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說胡籮卜含B族胡籮卜素多,菠菜含鐵,橘子含維C.......
熱心網友
蔬菜水果的營養價值蔬菜與水果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食物,雖然它們的種類和品種很多,但兩者在化學組成和營養價值具有許多類似的特點。它們含有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素,是人體維生素和無機鹽的重要來源。它們具有刺激食欲、促進消化的作用。 果蔬的營養成分大部分水果主要含有維生素、無機鹽、微量元素以及碳水化合物。蘋果富含鎂、果糖、果膠;香蕉含有少量的去腎上腺素、5-羥色胺等;山楂含有多種有機酸、黃酮類及貳類;野生的獼猴桃和刺梨含維生素C特別豐富;大棗、葡萄、荔枝等含有蛋白質、葡萄糖苷,大棗的含糖量比甘蔗、甜菜還多;杏子的果肉中胡蘿卜素含量很高,還含兒茶酚和黃酮類物質,杏仁中還含有苦杏仁苦和多種維生素。蔬菜類主要的營養成分是維生素、糖類以及膳食纖維,植物激素在幼嫩帶芽的蔬菜中含量最為豐富。蔬菜中不含脂肪,有些含有少量的蛋白質。蔬菜的品種和部位不同,所含的營養成分也有所不同。其中葉菜類(如青菜、白菜、菠菜、莧菜等)主要含維生素B2、C以及胡蘿卜素,無機鹽的含量也較多,尤其是鐵、鎂等;根莖類(如蘿卜、蓮藕、大蒜、芋頭、萵苣)一般以淀粉為主,但其他營養素各有不同,如蘿卜含有碘、溴,萵苣含有銅、錳、碘,芹菜含鈣較多,也含銅、黃酮類,等等;瓜茄類(如絲瓜、冬瓜、茄子、番茄)以碳水化合物、維生素C、胡蘿卜素較多。果蔬的營養特點(1)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在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C和胡蘿卜素。在我國目前的膳食結構中,機體所需的維生素A和C絕大部分是由蔬菜提供的,此外蔬菜和水果還含有少量的B族維生素。蔬菜和水果中維生素的含量隨著種類和品種的不同有很大的差異。蔬菜中含維生素C豐富的有青椒、菜花、雪里蕻、金花菜和苦瓜,其含量在80毫克/100克以上,而一般的葉菜類及根、莖菜類均在60毫克/100克以下。在水果中含維生素C高的是:鮮棗300—600毫克/100克,山楂900毫克/100克及柑橘類40毫克/00克。仁果及核果類一般含量較低,如蘋果、梨、桃及杏的含量通常在5毫克/100克以下。胡蘿卜素呈橙黃色,主要與葉綠素、葉黃素等共存于植物細胞的葉綠體中,此外還存在于植物的塊根、塊莖和果實中,因此具有綠、黃、橙等色澤的蔬菜與水果,均含有較豐富的胡蘿卜素,尤其是深綠色的葉菜,如韭菜、油菜、莧菜、葛筍葉等含量都在2毫克/100克以上。在我國居民的膳食結構中,由于動物性食物較少,缺乏維生素A的直接來源,因主要靠從蔬菜中的胡蘿卜素獲得。水果中一般含胡蘿卜素較少,含量較多的有芒果(3.8毫克/00克)、杏(1.8毫克/100克)及批把(1.5毫/100克)等。野菜與野果多數在自然界中處于自生自長的狀態,它們在營養上最重要的特點是維生素的含量特別高。野菜一般都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核黃素、抗壞血酸及葉酸等維生素,其含量一般都超過栽培的蔬菜。許多野果含有特別豐富的維生素C,如金櫻子(即野薔薇)每100克含維生素C達1500—3000毫克。獼猴桃維生素C的含量也很高,一般為40—400毫克/100克,有的高達2000毫克/100克。有些研究表明,獼猴桃汁在模擬胃液的條件下,能阻斷致癌物質N-亞硝基化合物的合成,阻斷率高于檸檬汁和同濃度的抗壞血酸。我國西南許多省份特產刺梨,所含的維生素C比許多水果的含量高出幾十倍,有的高達2585毫克/100克。許多野菜野果除了富含維生素C外,其他維生素的含量也很高,如野菜的胡蘿卜素含量一般都在4毫克/100克以上,核黃素的含量也超過0.2毫/100克。許多野果還含有維生素P(能保持血管壁正常通透性的黃酮類物質),如刺梨中的含量每100克高達6000一12000毫克。維生素P還可作為一種抗氧化劑,能防止維生素C的氧化,從而使野果中的維生素C十分穩定,它在體內能維持微血管的正常功能,防止微血管透性和脆性的增加。影響蔬菜與水果維生素含量的因素很多,除了品種之外,野生多于栽培的;而露天栽培的又多于保護地栽培的;在成熟的番茄中,維生素C和胡蘿卜素的含量均高于未成熟的;在蘋果表皮中維生素C的含量要高于果肉的含量;在胡蘿卜直根的頂部和外圍組織中胡蘿卜素又多于直根的下部和髓部。(2)作為無機鹽的主要來源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較豐富的鈣、鉀、鎂、鈉和銅等,以灰分計在0.2%~3.4%之間,如蔬菜中的根菜類為0.6%~1.1%,莖菜類為0.3%~2.8%,葉菜類為9.5%~2.3%,花菜類為0.7%~1.2%,果菜類為0.3%~1.7%。水果中無機鹽的含量為:仁果類為0.2%~0.9%,核果類0.4%~1.8%,漿果類0.2%~2.g%,柑橘類0.3%~0.9%,堅果類1.1%~3.4%,瓜類0.2%~0.4%。在蔬菜、水果的無機鹽中,以鉀的含量為最高,占其灰分的50%左右。由于鉀鹽能促進心肌的活動,因此蔬菜、水果對心臟衰弱及高血壓有一定的療效。水果中的鈣、磷、鐵含量除堅果類較高以外,一般低于蔬菜的含量。在蔬菜中以雪里蕻、油菜、茴香菜、芹菜、覓菜、薺菜、青扁豆,毛豆、慈姑等含量比較高。多數綠葉菜每100克含鐵l-2毫克,但蔬菜中的鐵吸收率很低,易受食物中一些因素干擾。許多綠葉蔬菜都含有較多的鈣,一般在100毫克/100克左右,某些蔬菜如菠菜、牛皮菜等因含有較多的草酸,對鈣和鐵等元素的吸收產生不利的影響。蔬菜和水果中的無機鹽元素大多與有機酸結合成鹽類或成為有機物質的組成部分,易為人體吸收,如蛋白質的硫和磷,葉綠素的鎂等。并且鈣、鐵、鎂、鈉、鉀等在生理上是堿性物質,可以中和體內產生的酸性物質,對保持體液的酸堿平衡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蔬菜和水果還具有調節人體生理活動的功效。(3)果蔬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特點蔬菜和水果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是于物質的主要成分,其中包括單糖、雙糖、淀粉、纖維素和果膠物質等。①可消化糖類含量普遍較低蔬菜和水果所含的可消化糖類普遍較低,但也因種類和品種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別。一般蔬菜的含糖量少于水果。含糖高的葡萄可達20%以上,含糖少的檸檬只有0.5%。蘋果含糖6%~10%,西瓜5.5%~12%,甜瓜為2%~18%。蔬菜中以胡蘿卜、洋蔥、南瓜等含糖較多,為2。5%~12%,而一般蔬菜,如番茄、青椒、黃瓜、洋白菜等僅含糖1.5%~4.5%。有些蔬菜所含的碳水化合物主要為淀粉,如各種芋類、薯類、豆類及藕等。馬鈴薯的淀粉含量可達24%。薯類在某些地區膳食中占有較大的比重,是熱能的重要來源。蔬菜和水果的成熟度與其含糖量有密切的關系,一般隨著成熟而含糖量增加,故成熟度高的滋味較甜;但屬于籽仁類的果品和塊莖、塊根蔬菜,其含糖量反而隨著成熟度的增高而下降。未成熟的果品中,一般都含有較多的淀粉,但隨著果品的成熟,淀粉逐漸水解為糖。葡萄、柑橘和核果類果品,成熟后淀粉完全消失,而蘋果和梨則至成熟后仍殘存有1%~1.5%的淀粉,但經過一段貯藏時間也會完全轉變成糖。在果品中含淀粉最多的是生香蕉和栗子,分別為18%和44%。蔬菜和水果中的淀粉不僅在成熟中會發生變化,而且在采收后貯藏期間也會由于水解酶活性增強,淀粉逐漸變為糖,致使某些果品(如香蕉、蘋果、梨等)的甜味增強,提高了食用品質。但是淀粉變糖意味著貯藏性能下降,而馬鈴薯出現甜味還說明其食用質量下降。②不可消化的糖類含量較高纖維素和半纖維素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因此在蔬菜、水果中普遍存在,是膳食纖維的主要來源,雖然不為人體所消化,但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果品中纖維素和半纖維素的含量為0.5%~2%,蔬菜中約為0,2%~2.8%,纖維素與半纖維素在蔬菜、水果中不同部位的分布極不均勻,主要存在于皮層、輸導組織和梗中。纖維素含量少的部位,肉質軟嫩,食用質量高;反之,則肉質粗、皮厚多筋,食用質量差。在梨的某些品種中,纖維素與木質素結合在一起,形成木質化細胞(即石細胞),使果肉粗糙而有沙粒狀物質。 。
熱心網友
蔬菜水果的營養價值蔬菜與水果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食物,雖然它們的種類和品種很多,但兩者在化學組成和營養價值具有許多類似的特點。它們含有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素,是人體維生素和無機鹽的重要來源。它們具有刺激食欲、促進消化的作用。 果蔬的營養成分大部分水果主要含有維生素、無機鹽、微量元素以及碳水化合物。蘋果富含鎂、果糖、果膠;香蕉含有少量的去腎上腺素、5-羥色胺等;山楂含有多種有機酸、黃酮類及貳類;野生的獼猴桃和刺梨含維生素C特別豐富;大棗、葡萄、荔枝等含有蛋白質、葡萄糖苷,大棗的含糖量比甘蔗、甜菜還多;杏子的果肉中胡蘿卜素含量很高,還含兒茶酚和黃酮類物質,杏仁中還含有苦杏仁苦和多種維生素。蔬菜類主要的營養成分是維生素、糖類以及膳食纖維,植物激素在幼嫩帶芽的蔬菜中含量最為豐富。蔬菜中不含脂肪,有些含有少量的蛋白質。蔬菜的品種和部位不同,所含的營養成分也有所不同。其中葉菜類(如青菜、白菜、菠菜、莧菜等)主要含維生素B2、C以及胡蘿卜素,無機鹽的含量也較多,尤其是鐵、鎂等;根莖類(如蘿卜、蓮藕、大蒜、芋頭、萵苣)一般以淀粉為主,但其他營養素各有不同,如蘿卜含有碘、溴,萵苣含有銅、錳、碘,芹菜含鈣較多,也含銅、黃酮類,等等;瓜茄類(如絲瓜、冬瓜、茄子、番茄)以碳水化合物、維生素C、胡蘿卜素較多。果蔬的營養特點(1)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在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C和胡蘿卜素。在我國目前的膳食結構中,機體所需的維生素A和C絕大部分是由蔬菜提供的,此外蔬菜和水果還含有少量的B族維生素。蔬菜和水果中維生素的含量隨著種類和品種的不同有很大的差異。蔬菜中含維生素C豐富的有青椒、菜花、雪里蕻、金花菜和苦瓜,其含量在80毫克/100克以上,而一般的葉菜類及根、莖菜類均在60毫克/100克以下。在水果中含維生素C高的是:鮮棗300—600毫克/100克,山楂900毫克/100克及柑橘類40毫克/00克。仁果及核果類一般含量較低,如蘋果、梨、桃及杏的含量通常在5毫克/100克以下。胡蘿卜素呈橙黃色,主要與葉綠素、葉黃素等共存于植物細胞的葉綠體中,此外還存在于植物的塊根、塊莖和果實中,因此具有綠、黃、橙等色澤的蔬菜與水果,均含有較豐富的胡蘿卜素,尤其是深綠色的葉菜,如韭菜、油菜、莧菜、葛筍葉等含量都在2毫克/100克以上。在我國居民的膳食結構中,由于動物性食物較少,缺乏維生素A的直接來源,因主要靠從蔬菜中的胡蘿卜素獲得。水果中一般含胡蘿卜素較少,含量較多的有芒果(3.8毫克/00克)、杏(1.8毫克/100克)及批把(1.5毫/100克)等。野菜與野果多數在自然界中處于自生自長的狀態,它們在營養上最重要的特點是維生素的含量特別高。野菜一般都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核黃素、抗壞血酸及葉酸等維生素,其含量一般都超過栽培的蔬菜。許多野果含有特別豐富的維生素C,如金櫻子(即野薔薇)每100克含維生素C達1500—3000毫克。獼猴桃維生素C的含量也很高,一般為40—400毫克/100克,有的高達2000毫克/100克。有些研究表明,獼猴桃汁在模擬胃液的條件下,能阻斷致癌物質N-亞硝基化合物的合成,阻斷率高于檸檬汁和同濃度的抗壞血酸。我國西南許多省份特產刺梨,所含的維生素C比許多水果的含量高出幾十倍,有的高達2585毫克/100克。許多野菜野果除了富含維生素C外,其他維生素的含量也很高,如野菜的胡蘿卜素含量一般都在4毫克/100克以上,核黃素的含量也超過0.2毫/100克。許多野果還含有維生素P(能保持血管壁正常通透性的黃酮類物質),如刺梨中的含量每100克高達6000一12000毫克。維生素P還可作為一種抗氧化劑,能防止維生素C的氧化,從而使野果中的維生素C十分穩定,它在體內能維持微血管的正常功能,防止微血管透性和脆性的增加。影響蔬菜與水果維生素含量的因素很多,除了品種之外,野生多于栽培的;而露天栽培的又多于保護地栽培的;在成熟的番茄中,維生素C和胡蘿卜素的含量均高于未成熟的;在蘋果表皮中維生素C的含量要高于果肉的含量;在胡蘿卜直根的頂部和外圍組織中胡蘿卜素又多于直根的下部和髓部。(2)作為無機鹽的主要來源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較豐富的鈣、鉀、鎂、鈉和銅等,以灰分計在0.2%~3.4%之間,如蔬菜中的根菜類為0.6%~1.1%,莖菜類為0.3%~2.8%,葉菜類為9.5%~2.3%,花菜類為0.7%~1.2%,果菜類為0.3%~1.7%。水果中無機鹽的含量為:仁果類為0.2%~0.9%,核果類0.4%~1.8%,漿果類0.2%~2.g%,柑橘類0.3%~0.9%,堅果類1.1%~3.4%,瓜類0.2%~0.4%。在蔬菜、水果的無機鹽中,以鉀的含量為最高,占其灰分的50%左右。由于鉀鹽能促進心肌的活動,因此蔬菜、水果對心臟衰弱及高血壓有一定的療效。水果中的鈣、磷、鐵含量除堅果類較高以外,一般低于蔬菜的含量。在蔬菜中以雪里蕻、油菜、茴香菜、芹菜、覓菜、薺菜、青扁豆,毛豆、慈姑等含量比較高。多數綠葉菜每100克含鐵l-2毫克,但蔬菜中的鐵吸收率很低,易受食物中一些因素干擾。許多綠葉蔬菜都含有較多的鈣,一般在100毫克/100克左右,某些蔬菜如菠菜、牛皮菜等因含有較多的草酸,對鈣和鐵等元素的吸收產生不利的影響。蔬菜和水果中的無機鹽元素大多與有機酸結合成鹽類或成為有機物質的組成部分,易為人體吸收,如蛋白質的硫和磷,葉綠素的鎂等。并且鈣、鐵、鎂、鈉、鉀等在生理上是堿性物質,可以中和體內產生的酸性物質,對保持體液的酸堿平衡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蔬菜和水果還具有調節人體生理活動的功效。(3)果蔬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特點蔬菜和水果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是于物質的主要成分,其中包括單糖、雙糖、淀粉、纖維素和果膠物質等。①可消化糖類含量普遍較低蔬菜和水果所含的可消化糖類普遍較低,但也因種類和品種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別。一般蔬菜的含糖量少于水果。含糖高的葡萄可達20%以上,含糖少的檸檬只有0.5%。蘋果含糖6%~10%,西瓜5.5%~12%,甜瓜為2%~18%。蔬菜中以胡蘿卜、洋蔥、南瓜等含糖較多,為2。5%~12%,而一般蔬菜,如番茄、青椒、黃瓜、洋白菜等僅含糖1.5%~4.5%。有些蔬菜所含的碳水化合物主要為淀粉,如各種芋類、薯類、豆類及藕等。馬鈴薯的淀粉含量可達24%。薯類在某些地區膳食中占有較大的比重,是熱能的重要來源。蔬菜和水果的成熟度與其含糖量有密切的關系,一般隨著成熟而含糖量增加,故成熟度高的滋味較甜;但屬于籽仁類的果品和塊莖、塊根蔬菜,其含糖量反而隨著成熟度的增高而下降。未成熟的果品中,一般都含有較多的淀粉,但隨著果品的成熟,淀粉逐漸水解為糖。葡萄、柑橘和核果類果品,成熟后淀粉完全消失,而蘋果和梨則至成熟后仍殘存有1%~1.5%的淀粉,但經過一段貯藏時間也會完全轉變成糖。在果品中含淀粉最多的是生香蕉和栗子,分別為18%和44%。蔬菜和水果中的淀粉不僅在成熟中會發生變化,而且在采收后貯藏期間也會由于水解酶活性增強,淀粉逐漸變為糖,致使某些果品(如香蕉、蘋果、梨等)的甜味增強,提高了食用品質。但是淀粉變糖意味著貯藏性能下降,而馬鈴薯出現甜味還說明其食用質量下降。②不可消化的糖類含量較高纖維素和半纖維素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因此在蔬菜、水果中普遍存在,是膳食纖維的主要來源,雖然不為人體所消化,但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果品中纖維素和半纖維素的含量為0.5%~2%,蔬菜中約為0,2%~2.8%,纖維素與半纖維素在蔬菜、水果中不同部位的分布極不均勻,主要存在于皮層、輸導組織和梗中。纖維素含量少的部位,肉質軟嫩,食用質量高;反之,則肉質粗、皮厚多筋,食用質量差。在梨的某些品種中,纖維素與木質素結合在一起,形成木質化細胞(即石細胞),使果肉粗糙而有沙粒狀物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