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斗彩瓷碗,胎體很薄,可以透光,做工規整,叩之鏗鏘悅耳,但釉上彩畫工不是很精細,款式也不是很典型的''大清雍正年制款''我不太清楚真假,所以來請教各位.文飾為鳳凰牡丹

熱心網友

你的瓷碗應該是清雍正年間仿制的。但由于你沒有附圖片,細部描述比較簡單,我把基本鑒定方法貼出,你自己對照下: 首先要弄清斗彩器最大的特點是以勾繪青花輪廓線,施上白釉燒后,經過二瓷燒造,其風格基本上改變了明代永樂、宣德時的拙重而顯得秀麗清雅的韻味,具體表現在造型上多為小器,如碗、杯、盞、罐等,故有“成化無大器”之說。其制作工藝精細,但稍顯纖巧,特別像蓋罐,以后清代康復、雍正兩朝所盛行的仿品,與明代成化的蓋罐卻有明顯的區別,如明代成化蓋罐蓋面顯得微凸,而清代仿品則無此現象,卻是平面,兼有棱角分明感覺,這是鑒定蓋罐真偽的鮮明而典型的特征。 胎釉、胎質較輕薄,細膩潔白,釉色講究純凈瑩亮,給人以圓潤柔和之感覺,同時以青花構成整個斗彩畫面主色,它施彩只分濃淡,不分陰陽,多采用平涂,往往同一色彩呈現不同色調,而同一紋飾采用不同顏色,且多用三四種顏色繪成,很少用五六種顏色,器面氣泡大而多,似有一層白色云霧,仿品真青花顯得渙散而上浮,氣泡不均,雜亂無章。 紋飾較多運用寫意畫手法,題材較廣泛豐富,如山水、人物、花鳥等,但其繪畫風格卻有獨到之處。 由于成化斗彩瓷價值連城,所以成化以后仿者不斷,以清康熙和清末、民國初年仿造得最好。但清斗彩瓷價格低于成化斗彩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