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作《春秋》,亂臣賊子懼”是為什么?

熱心網友

先賢孟子曾經說: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為什么說“孔子作《春秋》,亂臣賊子懼”?春秋時代,諸侯挾持天子,大夫放逐諸侯,家臣反叛大夫,所有的人都在瘋狂地追逐著權力,又都在追逐權力的過程中喪失了權力。“《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象征著“周文”的等級森嚴的禮樂制度此時已經幻為美好的回憶,取而代之的是霍布士所說的“人與人爭”的可怕的自然狀態。那是一個“文明”退位、“偽文明”得道的時代,人心中原始的動物本能獲得了解放,披著“文明”外衣不動聲色地將人類召回文明創辟之前的黑暗世界。滄海橫流之時,孔子編定春秋,寓說理于敘事之中,體現出來的褒善貶惡的政治理性,成為了后世所流傳的“春秋大義”。希望借此提供“歷史經驗”,警戒后人。這個東西后來人們稱之為“春秋筆法”。《春秋》面世之后,世間有無數“微言大義”的論者,更有眾多“成仁取義”的志士,讓歷代“亂臣賊子”為之卻步。概括一下,是“春秋大義”震懾了亂臣賊子,是“春秋筆法”刺痛了亂臣賊子,這就是文化的力量,輿論的力量。。

熱心網友

現在流傳的都是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梁谷傳三種版本吧。

熱心網友

你知道春秋寫的是什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