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左右
熱心網友
鮮花,因有了綠葉的依偎,才顯得清純、鮮潤;天空,因有了白云的打掃,才顯得靜穆、安詳;大地,因有了萬物的擁吻,才顯得平和、馨香。而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社會,乃至一個國家,不也是因為相互依存,相互映襯,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才呈現出五彩斑斕的和諧嗎?…… 寫此作文,我們可以有三種基本的立意:①和諧促發展,只有和諧才能可持續發展;②共同發展創造和諧,只有各方面充分的發展才能形成和諧的局面,和諧是發展的目標;③和諧和發展互相促進、相輔相成,我們要和諧、也要發展或要發展、也要和諧。 寫作的范圍可選個人、家庭、社會、國家、國際關系等方面:對個人而言,可從生活、學習、工作、健康等方面去談;對一個家庭而言,可從父慈子孝、夫妻和睦、各盡其責等方面去談;對社會和國家而言,可從農民工待遇、社會保險、再就業、教育不公平、東西部差異、城鄉差異、調和干群關系、科教興國、人與社會、人與環境、人與自然等方面去談;……“和諧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一個大課題,可以見人見智。對我們中學生而言,可根據自己的認識,結合自己的實際,從自己和身邊的人或事上去尋找著陸點。觀點與時俱進,敘述力求真切生動,議論力求辯證深入,講究文采。 和諧之道 記得報紙上曾經登載過這樣一個故事,說是一家人養了幾只貓和老鼠,它們平時同食同眠,親如睦鄰,從沒發生過矛盾。如此怪象,真讓人百思而不得其解,如果說狗不抓耗子,那是不想多管閑事,可貓和老鼠是前世冤家啊,一直以來都是見面就眼紅,毫無妥協余地的,怎么可能和睦相處?就算貓現在生活改善了,對鼠不感興趣了,那鼠也不敢諱此大忌在貓的面前閑庭信步啊,更不要說同食同眠了。 也許存在就是合理,事實勝于雄辯罷!這些前世冤家能化干戈為玉帛,能求同存異相安無事,自然也有其和諧之道 如果貓整日里都虎視耽耽地注視著老鼠,老鼠一有微小的舉動就繩之以爪,或大聲恐嚇、或圍追堵截、或玩弄于股掌之間,或盡各種摧殘之能事,老鼠見到貓,不逃跑也真是白癡了。盡管老鼠其貌不揚,名聲欠佳,凡其同類,皆被譽為“鼠輩”,也應該給它自由的空間,要不然,整日里臣服在貓威之中,伴貓甚于伴虎,壓抑的時間長了,心里也不是滋味,在貓不注意的時候,干些偷雞摸狗的事,讓貓橫吹胡子干瞪眼,也無可奈何。甚至哪一天群鼠有首,有組織有計劃地和你貓狗作對,那時,恐怕株連九族的手段使出來也無濟于事。 當然,如果老鼠不思長進,劣性不該,整日里盡想些歪主意,挖人墻倉,偷人錢糧,老是在貓的眼皮底下玩膩的,給貓添亂,讓它吃睡不香,讓它背失職的黑鍋,損害貓的威嚴。也就難怪它貓發沖冠,怒極生怨了。 萬事都要有個度,超過了一定的度就會走向反面。貓鼠能和平相處,自然是在“度”上把握得好。一個是貓肚里好行船,以平常心去看待老鼠的偶爾的錯誤,給老鼠一個平和的空間,不會動輒大發貓威,令鼠生畏。一個能收斂惡習,行為坦蕩。偶爾貓鼠之間還拉拉家常,談談心事,增加了解,拉近關系,時間久了,自然前嫌盡消,親之信之。睦鄰友好。 物理如此,人事亦然,,平日同事們常常感慨師生關系象貓鼠之戲,學生看見老師就如鼠見貓,能躲則躲,能跑則跑,學生中有什么事不愿向老師反映,老師的一些工作計劃也不能被學生理解和接受,老師和學生無法進一步交流,師生關系很緊張。我想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也許很復雜,但老師和學生之間缺乏信任是其中的重要因素,由于社會、觀念、立場等種種原因,阻隔了師生的理解和交流,長此以往,師生之間產生障礙乃至形同陌路也是必然。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凍老師和學生的之間的緊張關系,要有一個過程,有時,各退一步就會海闊天空。水太清則無魚,雷霆之下豈有生機?和諧之道在于寬容,師生間過分清楚的界限其實就是代溝的開始,過分嚴厲的教育也會扼殺師生間本該有的溫情。 天道寬仁,師生之間又何嘗不需要寬仁之心呢! 第2篇社會需要和諧 當今世界對于國家的可持續發展給予了極高的關注,而一個真正有活力,而又富有生機的國家是怎樣的呢?回答是,擁有一個和諧的社會 。 何為和諧?看看這兩個漢字便有了答案。禾,意則關懷自然,關注生態,讓人與環境協調發展;口、言應當互通互信,注重文化交流;順應民意,彼此和睦共處,世界大同,體現人文情懷;比,更應競爭有序,在公正的競爭與合作中謀求發展和進步。由此而得出,一個和諧的社會也必和于自然,順于民意,諧于發展。 縱觀歷史,和諧乃是社會的主色調。漢代絲綢之路的開拓與繁榮,使原本遙遠而陌生的國度之間有了廣泛而深入的經貿科技交流,使人們對古代各國民俗文化有了新的認識與了解,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使整個社會和平繁榮。而與之帶來的文化觀念的碰撞,物產的交換也使人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和多元化。唐太宗,唐玄宗更是任用賢良、虛懷納諫、廣開言論、輕徭薄賦,使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并且以開放的胸懷大開國門,與日本等國密切來往,使人們感受到他族文化的魅力,極高地促進了民族繁榮與民族和諧。而到了現代,近年來我國不斷加深的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的制度改革,也都是社會和諧進步的力證。其中,面對改革發展所帶來的矛盾,黨中央更是主動應對,通過宏觀調控等政策,使社會經濟平穩快速的發展,這正體現著和諧這一理念在新時期發展形式下的應用。 而從民俗來看,中國人民也是極其注重民俗文化的和諧的。新年彼此溫暖的祝福,那熱鬧的隆隆炮竹聲,喜洋洋的燈籠元宵等,無不表達著人們對于新年生活幸福美滿的期待。同樣的,中秋節、端午節等傳統佳節,更是人們長久以來對于社會和諧的一種祝愿和熱盼,展現了中華民族對于文化積淀的繼承與重視。可以說長久以來,我們都以和為我們待人處事的方式方法,仁者愛人、以和為貴等更是成為我們民族的千古名訓。儒家的禮、義、仁,道家的對美、道的探究等,無不成為我們五千年來華夏文明厚厚的積淀。而這樣厚重的文化積淀更是我們和諧社會所長久向往與推崇的。可以說,中華文化的基調,便是和諧這一永恒不變的旋律。 然而近一百年來,不和諧的一幕幕卻也在加速上演著。當蒸汽機代替了手工作業,當電能、核能代替了煤炭石油時,人們逐漸破壞了自然的和諧。不知道多少黑煙毒氣排入了原本湛藍的天空,不知多少農藥灰塵在大地飛舞。而一次性餐具、電池等不可再生物也不可避免地破壞了生態的和諧,破壞起了整個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的和諧。或許幾十年、幾百年后我們將沒有了淡水,也許石油等一次性能源也將很快被用盡,屆時我們又該何去何從?生態的和諧是多么的重要啊! 人們與自然的不和諧因素使生態環境受到了極大的破壞,而人與人之間的不和諧也給人們帶來不快與痛心。伊拉克戰爭打破了新世紀短暫的和平,死傷慘重,虐囚事件也層出不窮。伊朗、朝鮮的核武器危機,臺獨的分裂,美國的單邊主義,這些無不引起了那些追求和諧社會人們的反感。可以說,和諧社會的根本應該是公平、正義、協作與共同繁榮的。 好在和諧仍在我們的身邊。近年來,人們也不斷嘗試著對更加美好未來的探索。京都議定書的廣泛認同,非典時期手牽手的互幫互助,印度洋百年罕見的大海嘯面前人們更是肝膽相照,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共同努力將損失減到最小。面對現有的矛盾與問題,我們更需要實實在在的努力,以及開闊的胸襟和視野。在我們和諧社會的構建中,我們應堅持以人為本,體現人文關懷,追求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生態的自然統一,共同營造一個和諧美好的社會! 一個和諧社會是我國增強發展后勁的必然要求,是我國在新的歷史時期下必須完成的歷史使命,而要營造這樣一個和諧社會,急待于我們全體社會成員不竭的努力,以主人翁的精神,放遠眼光,聯系世界,共同努力! 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上,讓我們一同兼收并蓄,品和諧之美,譜寫新世紀的和諧之曲吧! 。
熱心網友
調和、和諧是帆,不同的獨立見解是船。正如帆與船互相配合遨游海洋,和諧與自我見解也合于乾坤,立于天地。和而不同練達真君子、真人生。和諧是一種美。紅綠配出絢麗,黑白襯出經典和凝重,高矮造就天地的和諧,燕瘦環肥描出人間的美景。萬事萬物和諧相處,成就絕配,展現和諧的美。不同是一種個性。同是荷葉,“尖尖角”描繪出秀麗,“接天蓮葉無窮碧”書寫的是絢麗,不同的形態有著獨特的美、特別的見解。萬事萬物各有不同,張揚個性,展現獨特不同的風采。美與個性并重,和而不同潑墨均勻,勾勒出絕美的畫,和而不同是美與個性的結合。和諧是一種溝通。白居易洞悉世事,才思捷達,寫詩順手成章。可他深入民間,了解疾苦,為了能表達出生活在草根階層的人們的心聲,他與百姓溝通,使詩文平實質樸。詩人的心與百姓的苦和諧統一,詩人的詩與百姓的話如出一轍,詩人的才情與百姓的苦況融煉一爐,造就了感人至深的千古絕唱!不同是一種獨特的表達。白居易的詩能和諧于百姓疾苦,同樣也超脫腐敗的社會。他剛正不阿,只敘百姓的疾苦,不唱官場的歡樂,不同于俗世的黑暗,猶如蓮花般濯清,用他獨特的表達,無畏的勇氣,與黑暗抗衡!和而不同在溝通中表達,道出勇氣!和諧與不同猶如兩個齒輪,凸出的齒印有著自己獨特的痕跡。可齒輪在相互磨擦中逐一吻合,體現和諧美。和而不同是一種處世哲學,只有真君子才能與大眾和諧相處而又擁有不同的見解、不同的人生。阿基米德終日沉浸于思考,超脫俗世,可他又深入群眾,獲取真知;尼采獨立思考,成于己見,可他不忙四周游歷,把所想散播人間;道家推崇真善美,將其融入大眾的道德規范,卻不忘獨立于模仿與盲目的隨大流之外。只有真君子才能和而不同。和而不同是一種遒勁,在一天天的練達與獨立中爆發。和諧是一幅畫,不同是美中添雅;和諧是一首詩,不同是詩中的錦繡、芬芳;和諧是一首歌,不同是歌中的高低迭宕。和而不同猶如《詩經》中的絕美,只有真君子才能吟誦出錦繡,口吐出芬芳。也只有真人生才能完全展現和而不同的絕美。和而不同是真君子、真人生。
熱心網友
和諧——人與自然篇幾十年前,地球是一個活躍著生命的精靈,這里有美妙的大氣層,有冷暖適宜的氣候,有清新濕潤的空氣,鳥獸魚蟲上演著自由的生活,花草樹木散發著醉人的芳香,那濃濃的綠蔭給人以撫慰和舒暢……可以說,這便是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篇章了。然而,隨著經濟的日益發展,人類將越來越多的污染拋給了哺育他們的成長的母親——自然。黑煙籠罩的天空中不見了鷹擊長空的雄姿,污濁不堪的河水終結了魚翔淺底的身影,與日俱增的人口使城市變得臃腫不堪,各種現代化的機械爭著吵著要主宰這個世界。終于有一天,大自然負荷不了如此的傷害,他發怒了。于是,氣候變異,水土流失,溫室效應,臭氧層空洞,水資源短缺,沙塵暴,非典等接踵而至。人類終于領略了它的報復,于是人類開始思索人與自然不和諧給他們帶來的危害。所幸的是,已經有一些明智的國家政府和人民,在為自己幸福生活努力奮斗的同時也在為子孫后代做著長遠打算。于是有人提出了要對自然資源珍惜,要使人與自然達成和諧,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其實,兩千多年前韓非子就給人類留下了“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的古訓,用到今天這個生態危機四伏的社會,它更是要警鐘長鳴不絕于耳。它告訴我們對水、對森林、對魚蟲鳥獸、對一切的自然資源的利用都要持長遠的有所保留的態度。因為自然和人類一樣是個有限的生命體,而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和諧是鳥兒那堅硬的翅膀的,沒有了它,人類再也無法飛翔;和諧是汽車那提供動力的發動機;沒有了它,人類再也無法奔馳;和諧是帆船那種伸展的白礬;沒有了它,人類再也無法沖浪。所以,我們要攜手讓和諧永存,保衛我們美麗的家園。 夢中的和諧心中煩悶,獨自一個人拿著畫夾去郊外寫生。天灰蒙蒙的,被一團團“黑云”籠罩著,混濁的空氣拼命的往嘴里鉆。河邊深黃發黑的水在流淌著,散發出一陣陣厭人的臭味,就像《死水》中描述的那樣發出了氣泡,幾條肚皮朝天的魚在水面上漂浮著……找了好久,終于在一棵枯黃的大樹下暫時落腳,左思右想,畫夾空空如也,琢磨許久,額頭低垂,昏昏欲睡……忽然,耳邊響起了一陣清脆的叫聲,一只麻雀坐落在我的肩上,四周寧靜,只有大自然的聲音,放眼望去,綿綿的群山,綠綠的田野,青青的河水,蔚藍的天空下漂浮著幾朵白云,身邊芳草吐翠,燕舞鶯歌,清澈甘甜的溪水貫穿整個樹林,好一幅自然和諧圖啊!微風習習,精神煥發,新鮮自然的空氣使我精力充沛,獨自在樹林中踱步,數不盡的蒼松翠柏,使我陶醉其中,陣陣花香使我忘記了一切,消去了原有的煩亂、疲憊和冷漠,它輕輕地搓揉著我的心,喚醒了我對大自然的親情,使我身上陡然生出一種靜謐、和諧和悠遠美妙的感情。我繼續搜索著這片森林給我的感覺,我拿起畫板,靈感大發,一幅多么和諧的畫啊,我畫了一幅又一幅……不知什么時候,我感到臉上一陣刺癢,煩人的蒼蠅竟把我從美夢中驚醒,此時的我被拉回了現實,一張白紙放在面前,抬頭驚望四周,天色漸暗,拿起畫夾又進入了煩亂之中。夢中的自然和諧,眾里尋他千百度,但愿驀然回首,它卻在客觀現實里!。
熱心網友
你是高二的吧,我學校也要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