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寶寶已一周三了,胃口一直不好,厭食,拒食,用匙很難喂得進幾口,老是用手推開,但對奶瓶還能接受,所以現在只能把奶粉.粥湯.菜湯等流質放在奶瓶里喂,或者乘他不備,用手抓飯菜塞進他嘴里,每天3頓飯磨下來,真的是耗時耗力又煩心!開胃藥吃了不少,但效果卻不明顯,我知道他是有很大的心理拒食原因,因為他奶奶從小就喜歡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又哄又硬塞,喂得他搖頭抗拒了還認為他是愛玩沒心思吃會餓的,現在也還是只要他吃飯,家里什么東西都拿來哄啦,我一直認為這樣的習慣很不好,可是這么久寶寶已經形成了不好的吃飯習慣和拒食的心理,我試過餓他幾頓,可餓極了,他會吃一些,但稍飽就又開始不吃了,弄了一兩天也不見效,可真要狠下心來餓他一星期的話,有拍他營養不良會瘦會影響身體素質,在家里意見不統一的情況下,我該怎么去糾正他呢?

熱心網友

我也是不同意婆婆喂孩子的原則,現在我家寶寶剛11個月,一點奶粉也不吃,吃飯那就是一邊吃一邊逗,不注意喂一口,還吐出來,也是沒辦法,有豬圈就抱那喂去了,我不同意餓寶寶的做法,這樣的辦法訓練不出什么結果,只有把他固定在一個位子,和大人一起,有個高角凳,也跑不了,還吃的多,幾次習慣就好,我的寶寶在車上吃飯,但現在自己就能下車,我還在想別的辦法。

熱心網友

我女兒五歲了,從三歲時就養成一個不好的習慣,孤獨時特別是睡覺前要吸吮大拇指,請問有什么辦法?

熱心網友

現在因該讓他自已挖了,他會感興趣的.我家寶寶就13,14個月開始的,雖然挖了到處都是,但比我們喂好多了,大家坐在一起吃他也有興趣.

熱心網友

解決寶寶的吃飯難題   難題一:邊吃邊玩   我的兒子今年五歲了,非常活潑可愛,可是每逢吃飯就讓我們束手無策。他從來都不好好坐下吃飯,要么是邊吃邊玩,要么邊看電視邊吃飯,為了讓他吃飯,我每次都得跟在他后面邊跑邊喂,經常是吃一頓飯需要花費兩個小時。  原因分析:  孩子邊吃邊玩的不良習慣的養成有很多原因,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父母沒有科學地喂養孩子,比如孩子早已吃飽了,父母卻要求孩子一定要把定量完成或再添飯;還有的父母過分遷就孩子,孩子想怎么樣就怎樣;有的父母沒有為孩子建立有節奏的生活習慣,孩子玩得正在興頭上的時候硬拉著孩子去吃飯;更有的家庭沒有對孩子進行良好的餐桌禮儀教育等。  對癥下藥:  孩子到三歲左右,就引導他乖乖地坐著吃飯,不可邊吃邊玩。孩子吃飽了,就不要再硬塞給他吃。家庭成員都共同遵守餐桌規矩,例如大家關注誰還沒坐到餐桌邊,讓孩子感受到不光是在用餐,還能愉快地享受用餐時光,圍著餐桌邊吃邊交流情感。進餐時盡可能排除引發孩子玩的因素,并盡可能將看電視與吃飯時間錯開。這也需要父母能以身作則。  難題二:挑食  我女兒四歲,特別喜歡喝飲料,吃零食,一到吃飯就挑三撿四,許多食物都不吃,比如胡蘿卜、雞蛋黃等,結果是人長得特別瘦小。  原因分析:  孩子挑食從某種程度上說是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一種表現,說明孩子開始學著自己作決定,想按照自己的喜好來選擇食物。如果孩子因身體原因(不適或胃口不好),偶爾對某種食物有過反感或不良的體驗,有可能會造成對某種食物的拒絕。成人如果在孩子飲食上過度遷就也會養成孩子的挑食。孩子的飲食習慣很大程度上是沿襲家庭的飲食習慣,所以當孩子挑食的時候,父母要想想自己是否挑食?  對癥下藥:  1、讓孩子有選擇的自由,與大人一樣,選擇食物也有好惡之分。可以允許孩子有一定的選擇權。如何讓孩子選擇呢?在此提供幾個小絕招:營造溫馨用餐氣氛,共同布置餐桌,讓孩子選擇安排餐具、座位。進餐時有輕松的交流。對某一食物挑食,母親可以采用一些建議的口吻或說話技巧(例:先吃什么后吃什么,吃三口或兩口,可以和某種菜混在一起吃),但是允許選擇決不是迎合孩子的挑食。有些父母常常事先征求孩子的意見,問他想吃什么好菜,這無疑是教他學會挑食。允許選擇一般是在孩子自己提出不愿吃的時候。  2、如果孩子因身體的原因引起食欲和胃口的變化,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過分擔心和著急,細心觀察,調整飲食,過一階段自然會好的。  3、時常啟發孩子對食物的興趣。可以用小故事啟發孩子,例:某某就是吃了什么,才長得高,成了冠軍;某某動畫明星,很喜歡吃雞蛋才有本事。或者父母用贊賞的表情誘發孩子食欲。  4、細心的母親在食物設計和烹飪技巧上要盡可能有變化。當孩子不喜歡某種食物時要分析烹飪中是否有問題,例如,不要一連幾天重復同一種食物,食物一定要有變化,可以將孩子喜歡的食物和不喜歡的食物搭配起來。   5、因人而異、因勢利導、及時鼓勵。在孩子食欲好的時候糾正挑食。  難題三:吃飯少  我的兒子三歲,吃飯經常沒有食欲,對任何食物都不感興趣,每次吃飯都是例行公事般地吃幾口,想盡種種辦法哄、騙、鼓勵他,都見效不大,我們到醫院看過醫生,醫生說孩子沒有大問題,讓孩子吃了一些開胃的藥,好像也不見效。  原因分析:  1、運動量不足,消耗少,缺乏饑餓感。  2、零食和飲料吃得過多,對正餐沒有興趣。  3、確實是胃口小,同時,孩子在生長中也存在著階段性的調整,例如三歲孩子會出現一段時期的食欲較小,屬生理性的調整。  對癥下藥:  1、讓孩子決定自己的飯量,不要硬逼著孩子完成母親規定的標準定量。讓孩子獨立用餐,稍大些的孩子允許他用自己的方式選擇就餐時間,或自己規定飯量。  2、可以請孩子的同伴來聚餐。  3、限制零食,一是數量上,二是時間上(進餐前一小時不吃零食)。  4、每天必須給孩子一定的運動量(促進血液循環,有助于消化)。  5、對于突然飯量減少的孩子,母親要細心觀察,是否有胃部不舒服,還是情緒問題。分析原因,有針對地解決。  難題四:吃飯慢  我的女兒吃飯非常慢,比如早上七點鐘開始進餐,往往要一個多小時才可以把早飯吃好,經常會因為吃飯慢耽擱了我們上班的時間。  原因分析:  1、孩子生來就是“慢郎中”性格,生性如此,父母不必一再催促。  2、進餐細嚼慢咽是好事,有助于孩子健康。  3、孩子沒有食欲,吃吃停停,注意力轉移,或是碰到不喜歡吃的食物。  對癥下藥:  1、前兩類情況不是問題,但要注意不要使食物涼了,可以采取少盛再添的方法。  2、沒有食欲就讓孩子少吃。  3、要注意烹飪的食物使孩子喜歡,易于孩子咀嚼。  友情提醒:  一、盡量保持進餐時輕松愉快的氣氛,這是增進孩子食欲的基本條件。孩子拒絕進食,絕對不能強逼他,不妨讓他走開,孩子是不會讓自己每一頓都餓著的,只要堅決不給他吃零食,等他下一頓飯再回到餐桌邊就會大吃一頓,這比嘮嘮叨叨數落而后沒有效果要強得多,如果不起作用,則要進行原因分析,參照以上的幾種進餐狀況研究特定的解決方法。  二、幼小的孩子需要父母的幫助指導,但不要給予過多的建議、提醒和催促,不要忙著給孩子喂飯和夾菜,不要令孩子知道飯桌上任性能引人注意。  三、不要期望孩子每一頓的食量一樣,成人也會因心情不同而吃多吃少,應給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度。  四、不要拿著飯碗跟著遷就孩子,要讓他們知道吃飯就必須到餐桌上,但切勿把氣氛搞得嚴肅可怕。  五、進餐時要關注孩子的咀嚼能力,既有利于消化,同時咀嚼也是促進兒童智力發展的一個因素。研究認為,咀嚼時咬肌反復收縮、弛張可以促進大腦血液循環,咀嚼運動使口腔各種感覺器官興奮,促進智力發育。另外,咀嚼促使消化道的一些分必物增加,可以刺激支配學習和記憶的海馬神經元。 。

熱心網友

狠狠心,送幼兒園吧,孩子會受一些罪,但可以養成不少好習慣。我就是這么做的。當然要挑一個好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