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要到蘇州游玩,準備給朋友們寄回點禮物。請教蘇州的網友們了:)謝謝先!
熱心網友
鹵汁豆腐干:鹵汁豆腐干膾炙人口。色香味美,乃蘇州眾多特產中首屈一指的傳世佳品。相傳鹵汁豆腐干已有八十多年的歷史,創始人就是現在生產“津津牌”鹵汁豆腐干的廠家——蘇州食品廠。“津津牌”鹵汁豆腐干,精選上等原料,配以優質輔料,使用傳統技法和先進工藝生產而成;鹵汁豐富,吃口鮮甜,軟糯適中,風味獨特,兼有姑蘇鹵菜和蘇州蜜餞的特色,是饋贈親友和旅游攜帶的理想佳品,產品曾獲國家部優秀,新產品金龍獎,中國首屆食品博覽會金獎,并連續兩年榮獲江蘇省優質食品獎。 碧螺春茶: 洞庭碧螺春茶,是蘇州著名特產,我國十大名茶之一。據記載,碧螺春茶早在隋唐時期即負盛名,迄今已有千余年歷史了。傳說清康熙皇帝南巡蘇州賜名為“碧螺春”。碧螺春茶制作要求很高,早春時期,茶芽初發,芽尖部分,即“一旗一槍”不超過2厘米時采摘下來,經過殺青、烘炒、揉搓等一系列特殊工藝加工而成。碧螺春茶的特點是:條索均勻、造型優美、卷曲似螺、茸毛遍體、色如凝脂、香氣馥郁、回味甘洌。向來被人們視作茶中精品,在國內外茶葉市場有著極高的聲譽。蘇州花茶: 花茶又名“香片”、“熏花茶”、“窨花茶”、我國生產花茶歷史悠久,早在七百多年前,南宋趙希鵠《調燮類篇》記載:“諸花開時,摘其半含半放香氣全者,量茶葉多少,摘花為伴……”。據蘇州虎丘山麓古花神廟碑文記載:蘇州生產花茶已有近三百年的歷史。蘇州是全國香花四大產區之一,由于全年雨量充沛,無霜期長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加之暖房盆栽,故香氣更濃郁,更純正,用此香花窨制的花茶品位也更高。陽澄湖大閘蟹: 陽澄湖大閘蟹是我國最享譽盛名的淡水蟹,個大膘肥,一般三只就有一斤,大的一只可達半斤以上。外形青背白肚,黃毛金鉤,故又被稱為“金鉤蟹”,人們譽稱“蟹中之王”。是暢銷國內外水產市場的珍品。陽澄湖大閘蟹以“九雌十雄”為最佳,所謂“九月團臍十月尖”,說的是農歷九月的雌蟹,十月的雄蟹肉質最豐滿、最鮮美,營養成分最豐富。 陽澄湖大閘蟹有較高的藥用價值,《中華藥典》記載蟹肉和臟有散瘀解毒、治筋骨、續絕傷的功用;蟹殼可治凍瘡,肋痛、腹痛、乳癰等;蟹爪還有催產下胎的功效。 陽澄湖大閘蟹除可蒸、煮、煎、面拖、酒醉、腌制外,還常被人們作為制作美味佳肴以及蟹宴的原料,如蟹油水晶球、雪花蟹斗、鍋燒蟹粉、煎蟹盒、炒蟹粉等著名佳肴,還可制成蟹肉小籠饅頭、蟹肉餛飩等美味小吃。 古人云:“不到廬山辜負目,不食螃蟹辜負腹”。《紅樓夢》有詩贊曰:“蟹封嫩玉雙雙滿,殼凸紅脂塊塊香”。蟹是人間美味。陽澄湖大閘蟹是“蟹中之王”,是“天堂”之美味,飽覽人間天堂的佳麗風光后,品嘗“天堂”美味乃人生之大快事。太湖銀魚: 太湖銀魚,蘇州地區著名特產之一。清代康熙年間,銀魚與梅鱭魚、太湖白蝦合稱“太湖三寶”,被列為貢品。 相傳春秋時代,吳王夫差打敗越國后,與西施泛舟太湖尋歡作樂。常將吃剩的魚膾倒入湖中,后來這些魚膾就年成了一條一條的銀魚。所以,太湖銀魚又稱“膾殘魚”。當吳王被勝利陶醉的時候,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招賢納良,勵精圖治,國力稍振,即其兵伐吳雪恥。但久攻吳都而不下,兵乏糧盡,正欲退兵,忽報太湖之中冒出許多小魚。勾踐急令士兵捕食而食之,由此士氣重振,一舉攻克蘇城。那些越兵捕食的小魚就是銀魚。可見太湖銀魚之歷史。 《姑蘇志》載:“銀魚,形纖細、明瑩如銀,出太湖”。太湖銀魚大的也只有二寸左右,全身潔白如銀,一對小眼睛猶如白玉上鑲嵌著兩粒烏砂。纖細如簪,好似精美的工藝品,美妙無比。 太湖銀魚是宴席上的珍品,可制成許多美味佳肴,如“金絲銀線湯”、“芙蓉銀魚”、“干炸銀魚”等。吳江鱸魚: 西晉有位大司馬東曹掾張翰(字季鷹)吳江人,在離家三千里的異地做官,每當秋風起,他就想到家鄉的 鱸魚,為了品嘗家鄉的鱸魚,他竟棄官返回故里吳江。此事有其所作詩句為證:“秋分起兮佳景時,吳江水兮鱸正肥,三千里兮家未歸,恨難得兮仰天悲。”此事后人傳為佳話。 鱸魚以魚、蝦等為食,個體大,身長達0。6米,背部和背鰭上有小黑斑,棲息于近海,早春在咸淡水交界的河口產卵,生長快,秋天游入淡水河中。鱸魚天生膾材,宜切膾而食,其味美而肉緊,盛傳天下。吳江市松陵鎮有一條引太湖水通過大運河至長江轉入東海長約二十里的大河,名為吳淞江(簡稱松江),因盛產鱸魚而聞名于世。“吳淞江”上有座垂虹橋橋面建有垂虹亭,宋及其后幾代的文人雅士,慕鱸膾而來吳江,常常登上垂虹橋品鱸膾,飲美酒,賞秋色,陶醉于垂虹亭,詩興大發時,留下了眾多品鱸佳句。如大文學家蘇東坡吟道:“季鷹真得水中仙,直為鱸魚也自賢。”大書法家米南宮(米芾)詩云:“玉破鱸魚霜破柑,垂虹秋色滿東南。”由于他們的贊頌,吳江鱸魚名聲大噪。北宋龍圖閣直學士丞相陳堯佐,在他的詩句“扁舟系岸不忍去,秋風斜日鱸魚鄉”中把吳江譽為鱸鄉,宋熙寧年間,吳江知縣林肇筑“鱸鄉亭”以志鱸鄉其地太湖莼菜: 太湖莼菜,是蘇州著名特產之一。早在宋代,就被列為貢品。據記載:清朝康熙皇帝南巡蘇州,蘇州有個張志宏獻上了四缸莼菜和“莼菜詩”,博得龍顏大喜,敕封張志宏為官,時人譏之為“莼官”,可見莼菜之魅力。“葉青如碧蓮,梗紫如紫綬,味滑若奶酥,氣清勝蘭芳”。這首古詩對莼菜的色、香、味、形以及柔滑的口感作了極妥切的介紹和評價。 莼菜的幼葉與嫩莖中含有一種膠狀粘液,食用時有一種細柔滑潤清涼可口的感覺,并有一種沁人心肺的清香,口感極好、風味獨特。 太湖莼菜的收獲期主要在5——10月間,新鮮的莼菜采收花圃只能存活一天左右,因此莼菜采收后須立即殺青或速凍保鮮處理,加工后的莼菜可常年銷售。太湖莼菜食用方便,可配葷炒,可素食、可氽湯,也可做餡,是做美味佳肴的上乘之品。蘇御糯: 蘇御糯是蘇州生產的色、香、味兼具的糯米,古時曾被歷代皇帝御用,故曰:“蘇御糯。”蘇式糖果: 蘇式糖果是蘇州著名特產,據載產于明末清初,有著悠久的歷史。清代光緒年間,姑蘇名中醫曹滄洲進京為慈禧太后御脈隨身帶去蘇州 采芝齋糖果獻給慈禧,深得慈禧喜愛,當即降旨,將蘇州采芝齋糖果列為貢品。從此蘇式糖果名揚天下。五十年代,周恩來總理出席國際會議用蘇式糖果招待國際友人,深受歡迎,被國際友人稱作“中國糖。”傳統的蘇式糖果主要有:棕子糖、貝母糖、烏梅糖、脆松糖、軟松糖、輕松糖等。蘇州生產銷售蘇式糖果最著名的是“采芝齋”。白沙枇杷: 枇杷肉肥多汁,鮮甜適口,是初夏時節的唯一佳果。據《太湖備考》載:“明嘉靖年間,枇杷盛產于東山白沙一帶,故有白沙枇杷之稱”。枇杷的產量以洞庭東、西山為最多。因樹喜干燥,大部分種于半山腰。枇杷分白沙枇杷和紅沙枇杷兩大類,約有30個品種。白沙枇杷色呈鵝黃,味甘甜,有照種、青種、灰種和早黃白沙等10多個品種。以照種最負盛名,皮薄肉厚,鮮甜爽口。青種,大小均勻,果肉淡黃,皮易剝落。灰種,皮有赭色斑點,獨核薄皮,味道最甜。早黃白沙,成熟早,果肉潔白細嫩。紅沙枇杷,色呈橘黃,味稍遜。枇杷的營養豐富,對消化、止渴、解暑有一定功效,并有藥用價值。用其汁、葉、果核、冰糖熬制的枇杷膏,有清肺、寧咳、潤喉、解渴、生津、健胃的功效。又蜜蜂在冬季劈啪花怒放使,采釀的枇杷蜜,其潤喉滋肺的功效更為顯著。 東山楊梅: 枇杷落市楊梅熟。楊梅樹四季常綠,枝繁葉茂,亭亭如蓋。二月開花,五月果熟。“有紅、白、紫三種,紅勝于白,紫勝于紅”。楊梅因“形如出楊子,而味似梅”,故名為楊梅。明徐階稱贊道:“折來鶴頂紅猶濕,剜破龍睛血未干,若使太真如此味,荔枝焉得到長安”。王鏊亦稱“楊梅為吳中佳品,味不減閩之荔枝”。 洞庭東、西山出產的楊梅品種有:“大葉西蒂、小葉西蒂、烏梅、綠蔭頭、荔枝頭、大核頭早紅”等十幾個。以東山余塢的烏梅為上品,果大、汁多、味甜而香、紫得發黑,亦名炭梅。食鮮楊梅,先用冷鹽水浸泡幾分鐘,既滅菌又增美味。保存楊梅可以用蜜漬、糖收、鹽藏。楊梅不僅味美,且“去痰止嘔噦,消食下酒,止渴,和五臟滌腸胃,除煩慣惡氣”。民間常用白酒浸泡楊梅,酒色紅艷,滋味清甜。炎夏飲少量,可消暑艱胃。服用酒浸過的楊梅,可以止腹瀉。桂花栗子:在風景秀麗的虞山腳下,盛產珍品虞山桂花栗。常熟素有栽種桂花樹的習慣,每到中秋時節,家前屋后桂花盛開,村村寨寨濃香撲鼻。這時栗子也漸漸成熟。據1918年出版的《常熟指南》記載:“頂山之栗, 質而香囊,自古著名,其嫩時剝而食之,猶帶有桂花香也。” 所以,桂花栗子早就聞名遐邇。桂花栗子含有豐富的淀粉、蛋白質和糖分, 營養價值很高, 既能亦生吃,可煮 熟吃,生食香甜脆則雞爛栗酥, 味道入骨,是老少佳宜的名菜。 無尻螺:螺為介屬生物,可以佐餐。天下所有的螺都有尻,而唯有常熟興福寺前潭中之螺,卻是天然無尻,這是一件奇事。明龔立本《松窗快筆》云:“破山一禪師出外歸見諸徒煮螺,盡搗去,禪師捧螺持咒置澗中,螺俱復生,至今澗 中有無尻螺焉。”由此可見,數百年前便有此螺,并形成了美妙的傳說流傳于民間,而為什么唯有此潭會生存這種 無尻之螺,它的謎,有待于生物學家進一步研究、探討。同里狀元蹄: 產地吳江市同里鎮。宋淳佑四年,同里人魏汝賢中狀元。史載魏狀元特別喜歡吃紅燒蹄 ,到清光緒年間,退思園主人任蘭生因仰慕魏狀元,特聘名廚燒制紅燒蹄 ,作為家宴主菜,雅稱狀元蹄。當時,狀元洪鈞及妾賽金花等人常來品嘗,嘆為至味。現在,同里任家花園食品廠按原配方燒制的狀元蹄肥而不膩,酥而不爛,咸甜適宜,色潤味醇。虞山綠茶:“十里青山半入城|的常熟虞山,不僅風景秀麗,充滿詩情畫意,而且盛產碧綠清爽、香氣四溢、有養氣頤神之功效的各茶: 虞山綠茶。在虞山頂上, 有座奇石林立、 狀如刃劈斧砍的山峰, 名叫劍門,周圍山勢平坦,種滿垅垅茶樹。因其面向碧湖,空氣清純, 每年“谷雨”前后, 茶樹長出嫩芽, 及時采摘,精工焙炒, 制出馳名中外的高級綠茶,故又稱劍門綠茶。解放后,專門成立了虞山林場,進行統一管理, 特別是改革、 開放以來,在當地政府的重視和扶植下,進行 科學栽培,虞山茶樹更加郁郁蔥蔥,碧綠鮮翠, 加之,炒培技術不斷改進, 茶葉質量直線上 升。現在由虞山林場經營的茶廠所生產的正宗 虞山綠茶,飲譽四海。太倉肉松:據《太倉州志》載:“肉松制法創于倪德,以豬、雞、魚、蝦肉為之。德死,其妻繼之,味絕佳,可久貯,遠近爭購,他人效之弗及也”。 倪德,字鴻順,原籍常熟支塘,精于菜肴烹制,清光緒十年(1884年)移居太倉。因其烹飪技術一流,常被太倉大戶人家請去掌勺。其拿手絕活一是燒五香燜肉,甜而不膩,入口即化,故大受食客青睞。 相傳,有次太倉狀元陸增樣家宴請賓客,請倪德去主勺。倪一時分心,竟把五香燜肉燒過了頭。倪德見湯汁燒干,肥瘦分離,不成塊狀。因宴席急等上菜,倪德靈機一動,索性將鍋中之肉剔骨去皮,再反復揉炒,這將錯就錯的一試,竟創制出了一種黃燦燦、毛茸茸、蓬松的全新食品。賓客因此菜見所未見,聞所未聞,且風味獨特,皆追問菜名,倪德急中生智,脫口道:“此乃肉松”。 肉松自創制后,深受歡迎,食客不絕,倪德遂于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在太倉昭忠祠旁開設了倪鴻順肉松店。后因慈禧太后、光緒皇帝對肉松稱贊有加,太倉肉松成了官禮物品,馳譽四方。此后,太倉肉松在國內獲各種金獎、金杯數十項,成為太倉著名土特產。太倉肉松因其易消化,含膽固醇低,且甜中帶咸,咸中帶鮮,吃口酥松柔軟,綿而不膩,余香悠長,故老少皆宜。不但成為酒宴上常規冷菜之一,還成了旅游、休閑之佳品。又因開發出了魚松、雞松、蝦松等多種品種。且既有軟包裝,又有盒裝、罐裝,以及高檔禮品裝,因此太倉肉松已成為人們逢年過節,走親訪友的饋贈佳品。。
熱心網友
觀前街中間三清殿兩邊有很多店都是賣絲綢的,有好多漂亮的絲斤的。提醒大家一點,千萬不要在前面看到好看的立刻買了很多,因為越往里面走越便宜哦。
熱心網友
我覺得要送人的話還是津津牌鹵汁豆腐干最好
熱心網友
要到觀前街去買,像采芝齋的東西很有特色的!吃吃蘇州的面也不錯!
熱心網友
蘇州的豆腐干,和麻餅。還有蘇銹,還有園林的明信片。
熱心網友
說實話,有些旅游的地方賣的蘇州的絲綢都不正宗的,還是買點吃的比較格算。可以去觀前街的幾家老字號買些土特產回去,還是可以的!
熱心網友
可以買點小件蘇繡繡品(警防假冒),采之齋的蘇式糖果,津津牌的鹵汁豆腐干(其他牌子不好吃),介紹園林的書籍、明信片,光盤等。
熱心網友
蘇繡~~如果朋友是女孩子,比如蘇繡的小絲巾、小手帕等,很精致,很漂亮的;如果是男孩子,也可以買雙面繡;不過現在能買到的基本上都是機繡的,手繡的不容易買到,而且很貴~~~對了,記得要還價哦~~~~一定要還價,先從半價砍起!!還有,我每次回學校,都會帶吃的~~~發現無論是北方同學還是南方同學都很喜歡~~~最喜歡的是乳汁豆腐干~~~津津牌的,不過北方人不太喜歡吃甜的,所以你也可以再買點辣味的。另外,喜歡吃甜的話,還有酥糖、粽子糖也都很不錯的~~!!這些東西最好去正規的店家買,要看好日期與保質期!另外,我覺得挺有意義的紀念物是蘇州園林的明信片~~~~蘇州現在很多園林都是世界知名的,是世界遺產,你不妨在景點區買一些明信片,又漂亮、又有特色,價格也不會太貴,也很好的呀!!
熱心網友
可以買點小件蘇繡繡品或蘇式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