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委托理財令人瞠目 浙江地下資金流動紀實 -------------------------------------------------------------------------------- [ 翟明磊 ] 來源:[ 證券時報 ] 在蒼南一個村莊里,河邊有個小屋,窗子用被子堵了個嚴實,透出微微的光亮。 10個男人陸陸續續進了屋。一位瘦小的老人莊嚴地連擊兩掌后用低啞的嗓音說,“上一回收會了。”在搖晃的燈光下,10個男人每人在桌上拍出厚厚的兩萬元人民幣。老人宣布:“一分起。”“一分二”,“我出二分”,“二分一,”“二分二”“二分三”“二分五”,蹲在墻角的一個男人頭也不抬喊出了一個數字,“三分”長長的沉默。 “好,你夠狠,兄弟,這錢先歸你用。”老人宣布說。最后喊出的男人將桌上的二十萬掃到自已的編織袋中,在畫押后匆匆而去。 這不是黑社會也不是賭場。在整個80年代與90年代中,這樣的場景在浙江的每個村莊都發生過,這種民間的資本拍賣會叫呈會,或叫千千滾會,名稱不一,急需用錢做生意的人帶著數萬就可以入會,如果喊出的利息足夠高他就可以拍得十倍的資金,然后每月還一個人的本息,排在最后的債主本息最高。 溫州由于交通不便長期以來在民間形成了老百姓之間互相接濟的傳統,名之日會,早期的會有的不收利息如官會,只是為了解決朋友與宗族的一時之需,做生意的人越來越多后,溫州人開始按月收息,但是官會也仍在朋友間存在著。這種普遍性在金鄉采訪中記者見識了一位女副鎮長,她一聽記者找會,就拿出一張表格“我也有”,她的會叫友誼會,在名單最后還款人一欄正是她的芳名。民間大會 目前,在民間融資存款利息一分,放一分5的時候,商業銀行仍死守全國的統一利率。如果老百姓將1萬元存銀行在扣稅后只能取息180元,放到民間可取息1000元以上,結果溫州老百姓大多不把錢存銀行。以我們考察的金鄉為例,80年代初人均銀行存款只有10元,大量資金在民間流動。這些會規模不大往往只是數村之間的范圍。 溫州真正大規模的民間資本市場誕生在蒼南,蒼南同時有大面積的平原農田與漁村。因此從80年代開始,莊稼收割賣掉后農村大量現金就從平原涌向漁村,供漁民們造船修船,而一到播種季節,漁村的大量資金又從沿海涌向平原供農民們播種與購買農器的急用。這種農民與漁民的資金聯合使蒼南民間大規模資金流動形成了一種機制,一大批經紀人出現了,以此為職業的地下錢莊主誕生了。 金鄉徽章廠的陳加樞廠長告訴我們:“企業發展資金全靠地下錢莊,一個大的錢莊,最多一次可以借到1000萬資金。”奇怪的參茸市場 蒼南民間這種打時間差的資金流動方式成了溫州民間資本市場的特征。在蒼南靈溪有一個謎:全國最大的參茸市場不是在產地東北,而是在偏遠的靈溪,而且價格比東北產地還便宜。經過行家點撥記者這次解開了謎底。蒼南的參茸市場其實是地下資本市場。 參茸是重量輕價格高昂的東西,聰明的溫州人向東北人購買后在溫州低于收購價10%-20%賣掉,看起來是吃虧了,其實在形成長期業務關系后,東北人往往答應貸款一年一結或半年一結,溫州人就把參茸迅速賣掉換現金,在半年時間里用這筆錢做上10-20輪的生意,不僅可以填補參茸的虧損還有盈余,溫州人比拼的是做生意的速度和同一時間段資金周轉的次數。 由于參茸售價低,結果全國參茸市場反而在溫州而不是東北。這實質上是溫州人從東北進行跨省借貸。這個市場規模有多大呢,此中人士透露至少在“10億-20億”之間。前兩年這一市場曾被政府以影響官方參茸市場為名硬性打擊過,結果一度蕭條,但最近又恢復了——本來就是你情我愿的事嘛。 蒼南人的速度,作家李濤深有體會,一次去溫州的路上,車流緩慢,急著到溫州把貨賣掉的20個互不認識的溫州人在公共中巴上,有人牽頭每人出20元集資成400元超車費讓司機違章超車以備罰款,中巴一路狂奔而去。溫州人的集資意識和做生意的速度可見一斑。永康的地下票據市場 說起浙江地下資本市場規模之大你也許會相信,但它還有一個制度極其創新的票據市場。它在浙江永康。 為了說明票據市場有點專業性的金融問題,需要下面的比方。可口可樂公司需要買一百萬美金的水,它只拿出20萬現金并同時交給自來水廠一張紙片“這是80萬美金的可口可樂鈔票。”這張鈔票在半年后可以向可口可樂公司兌現。一個月后水廠在購買80萬元消毒液時付出了這張鈔票“拿好了,這可是可口可樂鈔票喔。”15天后消毒液廠在購買高猛酸鉀時又向化工廠支付了這張小紙片。……轉手5次后,5筆買賣成交了,3個月后擁有這張鈔票的建筑公司急需現金,這時一個金融公司說“好,你給我這張鈔票,我付給你80萬現金。”在扣除3個月貼現利息后,金融公司付帳,3個月后向可口可樂公司領了80萬現金。 這是天方夜譚嗎?不是,如果將鈔票這兩個字換成“票據”。這樣的事在西方每時每刻都發生,有了這張票據三個月內多了5次買賣,虛擬資金進行了5次流動。八十年代美國這樣的票據與銀行票據的交易量相當于整個股票市場,占貨幣市場的60%。相當于銀行整個貸款規模。這種票據以銀行貼現方式實現,其實是變相無須嚴格評級審批的貸款,這種融資方式被稱為半直接融資。 中國的國有銀行體系中沒有這個市場。但在永康民間卻搞成了這樣一個票據市場。 這個市場興起的主因是1997年前,永康的票據貼現要到金華去批,這樣到兌現要遲一天,而溫州生意人打拼的就是同樣一筆錢可以在同樣時間里多做幾輪生意,一天時間也許就少了無數的生意,于是當地人就做起了貼現買賣,以高于銀行的利息貼現,但企業付現錢成交價會低于付票,所以也樂得取現。現在利息則在千分之四到四點八之間,期限越長利率越低,最高不超過千分之六,最低不超過千分之三點五。 這些做貼現買賣的人服務周到,一般是以關系較好的朋友與來往密切已形成信任關系的對象為主,從業人員素質高,發現假票可以退回前手,造成損失共同承擔,送金上門。據了解永康民間貼現市場年交易額達10個億,每年利潤至少2000萬,當地4000家私企300家企業參與其中,所持銀票已占這些企業當月回籠貨款的50%。永康票據市場其實是把現金流放大多倍。 在完全沒有法律保障與公開信用制度的情況下,溫州的一小塊地區的票據市場能發展到如此規模,老百姓的智慧和品德可見一斑。 在當地已普遍流傳“寧要八百匯票,不要一千欠條”。通過票據買賣的市場,票據觀念已經深入人心。 有趣的是永康地下票據市場的成功不僅給了央行信心,而且經過對永康票據市場深入研究后,中國第一個票據交易中心——工行票據中心吸收了不少永康市場的做法。江浙資金私募成分比重較大 江浙地區中小企業多,鄉村企業多,私營企業多,“三多”帶來“一多”——委托理財多。在江浙地區,一個縣級市的證券營業部一年交易額上百億的,并非個別現象,令京滬深這樣的大城市都不能不為之瞠目,這里面委托理財顯然占了很大的成分。 有關專家估計,江浙資金私募成分的比重較大。 。
熱心網友
委托理財令人瞠目 浙江地下資金流動紀實 --------------------------------------------------------------------------------[ 翟明磊 ] 來源:[ 證券時報 ] 在蒼南一個村莊里,河邊有個小屋,窗子用被子堵了個嚴實,透出微微的光亮。 10個男人陸陸續續進了屋。一位瘦小的老人莊嚴地連擊兩掌后用低啞的嗓音說,“上一回收會了。”在搖晃的燈光下,10個男人每人在桌上拍出厚厚的兩萬元人民幣。老人宣布:“一分起。”“一分二”,“我出二分”,“二分一,”“二分二”“二分三”“二分五”,蹲在墻角的一個男人頭也不抬喊出了一個數字,“三分”長長的沉默。 “好,你夠狠,兄弟,這錢先歸你用。”老人宣布說。最后喊出的男人將桌上的二十萬掃到自已的編織袋中,在畫押后匆匆而去。 這不是黑社會也不是賭場。在整個80年代與90年代中,這樣的場景在浙江的每個村莊都發生過,這種民間的資本拍賣會叫呈會,或叫千千滾會,名稱不一,急需用錢做生意的人帶著數萬就可以入會,如果喊出的利息足夠高他就可以拍得十倍的資金,然后每月還一個人的本息,排在最后的債主本息最高。 溫州由于交通不便長期以來在民間形成了老百姓之間互相接濟的傳統,名之日會,早期的會有的不收利息如官會,只是為了解決朋友與宗族的一時之需,做生意的人越來越多后,溫州人開始按月收息,但是官會也仍在朋友間存在著。這種普遍性在金鄉采訪中記者見識了一位女副鎮長,她一聽記者找會,就拿出一張表格“我也有”,她的會叫友誼會,在名單最后還款人一欄正是她的芳名。民間大會 目前,在民間融資存款利息一分,放一分5的時候,商業銀行仍死守全國的統一利率。如果老百姓將1萬元存銀行在扣稅后只能取息180元,放到民間可取息1000元以上,結果溫州老百姓大多不把錢存銀行。以我們考察的金鄉為例,80年代初人均銀行存款只有10元,大量資金在民間流動。這些會規模不大往往只是數村之間的范圍。 溫州真正大規模的民間資本市場誕生在蒼南,蒼南同時有大面積的平原農田與漁村。因此從80年代開始,莊稼收割賣掉后農村大量現金就從平原涌向漁村,供漁民們造船修船,而一到播種季節,漁村的大量資金又從沿海涌向平原供農民們播種與購買農器的急用。這種農民與漁民的資金聯合使蒼南民間大規模資金流動形成了一種機制,一大批經紀人出現了,以此為職業的地下錢莊主誕生了。 金鄉徽章廠的陳加樞廠長告訴我們:“企業發展資金全靠地下錢莊,一個大的錢莊,最多一次可以借到1000萬資金。”奇怪的參茸市場 蒼南民間這種打時間差的資金流動方式成了溫州民間資本市場的特征。在蒼南靈溪有一個謎:全國最大的參茸市場不是在產地東北,而是在偏遠的靈溪,而且價格比東北產地還便宜。經過行家點撥記者這次解開了謎底。蒼南的參茸市場其實是地下資本市場。 參茸是重量輕價格高昂的東西,聰明的溫州人向東北人購買后在溫州低于收購價10%-20%賣掉,看起來是吃虧了,其實在形成長期業務關系后,東北人往往答應貸款一年一結或半年一結,溫州人就把參茸迅速賣掉換現金,在半年時間里用這筆錢做上10-20輪的生意,不僅可以填補參茸的虧損還有盈余,溫州人比拼的是做生意的速度和同一時間段資金周轉的次數。 由于參茸售價低,結果全國參茸市場反而在溫州而不是東北。這實質上是溫州人從東北進行跨省借貸。這個市場規模有多大呢,此中人士透露至少在“10億-20億”之間。前兩年這一市場曾被政府以影響官方參茸市場為名硬性打擊過,結果一度蕭條,但最近又恢復了——本來就是你情我愿的事嘛。 蒼南人的速度,作家李濤深有體會,一次去溫州的路上,車流緩慢,急著到溫州把貨賣掉的20個互不認識的溫州人在公共中巴上,有人牽頭每人出20元集資成400元超車費讓司機違章超車以備罰款,中巴一路狂奔而去。溫州人的集資意識和做生意的速度可見一斑。永康的地下票據市場 說起浙江地下資本市場規模之大你也許會相信,但它還有一個制度極其創新的票據市場。它在浙江永康。 為了說明票據市場有點專業性的金融問題,需要下面的比方。可口可樂公司需要買一百萬美金的水,它只拿出20萬現金并同時交給自來水廠一張紙片“這是80萬美金的可口可樂鈔票。”這張鈔票在半年后可以向可口可樂公司兌現。一個月后水廠在購買80萬元消毒液時付出了這張鈔票“拿好了,這可是可口可樂鈔票喔。”15天后消毒液廠在購買高猛酸鉀時又向化工廠支付了這張小紙片。……轉手5次后,5筆買賣成交了,3個月后擁有這張鈔票的建筑公司急需現金,這時一個金融公司說“好,你給我這張鈔票,我付給你80萬現金。”在扣除3個月貼現利息后,金融公司付帳,3個月后向可口可樂公司領了80萬現金。 這是天方夜譚嗎?不是,如果將鈔票這兩個字換成“票據”。這樣的事在西方每時每刻都發生,有了這張票據三個月內多了5次買賣,虛擬資金進行了5次流動。八十年代美國這樣的票據與銀行票據的交易量相當于整個股票市場,占貨幣市場的60%。相當于銀行整個貸款規模。這種票據以銀行貼現方式實現,其實是變相無須嚴格評級審批的貸款,這種融資方式被稱為半直接融資。 中國的國有銀行體系中沒有這個市場。但在永康民間卻搞成了這樣一個票據市場。 這個市場興起的主因是1997年前,永康的票據貼現要到金華去批,這樣到兌現要遲一天,而溫州生意人打拼的就是同樣一筆錢可以在同樣時間里多做幾輪生意,一天時間也許就少了無數的生意,于是當地人就做起了貼現買賣,以高于銀行的利息貼現,但企業付現錢成交價會低于付票,所以也樂得取現。現在利息則在千分之四到四點八之間,期限越長利率越低,最高不超過千分之六,最低不超過千分之三點五。 這些做貼現買賣的人服務周到,一般是以關系較好的朋友與來往密切已形成信任關系的對象為主,從業人員素質高,發現假票可以退回前手,造成損失共同承擔,送金上門。據了解永康民間貼現市場年交易額達10個億,每年利潤至少2000萬,當地4000家私企300家企業參與其中,所持銀票已占這些企業當月回籠貨款的50%。永康票據市場其實是把現金流放大多倍。 在完全沒有法律保障與公開信用制度的情況下,溫州的一小塊地區的票據市場能發展到如此規模,老百姓的智慧和品德可見一斑。 在當地已普遍流傳“寧要八百匯票,不要一千欠條”。通過票據買賣的市場,票據觀念已經深入人心。 有趣的是永康地下票據市場的成功不僅給了央行信心,而且經過對永康票據市場深入研究后,中國第一個票據交易中心——工行票據中心吸收了不少永康市場的做法。江浙資金私募成分比重較大 江浙地區中小企業多,鄉村企業多,私營企業多,“三多”帶來“一多”——委托理財多。在江浙地區,一個縣級市的證券營業部一年交易額上百億的,并非個別現象,令京滬深這樣的大城市都不能不為之瞠目,這里面委托理財顯然占了很大的成分。 有關專家估計,江浙資金私募成分的比重較大。。
熱心網友
委托理財令人瞠目 浙江地下資金流動紀實 --------------------------------------------------------------------------------[ 翟明磊 ] 來源:[ 證券時報 ] 在蒼南一個村莊里,河邊有個小屋,窗子用被子堵了個嚴實,透出微微的光亮。 10個男人陸陸續續進了屋。一位瘦小的老人莊嚴地連擊兩掌后用低啞的嗓音說,“上一回收會了。”在搖晃的燈光下,10個男人每人在桌上拍出厚厚的兩萬元人民幣。老人宣布:“一分起。”“一分二”,“我出二分”,“二分一,”“二分二”“二分三”“二分五”,蹲在墻角的一個男人頭也不抬喊出了一個數字,“三分”長長的沉默。 “好,你夠狠,兄弟,這錢先歸你用。”老人宣布說。最后喊出的男人將桌上的二十萬掃到自已的編織袋中,在畫押后匆匆而去。 這不是黑社會也不是賭場。在整個80年代與90年代中,這樣的場景在浙江的每個村莊都發生過,這種民間的資本拍賣會叫呈會,或叫千千滾會,名稱不一,急需用錢做生意的人帶著數萬就可以入會,如果喊出的利息足夠高他就可以拍得十倍的資金,然后每月還一個人的本息,排在最后的債主本息最高。 溫州由于交通不便長期以來在民間形成了老百姓之間互相接濟的傳統,名之日會,早期的會有的不收利息如官會,只是為了解決朋友與宗族的一時之需,做生意的人越來越多后,溫州人開始按月收息,但是官會也仍在朋友間存在著。這種普遍性在金鄉采訪中記者見識了一位女副鎮長,她一聽記者找會,就拿出一張表格“我也有”,她的會叫友誼會,在名單最后還款人一欄正是她的芳名。民間大會 目前,在民間融資存款利息一分,放一分5的時候,商業銀行仍死守全國的統一利率。如果老百姓將1萬元存銀行在扣稅后只能取息180元,放到民間可取息1000元以上,結果溫州老百姓大多不把錢存銀行。以我們考察的金鄉為例,80年代初人均銀行存款只有10元,大量資金在民間流動。這些會規模不大往往只是數村之間的范圍。 溫州真正大規模的民間資本市場誕生在蒼南,蒼南同時有大面積的平原農田與漁村。因此從80年代開始,莊稼收割賣掉后農村大量現金就從平原涌向漁村,供漁民們造船修船,而一到播種季節,漁村的大量資金又從沿海涌向平原供農民們播種與購買農器的急用。這種農民與漁民的資金聯合使蒼南民間大規模資金流動形成了一種機制,一大批經紀人出現了,以此為職業的地下錢莊主誕生了。 金鄉徽章廠的陳加樞廠長告訴我們:“企業發展資金全靠地下錢莊,一個大的錢莊,最多一次可以借到1000萬資金。”奇怪的參茸市場 蒼南民間這種打時間差的資金流動方式成了溫州民間資本市場的特征。在蒼南靈溪有一個謎:全國最大的參茸市場不是在產地東北,而是在偏遠的靈溪,而且價格比東北產地還便宜。經過行家點撥記者這次解開了謎底。蒼南的參茸市場其實是地下資本市場。 參茸是重量輕價格高昂的東西,聰明的溫州人向東北人購買后在溫州低于收購價10%-20%賣掉,看起來是吃虧了,其實在形成長期業務關系后,東北人往往答應貸款一年一結或半年一結,溫州人就把參茸迅速賣掉換現金,在半年時間里用這筆錢做上10-20輪的生意,不僅可以填補參茸的虧損還有盈余,溫州人比拼的是做生意的速度和同一時間段資金周轉的次數。 由于參茸售價低,結果全國參茸市場反而在溫州而不是東北。這實質上是溫州人從東北進行跨省借貸。這個市場規模有多大呢,此中人士透露至少在“10億-20億”之間。前兩年這一市場曾被政府以影響官方參茸市場為名硬性打擊過,結果一度蕭條,但最近又恢復了——本來就是你情我愿的事嘛。 蒼南人的速度,作家李濤深有體會,一次去溫州的路上,車流緩慢,急著到溫州把貨賣掉的20個互不認識的溫州人在公共中巴上,有人牽頭每人出20元集資成400元超車費讓司機違章超車以備罰款,中巴一路狂奔而去。溫州人的集資意識和做生意的速度可見一斑。永康的地下票據市場 說起浙江地下資本市場規模之大你也許會相信,但它還有一個制度極其創新的票據市場。它在浙江永康。 為了說明票據市場有點專業性的金融問題,需要下面的比方。可口可樂公司需要買一百萬美金的水,它只拿出20萬現金并同時交給自來水廠一張紙片“這是80萬美金的可口可樂鈔票。”這張鈔票在半年后可以向可口可樂公司兌現。一個月后水廠在購買80萬元消毒液時付出了這張鈔票“拿好了,這可是可口可樂鈔票喔。”15天后消毒液廠在購買高猛酸鉀時又向化工廠支付了這張小紙片。……轉手5次后,5筆買賣成交了,3個月后擁有這張鈔票的建筑公司急需現金,這時一個金融公司說“好,你給我這張鈔票,我付給你80萬現金。”在扣除3個月貼現利息后,金融公司付帳,3個月后向可口可樂公司領了80萬現金。 這是天方夜譚嗎?不是,如果將鈔票這兩個字換成“票據”。這樣的事在西方每時每刻都發生,有了這張票據三個月內多了5次買賣,虛擬資金進行了5次流動。八十年代美國這樣的票據與銀行票據的交易量相當于整個股票市場,占貨幣市場的60%。相當于銀行整個貸款規模。這種票據以銀行貼現方式實現,其實是變相無須嚴格評級審批的貸款,這種融資方式被稱為半直接融資。 中國的國有銀行體系中沒有這個市場。但在永康民間卻搞成了這樣一個票據市場。 這個市場興起的主因是1997年前,永康的票據貼現要到金華去批,這樣到兌現要遲一天,而溫州生意人打拼的就是同樣一筆錢可以在同樣時間里多做幾輪生意,一天時間也許就少了無數的生意,于是當地人就做起了貼現買賣,以高于銀行的利息貼現,但企業付現錢成交價會低于付票,所以也樂得取現。現在利息則在千分之四到四點八之間,期限越長利率越低,最高不超過千分之六,最低不超過千分之三點五。 這些做貼現買賣的人服務周到,一般是以關系較好的朋友與來往密切已形成信任關系的對象為主,從業人員素質高,發現假票可以退回前手,造成損失共同承擔,送金上門。據了解永康民間貼現市場年交易額達10個億,每年利潤至少2000萬,當地4000家私企300家企業參與其中,所持銀票已占這些企業當月回籠貨款的50%。永康票據市場其實是把現金流放大多倍。 在完全沒有法律保障與公開信用制度的情況下,溫州的一小塊地區的票據市場能發展到如此規模,老百姓的智慧和品德可見一斑。 在當地已普遍流傳“寧要八百匯票,不要一千欠條”。通過票據買賣的市場,票據觀念已經深入人心。 有趣的是永康地下票據市場的成功不僅給了央行信心,而且經過對永康票據市場深入研究后,中國第一個票據交易中心——工行票據中心吸收了不少永康市場的做法。江浙資金私募成分比重較大 江浙地區中小企業多,鄉村企業多,私營企業多,“三多”帶來“一多”——委托理財多。在江浙地區,一個縣級市的證券營業部一年交易額上百億的,并非個別現象,令京滬深這樣的大城市都不能不為之瞠目,這里面委托理財顯然占了很大的成分。 有關專家估計,江浙資金私募成分的比重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