承認與現在的家有什么聯系。家人哄著騙著,才終于將外婆留了下來,但她又忘了她一手帶大的外孫外孫女,以為他們是群野孩子,要來搶她的飯。她用手護住飯碗,一邊用拐杖打他們:“走開,走開,不許搶我的飯。”弄得一家人哭笑不得。 幸虧外婆還認識一個人——自己的女兒。每次看到她,外婆臉上都會露出異樣的笑容,叫她“欣欣,欣欣”。傍晚的時候,外婆就會拿個凳子坐到樓下,嘮叨著:“欣欣怎么還沒有放學呢?”其實欣欣的兒子都大學畢業了。家里人看準了這一點,每當外婆鬧著要回自己家的時候,就恫嚇她:“再鬧,再鬧欣欣就不要你了。”外婆便會立刻安靜下來。 有一年國慶節,來了遠客,母親親自下廚。這時外婆的動作十分怪異:她朝四周看了又看,就像一個正要準備偷糖的孩子。當她確定沒有人注意她的時候,大大方方地夾了一大筷子菜放在口袋里,主客見了頓時大驚失色,卻又裝著沒看見。只有外婆一個人興高采烈,似乎自己的手法十分高明。那頓飯吃得很艱苦。 當上完最后一道菜,母親(外婆之女)也坐了下來,一邊同客人客套,一邊順手從盤中撿菜吃。這時,外婆忽地從座位上彈了起來,一把抓住母親的手往外拉。母親莫名其妙,只好順從地起身…… 一到廚房門口,外婆便警惕地用身子擋住眾人的視線。然后,掏啊掏地,從口袋中掏出剛才的菜,放到母親的手上:“欣欣,你快吃呀,快吃呀。”母親愣住了,看著那還冒熱氣的菜,半晌,抬起頭,使勁兒盯著外婆異樣的笑臉。哇的一聲,她大哭了。 我想,外婆的“結尾”是響亮有力的。雖然,她的靈魂已在疾病折磨中慢慢死去;但永遠強健的,是那顆不肯死去的母親的心。 簡評 此篇選材很有個性,外婆的形象相當獨特。作者侃侃道來,把外婆的“病狀”敘寫得清清楚楚,其間有好幾個傳神的細節。如果僅此而已,我們看到的只是一位不幸的年老的病人,但結尾處一下子奇峰飛降,將人物的心內景觀推上了岱岳之巔。偉哉,永遠不死的偉大的母親的心!(郁炳隆) 5.不看續集 文學如今是越來越不景氣了。 從卡西莫多對艾斯美拉達悲愴人心的愛情,到時下瓊瑤筆下愈來愈濫的《還珠格格》Ⅰ、Ⅱ、Ⅲ、Ⅳ中男女主人公千篇一律地呼天搶地;從美國土地上那桿掀翻海明威的雙筒獵槍和圣提亞哥手中那柄折斷的魚叉,到金庸古龍梁羽生還珠樓主那些似曾相識的江湖情愁;從古希臘悲劇大師埃斯庫羅斯和喜劇大師阿里斯托芬,到張藝謀《英雄》、《十面埋伏》的嘩眾取寵……我不由得發出一聲嘆息。 這是文學的悲哀。 的確,瓊瑤初出道時的纏綿緋惻,委實凄婉動人;金庸的《射雕英雄傳》,委實大氣磅礴,想象奇特,讓人耳目一新;張藝謀的《大紅燈籠高高掛》,也非浪得虛名。 然而,為何精彩過后的不是經典,而是一堆堆的文化垃圾?為何鳳頭過后不是豬肚和豹尾,而是依樣畫葫蘆地如法炮制出來的鳳肚、鳳尾? 鳳頭固然美麗,然而鳳肚鳳尾也一定美嗎? 一部作品成功,然而多而濫的風格甚至是內容上的復制,也會成功嗎? 非也! 文化快餐、文化垃圾的產生,這些作家難辭其咎。在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下,面對著第一部成功作品所帶來的榮譽和金錢,他們迷失了方向;于是,粗制濫造出一部部風格類似的作品,甚至是苦思冥想出來的續集,拼命往家里扒拉人民幣,全然不顧這是狗尾續貂。文學不是妓女,不是一時興起可以隨意玩弄的蕩婦。它是莊嚴而神圣的。這一點,那些叼著“萬寶路”,蹺著二郎腿的作家未必明白;即使明白,也難免故意褻瀆。從他們身上散發出來的,不是書香,而是銅臭。 續集的泛濫讓人大倒胃口。那些拜金作家筆下的鳳肚、鳳尾,也同樣讓人提不起興致。 瓊瑤女士那固定的“好……耶”句式,已成為她每部作品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標志性語句,讓人一讀渾身雞皮疙瘩,也成為我排斥她的最主要因素。 由此類推,其余作家的狗尾續貂之作,同樣是讓人恨得牙根發癢。那些冗長的帶有幾個續集的電視劇和電影,就更不用說啦…… 因此,我呼吁:聰明的讀者,只看一個作者的第一部好作品;特別注意——不看續集! 簡評 這是一篇文藝短評。作者熱情地肯定“鳳頭”,無情地鞭撻“鳳肚”和“鳳尾”,完全切題,且有新見,頗富個性。全文旗幟鮮明,語言潑辣,有如“二鍋頭”,一口下去令人周身發熱、眼冒金星。高考作文的特殊性,提醒我們少用“碧螺春”,少來“彎彎繞”。當然,處理得好,“碧螺春”亦可提神。(薛明德) 6.豹子飛奔! 在奧林匹克主體育場,無數的觀眾在靜靜地等待著,無數的閃光燈在靜靜地等待著,無數的解說員在靜靜地等待著,夜空中的月亮在靜靜地等待著,孫海平教練也在靜靜地等待著。 所有隊員一起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劉翔那豹子般的眼神死盯著終點,用手拍打著自己的胸脯,又高高地揚起雙手……預備——砰! 劉翔像平原上瘋狂的豹子,開始狂奔,一步,兩步,三步,右腿向上抬到最高點,啪!用力下壓,左腳用上全部的力量向下蹬地,右腳穩健地落在地上,第一個欄輕松過了…… 又是那兇狠的豹眼,盯住前方,咬緊了牙,似乎用盡所有的勁,開始第二個欄:一步,兩步,三步,右腿抬到最高點,啪!用力下壓,左腳用上……第二個欄也過了! 此時所有的中國觀眾,都緊跟著劉翔;孫海平教練,左手握緊藥瓶,右手按住心跳早已超過120的胸膛,眼睛緊盯著劉翔。 第三個欄開始,依舊是那兇猛的表情,一步,兩步,三步……右腳穩健地落地,劉翔開始興奮了,因為在他最弱的前三個欄,并未吃虧;孫海平平緩了…… 進入倒數第二個欄。依然是那雙兇猛的豹眼,只不過眼神中流露出更多的自信。一步,兩步,三步,右腿向上抬到最高點,啪!……又輕松地過了。劉翔開始發狂,孫海平又握緊了藥瓶,全場的中國觀眾屏住了呼吸。身旁的“法國”被劉翔的氣勢鎖住了,倒下了!開始進入最后一個欄,一步,兩步,三步,右腿向上抬到了最高點,啪!用力下壓,左腳用上全部的力量向下蹬地,右腳穩健地落在地上……主持人嘴里喊著劉翔,劉翔快到終點,他不再死盯著前方,而是充滿自信地左右各瞥一眼,一個獅子甩頭……無數的觀眾沸騰了,無數的閃光燈沸騰了,無數的解說員沸騰了,孫海平…… 完美的前三個欄,完美的后三個欄,過硬的欄上技術,充滿自信的神情,將劉翔送上了世界之峰,豹子——飛奔! 優雅的鳳頭有力的豹尾,劉翔的飛翔是那么完美。這是一個成功的速度,這是新時代需要的速度。漂亮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強勁的結尾是成功的另一半。豹子在加速! 中國在飛奔! 簡評 此文記敘“瞬間”,頗能尺水興波。作者聚焦賽場,又籠袖廣闊的世界,能放能收,揮灑自如。不斷重復的“一步,兩步,三步……”如陣陣鼓點,強化了文章的節奏感。孫海平手中的藥瓶和砰砰的心跳,也被引來助戰,有張有弛。文末的“詩”句,突現了速度,突現了豹子雄風,為中國點睛,為世界點睛,十分有力。(居正中) 7.生命的絕唱 當三閭大夫抱著石頭與江水相擁,當西楚霸王自刎時的鮮血染紅了整片夕陽,當普羅米修斯裸著身體被巨鷹啄食,當拉奧孔扭曲著身體仍想保衛自己的兒子,歷史的悲風中發出陣陣悲鳴,但他們生命的結尾卻那么響亮有力,數千年來仍叩擊著人們的心靈,播放出永不低沉的生命絕唱! 我的目光停留在一本書的封面上,上面金黃色的向日葵正肆意地綻放,毫不吝惜地潑灑出一片金色的陽光與希望。那書的名字卻令我赫然:《死亡日記》。生如夏花般絢爛;那,死呢?可以如此生機勃勃,讓希望的枝葉依舊永不妥協、無拘無束地生長嗎?又怎么不可以呢,陸幼青一片坦然。于是,我懂得生命的結尾并不總是蓑草疏離般落魄,至少可以如秋葉般寂靜美麗。即使華美的葉片逐漸凋零,你依舊可以用飛翔的方式跳出屬于自己的舞蹈,奏一曲生命的絕唱。 我的目光停留在一方銀幕上。一個美國戰士即將被納粹處決,可他臉上的笑容依舊如冬日的陽光般能夠照亮所有人黑暗的心房。他高高地豎起兩個手指,做出“V”的姿勢向人群示意希望與陽光仍在。劊子手殘忍地將他的手指砍下來,可他伸直手臂,我的目光投向天空,一個大大的“V”字直插云霄,像極了飛翔的翅膀,承載著無盡的希望。于是,我明白了生命的結尾也可以如此動人:不出聲響卻令人震撼! 我的目光停留在歷史的湖畔,流水潺潺,鶴汀鳧渚。歷史的風獵獵作響,我聽到一句響亮的聲音:“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一個老人的聲音又從遠處隱隱約約地飄忽而至:“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于是,我懂得了生命的絕唱應當如豹尾一般高亢有力,如帕瓦羅蒂的男高音般使飛鳥為之徘徊,壯士聽而下淚。 因為,生命的結尾,并不意味著結束與終止。如美國教育家約翰·杜威所言:“一個目標的實現是下一個目標的起點。”那么,一個豹尾的結束應當伴隨著一個鳳頭的出現,不,應該是一群。一曲生命的絕唱叩人心扉,多少人會跟著發出驚雷般的怒喊,可就在這一片吶喊聲中,我看到無數人正在成長,無數的夢想不再遙不可望,一條巨龍正冉冉升起,振翅欲飛,它背后的一個民族,正在加速。 簡評 如今有不少考生喜歡回到古代,請出歷史名人。今年的高考作文中,項羽、司馬遷、王昭君、岳飛、文天祥等等,不斷登場亮相,幾乎是一種畫面,一種腔調,令人疲倦。看看此文吧!它也請出了不少歷史名人,然而決非平面圖示,而是點擊要害,擊石為火,共同燃起思想的火焰(見此文最后一小節)!這才是真正的古為今用,真正的為文。如今還有不少考生喜歡“華麗”,酷愛“鋪陳”,結果弄得華而不實,脆而不堅。看看此文吧!它是華美的,但內有筋骨,血脈貫通;外揚氣勢,磅礴奔騰。這是一種華而質的內涵的文彩。望后來者好好體味一番。(盧惠紅) 8.文章無法 林語堂先生是我挺崇拜的一位作家。先生有篇散文,叫《文章無法》。 是的,我贊同先生的觀點,我以為:文章無法! 武功境界講究“以有法為無法,以有限為無限”;書法之最上乘也是“不拘章法,聽由心靈之揮灑”。文章區別于武功、書法,又與武功、書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文章之最高境界也是“無法”。 從語文教育乃至整個教育體系來說,有法將限制學生潛能的發揮,極有可能造就一批毫無人氣、靈氣的“書呆子”。學生階段本是思想最活躍的階段,如果讓我們整日牢牢記住文法,記住所謂的“鳳頭、豬肚、豹尾”,那么,如溪流般的學生思維將會被遏制,長此以往,極可能使鮮活的“溪流”變成“一潭死水”。如果每個學生寫出的作文都是“鳳頭、豬肚、豹尾”,請問,老師們,你們能不厭煩嗎? “文章有法”,不僅僅限于作文的有法。它的實質,是限制個性,是指令我們顧頭、顧尾、顧中間,按理想化的程式來學習。這在很大程度上違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則,因此我說,“文章有法”可能會給整個教育體系帶來負面的影響。 更重要的,從文化的豐富多姿、文章的千變萬化來講,“文章有法”也是不可取的。試想一下,如果古代詩壇的詩人全是杜甫的風格,將會怎樣?那無論我們高興不高興,都要“沉郁頓挫”一番了。這顯然是不行的。杜甫有杜甫的寫法,其他人有其他人的寫法。李白有李白的寫法。同寫長江,我們可以讀“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也可以讀“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便是文章寫法的多姿,這便是文化的多姿,這便是整個人類精神文明的多姿! 文化的發展,需要人類的博大胸懷,需要人類自身的“不拘禮法”。 余光中先生說:“一個好學者必須兼有心腸與頭腦。”心腸,是從做人的角度說的;頭腦,是從學術的角度說的。學術與文化的發展,需要優秀學者的推動。只有心腸而沒有頭腦,固然能穩當地寫出一些“鳳頭、豬肚、豹尾”的文章來,但卻對文化的豐富無益。優秀的學者必須有頭腦,必須讓自己的作品“無法”,從而推動文化的發展。 此刻回頭一看,自己的文章也沒有跳出“何氏八股”的圈子。想來自己是在用自己不推崇的方式,來完成自己的自以為正確的思維,不禁一笑! 我不否認“鳳頭、豬肚、豹尾”是好文章的一種形式,但我堅信:文章無法! 簡評 此文不主張命題中的價值取向,認為“鳳頭、豬肚、豹尾”的文章作法和人生追求,不利于個性的張揚和創造的發揮。這不是“反彈琵琶”。因為,命題所稱頌的是一種“完美”,一種“理想境界”;而現實生活中,許多人、許多事,總是平平淡淡的,既無“鳳”、無“豬”,也無“豹”可言。作者僅是“實話實說”而已。千萬不要把這種文章繞成“反彈琵琶”,一旦繞開來了,明年的考生很可能都來這一套!這一套,成功的把握不大?再者,此文是“規范”的議論文,分論點之間層層遞進,不斷深入,即所謂“何氏八股”。高考議論文有它的“規矩”,在規矩的制約下你可以自由地“跳舞”,放聲地“歌唱”。(張中原) 9.夸父追日 我是夸父。我在追趕太陽。 小的時候就聽長老們說過,太陽,天帝的兒子,這個偉大的神靈,是無人能趕上的。 我不是平庸的人,我生來力大無窮,單手拔起一棵樹是我幼時的玩法。太陽,我要打破你的神話。我要追上你。 于是,我告別家鄉,踏上向東的路途。 我身強力壯,倍日而行。風在耳邊呼嘯而過,似在鼓舞我:加油,繼續奔跑吧!我也知道,我一定能行! 風餐露宿,野果充饑。我偶爾停下補充能量,卻從不停息。 追趕,追趕……我信心百倍,日夜兼程。 白天,太陽升起,他發出刺眼的強光向我挑釁,我平靜如水,埋頭直追;夜晚,桂花浮月,夜涼如洗,我仍不停歇。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要用它尋找光明。 然而有一天我迷了路。太陽在頭頂高懸,似乎遙不可及。我該往哪個方向?哪里才是我的路? 我來到一間小屋前,輕輕叩響那扇木門。 一個老者出門迎接,銀發如絲。我低著頭向他問路,他微微一笑,顫巍巍地挪開雙腳,指了指滿是雜草的土地。路在腳下。 路在腳下!世上本沒有路,只有一個人的信念。守住了信念,就守住了人生之路。 我頓悟。謝過老者,匆匆上路。 經過無數個日升日落,我已疲憊不堪,但我心中有那條路,我會沿著這條路一直走下去,追趕太陽。 我不再日夜奔跑,夜晚我需要休息來恢復體力。 大地為枕,夜幕為被。我望著滿天繁星卻閉不上眼睛,我怕一覺醒來,太陽已經無影無蹤,遙不可及。 啟明星為我加油,風兒給我涼爽,小鳥為我歌唱。 長江、黃河已不能滿足我焦渴的喉嚨,但我仍堅持追趕,追趕…… 我從不回頭,也不能回頭。我擔心自己一回頭就再也沒有繼續追趕太陽的勇氣和決心。家鄉的裊裊炊煙我決定不再懷念,父母的親昵呼喚我也不再思念。 我知道,我的時間已不多。在剩下的日子里,我只能全力以赴,奮力朝東追趕,生命不息,追趕不止。 追趕,追趕…… 我的心跳逐漸變慢,我的呼吸微弱無力。我感覺到自己也不能控制自己,生命之火即將熄滅。 我輕輕倒在地上,山川為之一顫。而太陽,仍在空中發出炫目的光芒。 太陽啊,謝謝你。我閉上雙眼,突然明白:我追趕的其實是心中的太陽。生命中的幸福,就在我追趕的過程中,我的生命,充實豐富。 追趕,就是生命的體現。 簡評 這是一則“故事新編”。故事新編是一種很難寫好的文章,“沒有金剛鉆,不要攬這個磁器活”,考生要慎用,萬萬不可以為這是“終南捷徑”。此文并沒有“新編”什么“故事”,著重寫夸父的內心波瀾,凸現他一往無前、不斷充實自己的生命歷程。作者文字洗練,下筆有氣勢,實為難得。(居正中)。
熱心網友
樓上的好強!該說的都讓他(她)說了。支持樓上意見!
熱心網友
不如寫小說吧
熱心網友
就像人的一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