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學習方面 進大學后,明顯會有點失落感,總覺得大學,哦大學就是這個樣子?哪怕是再好的學校,身在其中也感覺不出她的好來……這個很正常的,大學說白了就是一個學習的場所,“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學校哪怕再不堪,其實也不影響真正愛學習的人的。   空虛,也是進大學后很常見的癥狀,日子一下從中學時代如上弦箭般的緊張淪落到無拘束的生活,人就很容易變得慵懶,所以對于剛進大學的同學,你的目標就要先定下來,沒有目標的日子是盲目的。四年后的路你決定怎樣走?其實無外乎兩條 :就業和升學   而無論選擇工作還是考研,你都得逐步地積攢自己的資本,以便在將來的就職競爭或是研究生考試中擊敗對手。   英語和計算機能學多好就學多好,盡力而為,不要做新時代的文盲。其實,整個大學也就是個一直學英語的過程,最好的步驟是大二就將四級過掉,因為四級這東西,好象有詛咒的,越考越難過,所以,一次過了也就算了,省得費心,畢竟這玩意與畢業拿學位是掛鉤的。六級是四級的升級版,有能力的也是要過就早過掉,反正遲早都要過(研究生的學位是跟六級掛鉤的)   計算機呢,雖然國家或者地方的等級證書令很多人不屑說沒多大用處,但對于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還是有點用的,畢竟,在都說二級、三級好過、大家都有的情況下,你卻沒有,不是更證明你次說不過去了么?   兩課,也就是馬克思哲學、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等課,超級枯燥,一般是要睡覺的,但如果你要考研的話,這些還非得學,而且都是必修課,主學分,所以呢,還是應該聽一下的,至少要聽懂,你想想,你在學的時候就聽明白,比考研的時候,再重新啃要容易多了,不過,我就是去年7月才開始啃,呵呵。   有意愿,有時間的(其實主要是意愿,時間多的是),可以學個二專,也就是第二專業,或者輔修一些其他專業的課程,賺點學分。自考就不要參加了,那么多門課,也沒多大用處,感覺有點浪費時間。   二外,也可以嘗試一下,成天學英語也夠麻煩乏味的,學點其他的可以調濟一下生活。比如日語、法語……當興趣娛樂一下,學得好點的,不免大膽地參加一下它們的等級考試,哪怕拿個最低等的證書也是不錯的。   逃課?如果學校不查、老師不點名的話,我相信逃課的人會很多。(其實現在已經夠多了)。那既然擔心逃課被抓到,我們就不如裝乖呆在教室里。能否聽講悉聽君便。因為,有些課程的確是很枯燥,很無聊的。有些人是喜歡上課聽講,而有些人是喜歡課后自習的,所以不聽課并不代表不學習,那些利用課后時間來自習的方法同樣值得提倡,要知道我們的課余時間還是很充裕的,有時候自習的效率比聽課高,呵呵   所以,在大學,自習的摸索很重要,自己要摸索一套適用自己的高效學習方法。      [生活方面]   應該堅持一日三餐按時食用,不要不吃早餐,不吃早餐的后果是不堪設想的,會得膽結實,而且對胃也不好。而導致不吃早餐的直接原因,就是睡懶覺……這個也挺難辦的,人都有惰性的,但為了我們的胃,就還是少在床上賴5分鐘吧。   不要飽一頓,餓一頓,早一頓,遲一頓,那是拿你的身體開玩笑。經常在網吧的同學估計會這樣。   說到上網,大學里很容易染上網絡綜合癥,女生容易迷上聊天,男生容易迷上游戲。大學的時間我們不可能全部用來學習,是應該適度的安排一些娛樂活動,比如老同學聚會,朋友逛街,上網沖浪……但這些都是用來消遣的,大學還是應該學習的,不能過多的沉溺于這些。   況且,電腦上多了,輻射對身體也不好,眼睛更是吃不消,一次上網絕對不可以超過4個小時的。   圖書館是應該常去的,大學時間充裕,高中只學那么幾門,畢業后又被工作上的事煩心,所以,應該把大學作為擴充知識面的一個最佳良機。何況有些書籍還是很值得一看、對我們知識結構的貯備還是有很大幫助的。如果你認為自己學校的圖書館不行,你也可以去其他高校找同學朋友借借,或者資金允許的話還應該去書店買一些。 。

熱心網友

大一:學習,睡覺大二:交女朋友,學習,睡覺大三:玩電腦,交女朋友,睡覺,學習大四:找工作,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