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ABC成本法的產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杰出的會計大師,美國人埃里克·科勒(Eric·Kohler)教授。科勒教授在1952年編著的《會計師詞典》中,首次提出了作業、作業帳戶、作業會計等概念。1971年,喬治·斯托布斯(George Staubus)教授在《作業成本計算和投入產出會計》(Activity Costing and Input Output Accounting)中對"作業"、"成本"、"作業會計"、"作業投入產出系統"等概念作了全面系統的討論。 這是理論上研究作業會計的第一部寶貴著作。但是當時作業成本法卻未能在理論界和實業界引起足夠的重視。20世紀80年代后期,隨著MRP、CAD、CAM、MIS的廣泛應用,以及MRPII、FMS和CIMS的興起,使得美國實業界普遍感到產品成本住處與現實脫節,成本扭曲普通存在,且扭曲程度令人吃驚。美國芝加哥大學的青年學者庫伯(Robin Cooper)和哈佛大學教授開普蘭(Robert S Kaplan)注意到這種情況,在對美國公司調查研究之后,發展了斯托布斯的思想,提出了以作業為基礎的成本計算(1988)(Activity Based Costing,簡稱ABC法)。作業成本法在過去10年中受到了廣泛的關注,新型的咨詢公司已經擴展了作業成本法的應用范圍并研發出相應的軟件。 ABC成本法引人了許多新概念,圖2顯示了作業成本計算中各概念之間的關系。資源按資源動因分配到作業或作業中心,作業成本按作業動因分配到產品。分配到作業的資源構成該作業的成本要素(圖中的黑點),多個成本要素構成作業成本池(中間的小方框),多個作業構成作業中心(中間的橢圓)。作業動因包括資源動因和成本動因,分別是將資源和作業成本進行分配的依據。 (抱歉,圖片傳不上來) ABC成本法是基于活動的成本管理。 那么,什么是基于活動的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是按照現行的會計制度,依據一定的規范,計算材料費、人工費、管理費、財務費等的一種核算方法。這種管理法有時不能反映出所從事的活動與成本之間的直接聯系。而ABC成本法相當于一個過濾鏡,它對原來的成本方法做了重新調整,使得人們能夠看到成本的消耗和所從事工作之間的直接聯系,這樣人們可以分析哪些成本投入是有效的,哪些成本投入是無效的。ABC成本法主要關注生產運作過程,加強運作管理,關注具體活動及相應的成本,同時強化基于活動的成本管理。欲了解進一步詳細資料請郵件給我。
熱心網友
ABC是一種通過對所有作業活動進行追蹤動態反映,計量作業和成本對象的成本,評價作業業績和資源的利用情況的成本計算和管理方法。它以作業為中心,根據作業對資源耗費的情況將資源的成本分配到作業中,然后根據產品和服務所耗用的作業量,最終將成本分配到產品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