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怎么寫??哪有這類文章可抄?

熱心網友

    眾所周知,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整個基礎,是馬克思賴以闡明剩余價值的來源和本質,從而是創立剩余價值理論聯系實際最根本的依據,而剩余價值理論則是馬克思經濟理論的基石。正是有了馬克思的剩余價值理論,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才第一次真正被揭露出來;正是由于以剩余價值理論為依據的關于資本主義積累一般規律的分析,資本主義必然被社會主義所替代的歷史規律性才第一次獲得了科學的解釋。誠如恩格斯正確地指出的,剩余價值理論“這個問題的解決是馬克思著作的劃時代的功績。它使明亮的陽光照進了經濟學領域,而在這個領域中,從前社會主義者像資產階級經濟學家一樣曾在深沉的黑暗中探索。科學社會主義就是以此為起點,以此為中心發展起來的”。   馬克思強調指出:“分析經濟形式,既不能用顯微鏡,也不能用化學試劑。二者都必須用抽象力來代替。”當然,運用抽象力來分析經濟現象決不是意味著抽掉實際內容,恰好相反,科學的抽象正是把直觀和表象加工成概念這一過程的產物,而從表象中的具體達到概念上的抽象的規定,又將“在思維行程中導致具體的再現。”馬克思正是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所表現出來的“龐大的商品堆積”中抽象出商品價值這一范疇的。因此,盡管商品價值似乎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它是客觀存在的,它體現在商品的交換關系中,命名商品之間的交換發生等量關系,這就是凝結在商品中一般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或抽象勞動。如果沒有這個共同物,那就難以闡明商品之間的交換所表現出的等量關系的最后原因。價值概念的重要性也正在于此。   價值范疇還具有更深刻的含義。它體現著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社會關系,成為商品生產的特有范疇、一個歷史范疇。這就是說,只是當勞動產品成為商品時,人類勞動才表現為價值。因此,無論從邏輯上看還是從歷史上看,價值總是先行于價格的。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只滿足于市場現象或價格的直觀感覺,這樣就必然把隱藏在市場現象后面的實質性東西視為神秘莫測。對于這種膚淺的觀點,馬克思早就批評道:以為勞動價值論好像是“奇談怪論”,“有悖于日常經驗”,“但是,地球圍繞太陽運行以及水由兩種易燃氣體所構成,也是奇談怪論了。日常經驗只能抓住事物誘人的外觀,如果根據這種經驗來判斷,科學的真理就總會是奇談怪論了。”這就清楚地告訴我們,在對商品交換這種普遍的經濟現象的分析過程中,我們不能只根據“日常經驗”來判斷某種解釋是否合乎情理,而必須探尋各種形式的內在聯系,揭示事物的本質,才能得出正確的科學的結論。   最近,美國經濟學者D·K·弗利也肯定:“馬克思提出了勞動、價值和貨幣的一種統一理論,其中勞動是價值的實體,而貨幣卻是價值的表象”;“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既是剝削論,又是貨幣論,但首先一點也不是相對價格論”。   我國一代宗師陳岱孫教授早就寫道:“馬克思批判地繼承和改造了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勞動價值論。他確立了價值作為商品經濟的一個最重要最根本的范疇。他明確了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間存在的對立統一的關系;指出使用價值是交換價值的物質承擔者。在考察交換價值時,他第一次把價值從交換價值抽象出來。馬克思首創了勞動二重性的理論,指出具體勞動創造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創造價值;抽象勞動創造新的價值,具體勞動則實現包含在生產資料和原料中原有價值到新商品的轉移,這就徹底批判了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把資本說成和勞動一起創造價值的辯解企圖”。“馬克思在從交換價值抽象出價值的基礎上,論述了價值形式:由簡單形式到其擴大形式,再到其一般形式,最后到其貨幣形式;解決了古典派所不能解決的商品如何變成為貨幣的問題”。“馬克思指出了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價值已以生產價格的轉化形態發生作用。……馬克思在闡明剩余價值如何轉化為利潤、利潤如何轉化為平均利潤之后,在價值規律的基礎上,說明了在這一新條件下,市場價格不再圍繞著價值波動而圍繞著生產價格波動”。   岱老所概括的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的基本內涵,很有助于今日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如何使理論密切聯系實際,深入思考,系統探究,對堅持和發展馬克思的科學勞動價值論拓寬思路。   當前我國學術界十分重視深化對勞動和勞動價值理論的研究和認識,許多學者提出的論點和見解,頗有深入研究和創新認識,從而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 這是令人欣悅的現象。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深化對勞動和勞動價值理論的研究和認識,我們首先需要全面地、準確地理解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的科學性——它是資本主義制度的“生理解剖學”。然后,面對當今世界經濟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如建立在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基礎上的資本主義也在發生變化,經濟全球化的進程正迅速加快,科技進步突飛猛進,從工業化正轉向信息時代,特別是我國正為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而奮迅前進等),我們必須結合這些新的實際,深化對馬克思的科學勞動價值理論的研究,并使其與時俱進的發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認認真真地、切切實實地做到既在任何時候都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不動搖,又是克服教條主義,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具體實際相結合,從而進一步發展馬克思主義;而且與此同時,還確確實實地弘揚了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相統一、理論與實際相聯系的馬克思主義學風。否則,我們將會走向邪路,不是深化對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的研究,而是把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庸俗化或否定了!如果重溫一下政治經濟學史,我們不難發現,今日國內外有些學者對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的誤解或曲解所導致非難,似曾相識在一百至一百五十多年前的當年阿!   為何如此呢?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鄧肯·K·弗利(Duncan K· Foley)最近說得對:“考慮任何理論和勞動價值論及其對它的許多詳細解釋的關鍵問題,在于要理解這個理論所意圖回答的什么論題。對勞動價值論的討論存在很多混亂和沒有一致意見似乎是參議者關于這個問題的各種各樣立場未能作出明確的追溯”。 下面,就是現在出現的如下六種“深化”對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的研究和認識:   (1)有人公開宣稱,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是“流氓論”,即是利用勞動價值論煽動工人和流氓無產者一致起來反對資本家,于是勞動價值論為“造反有理”提供了根據。   (2)有人著書立說斷定,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是“禍根”論,因為據說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是長期存在的極左思想的一個深層次思想來源。”   (3)有人發表《勞動價值論:包袱還是翅膀》一文,斷言勞動價值論是多余的包袱,應予以拋棄,即所謂勞動價值論是“包袱論”。   (4)有人聲稱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是“失敗論”,因為據說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發展前景的估計和判斷的失誤的深刻原因就在于勞動價值論的偏頗。既然如此,還講勞動價值論,豈非過時了嗎?!   (5)所有生產要素(不只是三要素,四要素,乃至五、六、七、八等要素)共同創造價值論。否則,進入新世紀和新技術發達時代,還堅持馬克思勞動價值論一元論,那將“肯定被認為腦子出了問題”,而且“聰明的馬克思、恩格斯也會在墳墓里發笑”。   (6)有人提出,對勞動價值論要徹底改造,其中包括歷史使命、方法論、理論體系、價值和剩余價值概念等都必須徹底改造。   以上六種“理論深化”,無論哪種,都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化為烏有了,都是不正確的。 。

熱心網友

直接搜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