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盡量具體。

熱心網友

暖冬·環境  空氣污染加重  12月初,北京發生了大霧。市氣象臺專家告訴記者,在溫度高、冷空氣活動弱的天氣情況下,距地面1500米的空中會形成“逆溫層”,它的溫度比地面還高,就像給地面蓋了條“被子”。有這條“被子”“捂著”,地面輻射的熱量以及汽車尾氣、燃煤等產生的污染物不容易擴散。  如果碰上空氣濕度比較大,污染物會附著在水分子表面形成霧,混雜著臟東西的霧積聚在城市上空,使大氣透明度變差。  暖冬·原油 原油需求減少 價格下跌  由于今年冬天暖和的天氣使得美國東北部這一全球最大的取暖用油市場對石油的需求減少,石油價格7日下降3.5%,跌至三個月以來的最低點。  路透社的消息說,這是自8月底以來油價首次跌破42美元。石油交易員湯姆·奈特說:“除非天氣轉冷,不然人們會繼續拋售石油。”  美國全國78%的取暖用油用戶生活在東北部。該地區的天氣預報顯示本周溫度仍將高于正常氣溫。高盛公司在一份報告中表示,10月和11月全球石油需求受暖冬影響平均每天減少49.2萬桶,這還意味著燃料庫存將進一步增加。  暖冬·旅游 滑雪場漲價 推遲開業  偏高的氣溫使京郊各滑雪場紛紛推遲開業時間。據了解,去年滑雪場開業時間一般為11月22日至27日,而今年,最早的也推遲到11月27日,一些雪場在12月4日至8日才陸續開業,平均來說,比去年晚了十天。  雪場晚開業不僅直接造成近百萬元的經濟損失,每天也增加了造雪成本,幾家滑雪場都選擇了漲價。而且,由于造雪困難,大部分滑雪場只開了初級道,中級道只開一條,高級道無法開放,技術較好的滑雪者就沒法過癮了。一些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下午雪就開始融化,晚上化的水再結成冰,機器把冰翻起來絞成冰末兒后,再和雪末兒混合起來,可能會形成安全隱患。  暖冬·服裝 保暖內衣降價 羽絨服滯銷  昨日,記者從幾家大型商場了解到,保暖內衣大幅降價,銷量居然還高于去年同期,但羽絨服的銷量在下滑。  據某商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管理人員講,去年這個時候,羽絨服已進入銷售旺季,但今年受“暖冬”影響,近日到商場購買羽絨服的人數比往年下降了20%左右。大多數消費者都是來了解和試穿新款,等待天冷些再來購買。不過,售貨員也表示,比羽絨服要薄一些的羊絨、羊毛大衣今年卻賣得尤其好,同比去年的銷量翻了一番。  暖冬·果品 價格有所下降  暖冬使得果品生長和儲藏時間縮短,經銷商急于把果品賣出,所以大多數水果銷售的整體價格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四道口果品批發中心辦公室主任莫先生向記者介紹,因為天氣暖和,一些在大棚種植的反季節水果生長周期都會縮短。就果品的儲藏來講,對于北方水果的儲藏就很不利。例如,黃香蕉容易皺皮,紅星蘋果容易反沙、發面,而鴨梨容易黑心。因為暖冬,水果的儲藏時間要比同等條件下縮短十分之一。例如,鴨梨露天儲藏的時間在5個月左右,而暖冬的情況下只能儲存4個月。  暖冬·流感  高峰將在明年1月下旬出現  據新華社電 面對今年出現的暖冬,健康專家提醒廣大市民,要特別注意預防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健康專家解釋說,尤其是在暖冬,細菌等致病微生物越冬存活的概率增大,具有傳染性的呼吸道疾病發病幾率更大。  專家預計,受暖冬現象的影響,今冬明春流感的流行高峰將在明年1月下旬出現。而2月份由于趕上春節,人們外出聚會的機會顯著增多,人群的高度聚集增加了流感傳播甚至暴發的可能。因此,衛生防病專家提醒市民,目前至明年1月初仍是接種流感疫苗的最佳時期,接種流感疫苗的個體,冬季感染呼吸道疾病的幾率會大大降低,從而更有利于避免因疾病帶來的誤工損失。  連續幾天的大霧帶來的不便,連續高溫帶來的心煩氣躁已經讓人覺出幾分暖冬的異樣。  聯合國環境計劃署的一份報告估計,2003年因氣候變化所導致的各種自然災害使全世界至少損失600億美元。專家警告說,2003年的歐洲熱浪估計導致2萬人死亡,僅農業上的損失就超100億美元……  暖冬是“厄爾尼諾”現象的杰作。亂砍濫伐、各種燃料產生的氣體直接排入大氣,使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在不斷增加。在暖冬中輕松出行的人們也應當想到:溫暖之后,炎熱是否又接踵而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