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里,除了復姓的人外都是兩個字的姓名。隨著衍變,至清朝,漢人的名都是三個字是跟什么有關?什么時候是演變過程?

熱心網(wǎng)友

li hai

熱心網(wǎng)友

許慎《說文解字》中說:“名,自命也,從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边@句話的意思是:人們在夜晚相遇,對面看不清楚,便用口來喊出一個符號,以證實對方的身份。所以,"名"是從"夕"從"口"會意而來。這是名字產(chǎn)生的環(huán)境因素吧。 《禮記·祭法》載:"黃帝正名百物",就是給"百物"起名,表明這個時期的氏族成員開始有私人名字了。也就是老子所說的“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人們擺脫了無名的蒙昧狀態(tài),開始了有名的區(qū)別,進入了文明的新的歷史時期。隨著擁有私產(chǎn)的人越來越多,區(qū)分你我的需要越來越強烈,私名也就越來越多。這是“名字”產(chǎn)生的社會原因。 最初的名字并不是雅的文化,即使現(xiàn)在,一些農(nóng)村的孩子還有不是很雅的“乳名”或“小名”。夏商兩代留下來的一些人名,如孔甲、盤庚、武丁等和干支相聯(lián)系;春秋時有些人名如“黑臀”、“黑肱”等,以生理特征命名。鄭莊公名“寤(牾)生”,則是他母親難產(chǎn)的紀實??梢娔菚r有些名字還是很樸素的,所用的字也沒有特定的含義。但那時有些人名所用的字也有特定的含義,這含義并因同時出現(xiàn)的“字”而更為清楚。名字用字一旦出現(xiàn)了特定的含義,那么它也就上升到了文化的層次和高度。 先秦時期,人們命名取字,多以單字為雅正之名,凡有文化教養(yǎng)的人,都以取雙字名為恥,幾乎形成全社會清一色的單字名。公元八年,東漢王莽廢西漢劉氏皇朝,建立新朝。他崇尚周禮,要求人們起名以先秦時代為樣板,禁止使用雙字名,只允許人們?nèi)巫置?,這種皇權高壓手段,效果頗佳,開始人們有意見不敢說,只有按照朝廷的要求去做,便逐漸形成了人們單字起名的習慣。以至后來,王莽政權被推翻后很長一段時間,單字名的習慣仍然是人們?nèi)∶闹饕问?。閱讀王莽以后到三國時期的書籍,可以發(fā)現(xiàn),這個時期的人物幾乎全是單字名。如曹操、劉備、董卓、魯肅、周瑜、張飛、諸葛亮等都是單字名。一直到宋代以后,單字名逐步減少,雙字名才逐漸占據(jù)主導地位。 南北朝至隋唐時期,佛教在中國盛行,許多名字都沾染了佛教氣息。如烏丸王氏就有僧辯、僧智、僧修,另外還有王玄謨、蕭寶卷等名字,也帶有佛教氣息,唐朝詩人王維,字摩詰,也打有深深的宗教烙印。。

熱心網(wǎng)友

從歷史上人的名字來看,好像是清朝以后三個字的名字才開始普遍起來,我個人的觀點是由于人口漸漸增多,如果用兩個字的名字重名得太多,雖然還有字號,但叫起來總是不方便,所以慢慢有了三個字的名字,一開始三個字的名字中,一個姓加一個輩份,再加自己的一個名字,組成了三個字?,F(xiàn)在的名字倒是漸漸地把輩分這個字給淡化了,取得名字個性化比較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