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具體越好,謝謝!
熱心網友
絕句是從律詩中截取而來,--截(絕)句. 律詩分首聯、頷聯、頸聯、尾聯,每聯十四言(上下聯各七字)或十言(上下聯各五字),分半斷句成聯,頷聯與頸聯必成對偶(對仗),而首聯與尾聯可以對偶(對仗)也可不對偶(不對仗),大多情況下是不對偶(不對仗),因此,一般的如果把首聯或尾聯截取而成的絕句是不對偶(不對仗)的,相反如果從頷聯和頸聯截取而成的絕句就是對偶(對仗)的;如果是把首聯或頷聯截取的絕句,或者是把頸聯和尾聯截取的絕句,則是有不對偶(對仗)和有對偶(對仗)這種情況. 就是這樣,絕句就看你怎么截?但一定把要律詩搞清楚的. 唐朝孟郊的,既非律詩,又非絕句。盡管有對仗,但它只有六句。并不符合以上所說的要求。 還要說明一點就是:盡管絕句出自律詩,但寫絕句并非是寫好律詩再截取成絕句的,因為絕句已經從律詩中完全獨立出來了,已成為一個新的詩歌的樣式(這里的新是從唐朝來說的)。所以要寫絕句,直接按要求寫就可以了。要寫好一首好的絕句并不比律詩容易。
熱心網友
律詩和絕句的區別主要在于句數上。絕句共有四句,律詩共有八句。絕句又叫"截句"。絕句可對仗,也可不對仗,但是律詩的頷聯和頸聯,則必須對仗,無論律詩還是絕句,都有平仄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詩稱為排律。
熱心網友
絕句就四句,律詩有八句。
熱心網友
區別在句數上,絕句為四句,律詩為八句。絕句,也稱截句、斷句、絕詩。每首僅有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兩種,簡稱五絕、七絕,也偶有六言絕句。絕句來源于漢魏晉南北朝歌謠。“絕句”這一名稱大約起源于南朝。在梁、陳時已較普遍地用絕句泛指四句短詩。唐以后盛行近體絕句,格律相同于八句律詩中的前、后或中間兩句。 律詩是近體詩的一種。格律嚴密。發源于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至唐沈?縉凇⑺沃適閉蕉ㄐ停墑煊謔⑻剖逼凇?律詩的格律要求首先是詩句字數要整齊劃一。每首分為五言、六言和七言。其次隊詩句數量有不同限制。通常為八句,六句稱小律或三韻律詩,十句以上的律詩稱排律或長律。第三是特定的對偶要求。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詩,每兩句成一聯,計四聯,其中中間兩聯的上下句必須是對偶句。第四是聲韻格律的嚴密要求。律詩要求全首通壓一韻,限平聲韻,第二、四、六、八句壓韻。聲調應平仄相對。(摘自中華詩詞)。
熱心網友
凡按照律詩的平仄要求寫的詩,每首四句的,叫絕句(五絕和七絕):八句的叫律詩(五律和七律)。
熱心網友
律詩一般是八句,而絕句一般是四句。每句7個字的律詩叫七律,每句7個字的絕句叫七絕,5個字的同理。
熱心網友
律詩和絕句的區別主要在于句數上。絕句共有四句,律詩共有八句
熱心網友
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被稱為近體詩或今體詩。最明顯的區別就是:律詩一般是八句(分四聯),而絕句一般是四句。《游子吟》是六句,既不是絕句、也不是律詩。
熱心網友
律詩和絕句的區別主要在于句數上。絕句共有四句,律詩共有八句。絕句又叫"截句"。絕句可對仗,也可不對仗,但是律詩的頷聯和頸聯,則必須對仗,無論律詩還是絕句,都有平仄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詩稱為排律。
熱心網友
教你一個最簡單的方法,有四句的是絕句,八句的是律詩,當然八句以上的還有排律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