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長城,秦始皇兵馬俑,敦煌莫高窟,故宮,趙州橋,這些景觀有什么歷史價值
熱心網友
敦煌莫高窟位于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大泉溝河床西岸,鳴沙山東麓的斷崖上。洞窟始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現存491個洞窟,有2,400多尊雕塑,45,000平方米壁畫。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龐大的“世界藝術寶庫”。一九八七年十二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莫高窟藝術的特點表現在建筑、塑像和壁畫三者的有機結合上。窟形建制分為禪窟、殿堂窟、塔廟窟、穹隆頂窟、影窟等多種形制;彩塑分圓塑、浮塑、影塑、善業塑等;壁畫類別分尊像畫、經變畫、故事畫、佛教史跡畫、建筑畫、山水畫、供養畫、動物畫、裝飾畫等不同內容,系統反映了十六國、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個朝代,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各個方面,成為人類稀有的文化寶藏財富。 自從1900年莫高窟藏經洞中發現了五萬多卷宗教文書和世俗文書,敦煌藝術震驚了世界,“敦煌學”已成為世界性的顯學。由日本捐資,在莫高窟對面的三危山下,由敦煌研究院承建了敦煌藝術陳列中心,仿制了部分原大洞窟,使游客在莫高窟的觀賞內容更加豐富多彩。◆[2003年06月01日] 長城,是中國偉大的軍事建筑,它規模浩大、工程艱巨,被譽為古代人類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跡。 長城始建于公元前五世紀春秋戰 國時代,公元前三世紀秦始皇統一中國,派遣蒙恬率領三十萬大軍北逐匈奴后,把原來分段修筑的長城連接起來,并且繼續修建。其后歷代不斷維修擴建,到公元十七世紀中葉明代未年,前后修筑了二千多年。兵馬俑: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是建立在兵馬俑坑原址上的遺址性博物館。自 1979年10月1日開館以來,沐浴著國家改革開放的春風,經過艱苦創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成為舉世聞名的大型遺址性博物館。兵馬俑已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二十世紀考古史上的偉大發現之一”。1987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將秦始皇陵(包括兵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它不僅是中國人民、也是全人類的一份珍貴文化財富。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的建立和發展,曾歷經坎坷和艱辛,凝聚著許多人的心血和汗水。兵馬俑是 1974年3月發現的,當地農民在一片砂石堆積、墓冢累累的荒野上挖井時偶然發現了一些陶俑殘片。后經考古工作者一年多的精心勘探和試掘,發現是座規模宏偉的大型兵馬俑坑(即一號俑坑),里面埋藏著和真人、真馬大小相似的陶俑、陶馬約6000件。這一巨大的發現,在中國和世界上引起了轟動與震驚。兵馬俑坑由于規模宏偉,陶俑、陶馬的數量巨大,發掘工作要延續數年乃至幾十年。在這漫長的歲月中,如何保護好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使它免遭風雨霜雪的侵害,成了令人憂心的重大問題。當時我們考古工作者曾計劃用竹竿、蘆席搭蓋一個臨時性的保護大棚,以解決燃眉之急。正當我們為此焦急之時,1975年8月26日,當時任國家文物局局長的王冶秋飛抵西安,傳達了國務院要在此建立兵馬俑博物館的決定,并把它作為國家的專項工程。 博物館的籌建工作是 1975年底開始的,1976年2月負責籌建工作的人員陸續進入工地,9月正式破土動工。建館伊始正是國家多災多難的困難時期,國民經濟瀕臨崩潰,許多大的建設工程紛紛下馬,建館資金嚴重不足,建材籌集困難重重。但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建館的人員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終于克服了各種困難,于1979年9月底,一座雄偉的占地面積達16000平方米的一號兵馬俑坑遺址大廳竣工,在新中國成立三十周年大慶的10月1日,向國內對、公開開放。兵馬俑博物館初期的建館方案是1975年10月擬定并獲國家批準的。當時僅發現了一號兵馬俑坑,而二號和三號兵馬俑坑是1976年夏季在考古勘探的過程中才發現的。這就決定了兵馬俑博物館的一期建設方案是不完備的。一、二、三號兵馬俑坑是秦始皇陵園內的一組陪葬坑,三個坑內共有陶俑、陶馬約8000件,像個龐大的地下軍團,也是座古代雕塑藝術的寶庫。 兵馬俑博物館開館以后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引起了人們的濃烈興趣。自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開館以來,觀眾如潮,在全球形成了一股秦兵馬俑熱。如此,兵馬俑博物館原有的建筑規模及較簡陋的設施,已不能滿足時代的需求。如何把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建成世界一流的大館,成為人們十分關注的問題,也是博物館全體人員迫切的愿望。在陜西省政府和國家旅游局的熱情關懷和支持下,于 1986年將兵馬俑博物館的二期擴建工程正式列為陜西省的重點工程項目。擴建的主要工程是建造二號和三號兵馬俑坑遺址大廳,以及文物庫房、文物綜合陳列廳等二十余項配套設施工程。總建筑面積45000平方米,總投資4850萬元。從此兵馬俑博物館的建設步入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作為二期擴建重點工程之一的三號兵馬俑坑遺址大廳,于1987年5月開始動工,1988年底主體工程竣工。接著進行考古發掘,1989年9月27日,三號兵馬俑坑對外開放。二號兵馬俑坑遺址大廳的基建工程于1988年動工,1993年底主體工程竣工,1994年開始發掘和對外展出。至此作為兵馬俑博物館建設中的核心工程——一、二、三號兵馬俑坑遺址大廳,已先后全部建成。三座遺址大廳的建筑總面積為34730平方米,把三個俑坑全部罩于遺址大廳內,并有較好的通風、采光、防火、防盜等設施,以確保遺跡、遺物的安全。古文化遺址考古發掘現場的保護,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古人留下的遺跡、遺物具有不可再生性。如果不注意保護,而是發掘一處就破壞甚至毀滅一處,那將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尤其對于遺址博物館來說,遺址遭到破壞而博物館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據。保護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建造遺址大廳是眾多保護方法中的一種。它適用于較特殊的有重大科學價值,并且保存較好的文化遺存。 這種保護方法的好處是:把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結合起來,不但使現代人而且使子孫后代,也能看到這一文化遺存的基本風貌,從中受到啟迪和教育。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的顯著特征,是它把考古發掘、展示及文化遺存的保護等項任務融為一體。邊發掘、邊開放,把考古發掘現場變為文化遺存的展示的場所。目前,一號兵馬俑坑已發掘了三分之一,三號兵馬俑坑已全部發掘,二號兵馬俑坑正在發掘。三個俑坑內現已出土陶俑、陶馬 2000余件,各種青銅兵器40000余件,還有大量的各類遺跡。兵馬俑的種類很多,有車兵、騎兵和步兵等不同的兵種。俑的形象各異,千姿百態,是古代東方藝術的一顆瑯瑯的明珠。把兵馬俑的考古發掘現場無保留地全部展現給觀眾,深受人們的歡迎。觀眾在這里可以看到兵馬俑的原始風貌,如兵馬俑出土的原狀、俑坑的形制、結構和俑坑倒塌破壞的情況等。有些跡象只有在考古發掘現場才能看到,如修建兵馬俑坑時工人留下的腳印、挖土時留下的工具痕、向俑坑內運送陶俑、陶馬時留下的車轍印痕、盜掘者挖的盜洞等。考古發掘現場是各種古文化信息的綜合載體,包涵的信息量大,并具有直觀性和真實性。使觀眾對兵馬俑可以獲得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的了解。另外,隨著考古發掘工作的進展,不斷會有新的遺跡、遺物發現。人們每次到兵馬俑博物館參觀,都會看到新的內容,有新的收獲,具有經久不衰的誘人魅力。 vvvv趙州橋位于河北省趙縣境內,因趙縣古稱趙州而得名(又稱安濟橋),趙州橋建于隋開皇年(公元581-600)年。據唐中書令張嘉貞《安濟橋銘》記載:"趙郡?┖郵牛褰忱畬褐R?。距今已有近1400年歷史,它不僅是我國而且也是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巨大石拱橋,對世界后代的橋梁建筑有著十分深遠的影響特別是拱上加拱的"敞肩拱"的運用,更為世界橋梁史上的首創。在歐洲,最早的敞肩拱橋為1883年法國在亞哥河上修造的安頓尼鐵路石拱橋和在盧森堡修造的大石橋,但它比中國的趙州橋已晚了近1100年。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占地72萬平方米(長960米,寬750米),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始建于公元1406-1420年,是明朝第皇帝朱棣始建,設計者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蘇州人),占地面積72萬多平方米,用30萬民工,共建了14年,有房屋9999間半,主要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保和殿也是科舉考試舉行殿試的地方,科舉考試的一至三名分別稱狀元、榜眼、探花。 。
熱心網友
萬里長城:當年,美國阿波羅II號宇宙飛船宇航員阿姆斯特朗首次登月成功。。。。在月球上可以看見地球上的兩項工程,一項是荷蘭的圍海大堤,另一項就是中國的萬里長城。長城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為中外友人通過認識長城的歷史、文化、藝術、建筑等珍貴價值,更進一步地了解中國。。。。 萬里長城是中華民族的驕傲與象征,是世界偉大的古代建筑奇跡之一。 雄偉壯觀的萬里長城是人類建筑史上罕見的古代軍事防御工程,是中華民族的驕傲與象征,它凝聚著我們祖先的血汗和智慧。它以悠久的歷史,浩大的工程,雄偉的氣魄著稱于世。它早就和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伊斯坦布爾的圣·索非亞教堂等一起被譽為世界的奇跡。 長城始建于春秋戰國時期,歷時達2000多年,總長度達5千萬米以上。我們今天所指的萬里長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長城,它西起中國西部甘肅省的嘉峪關,東到中國東北遼寧省的鴨綠江邊,長635萬米。它象一條矯健的巨龍,越群山,經絕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嶺之巔,黃河彼岸和渤海之濱。古今中外,凡到過長城的人無不驚嘆它的磅礴氣勢、宏偉規模和艱巨工程。長城是一座稀世珍寶,也是藝術非凡的文物古跡,它象征著中華民族堅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整個人類的驕傲。 長城(英文名稱:TheGreatWall)于1987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III)(IV)(VI)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編號:200-001)。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約公元前220年,一統天下的秦始皇,將修建于早些時候的一些斷續的防御工事連接成一個完整的防御系統,用以抵抗來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又繼續加以修筑,使長城成為世界上最長的軍事設施。它在文化藝術上的價值,足以與其在歷史和戰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秦陵兵馬俑:它的意義在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學理性的方面,另一方面是實用的方面。學理方面的價值在于,這些遺址及出土文物,已經全面地或從某一個方面,反映了秦代的完整歷史,對我們來還原秦代歷史,提供了大量的實物資料。當然,從秦陵文物的宏觀效應來看,它的價值還在于對歷史的認知。即歷史學的驚世、潤德、啟智、勵志的作用,這是它的價值的高層次定位,也是對秦陵文物得用的終極目的。秦陵文物在實用方面的重要表現便是促進了陜西旅游業的發展。 具體的看看這里吧。=================================================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位于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大泉溝河床西岸,鳴沙山東麓的斷崖上。洞窟始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現存491個洞窟,有2,400多尊雕塑,45,000平方米壁畫。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龐大的“世界藝術寶庫”。一九八七年十二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莫高窟藝術的特點表現在建筑、塑像和壁畫三者的有機結合上。窟形建制分為禪窟、殿堂窟、塔廟窟、穹隆頂窟、影窟等多種形制;彩塑分圓塑、浮塑、影塑、善業塑等;壁畫類別分尊像畫、經變畫、故事畫、佛教史跡畫、建筑畫、山水畫、供養畫、動物畫、裝飾畫等不同內容,系統反映了十六國、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個朝代,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各個方面,成為人類稀有的文化寶藏財富。 自從1900年莫高窟藏經洞中發現了五萬多卷宗教文書和世俗文書,敦煌藝術震驚了世界,“敦煌學”已成為世界性的顯學。由日本捐資,在莫高窟對面的三危山下,由敦煌研究院承建了敦煌藝術陳列中心,仿制了部分原大洞窟,使游客在莫高窟的觀賞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北京故宮博物院,是明清兩朝的皇宮。位與北京城的中心。明清時稱紫禁城,1925年始稱故宮。占地面積極分子2萬平方米,現存建筑980余座,有屋8700余間,建筑面積15萬平米。是全世界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宮建筑群。也是中國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杰作。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趙州橋始建于隋代開皇年間,建造者是一個叫李春的工匠。隋代在中國歷史上是個短命的王朝,但趙州橋的壽命卻很長,至今已屹立了一千四百多年,趙州橋的造型巨大空靈,線條簡潔明快,既宏偉超拔又秀逸輕盈,是當今世界上跨度最大建造最早的敞肩型石拱橋。在建筑藝術上,趙州橋有兩大特點,一是堅固、一是節省石料。隋代以后,趙州橋成了一個典范,對我國橋梁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除了這座永通橋外,類似的橋目前已發現十多座。這些橋的存在,反過來有力地證明了趙州橋在中國乃至世界橋梁史上的突出地位。
熱心網友
文物!1\說明古代的工藝2\說明古代在作業組織上的高超3\說明古代的科學理論水平4\說明古代的藝術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