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寶寶已經兩個多月了,44天的時候去醫院兒保作檢查,醫生說他的腿紋不對稱,我怕是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怎么可以確定呢

熱心網友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主要癥狀:1、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最早表現是髖的外展外旋受限制,即讓孩子平躺于床上,先將其膝蓋彎曲至90度,后將髖部緩慢外展,不能平置于床上。此外,如果單冊脫位的還可見到患脫位的下肢比另一冊短。因此,如果孩子學走路前見到這樣的癥狀時,就要想到孩子是否患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可能,應該及時帶孩子到醫院檢查。2、如果孩子已經開始學步,看到孩子行走時出現“鴨步狀態”,及孩子在走路...

熱心網友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主要癥狀:1、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最早表現是髖的外展外旋受限制,即讓孩子平躺于床上,先將其膝蓋彎曲至90度,后將髖部緩慢外展,不能平置于床上。此外,如果單冊脫位的還可見到患脫位的下肢比另一冊短。因此,如果孩子學走路前見到這樣的癥狀時,就要想到孩子是否患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可能,應該及時帶孩子到醫院檢查。2、如果孩子已經開始學步,看到孩子行走時出現“鴨步狀態”,及孩子在走路時身體向兩冊一搖一擺,猶如鴨子在走路;而站立時可以看出孩子腰部向前凸出的特別明顯,就要考慮孩子有可能患先天性髖關節脫位。3、孩子1歲以上時發現有異常的步態。雖然沒有“鴨行”狀態,但在走路時一蹺一蹺的姿態,除了跛行外,孩子其他表現正常,沒有因疼痛哭鬧的表現,也應及時帶孩子到醫院檢查。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治療越早效果越好。盡可能在孩子出生6個月內就給予治療。如果能在新生兒期發現,可以避免手術,用吊帶或手法復位再用支架治療;稍大一些則需要上“蛙形”石膏。一般1歲內的孩子一般需要麻醉,也不需要任何手法整復,只需要用夾板將患兒的髖部固定于某一部位。1-3歲的孩子則往往需要用手法整復或用牽引來整復。如延遲到4歲后進行整復,孩子需要進行手術,將遭受很大的痛苦,效果也不如早期的治療。

熱心網友

再帶寶寶到有名的“兒童醫院或專科醫院”檢查治療,避免誤診,隨時觀查,多留意,現在醫學很發達,抓住最好和最早治療時間。祝寶寶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