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名字的由來及興起時間,最初作用是什么?后來和現在的作用是什么,它穿越哪些省、市、自治區?請大蝦告訴我。

熱心網友

"Silk-road"、"絲綢之路"或"絲路",最初出現在一位來過中國六次的德國地理學家里?;舴遥≧ichthofen)所著的地理書籍《中國》(1877年)一書中。該書在第一卷后半部分詳細記述了東西方交通的歷史,并首次將這條東西干道稱為"絹之道"。后經德國人赫爾曼(Albert。Herrman)所著的《中國和敘利亞間的古代絲路》(1910年)定名為"絲綢之路"(silkroad)。后來的研究者們把"絲綢之路"的概念擴大到整個古代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路線。公元前二世紀前后,也就是秦末漢初之際,活躍于漠北蒙古草原地區的匈奴勢力空前強盛,不僅威逼西域諸國屈服,而且在白登地區大敗御架親征的漢高祖劉邦。其后,西漢經過四十年的"文景武治",國力大盛。到了漢武帝劉?厥備潛柯磣?,名将辈秤z筆咳繚?,磪矡退覛g渭實睦貳:何淶凼且晃瘓哂行鄄糯舐緣牡弁酰迷督喚サ惱鉸運枷耄喚鍪購撼缶坊饜倥迫縉浦瘢蠱湓抖菽?,同时开创了连结刨M欠僑薜乃砍裰罰男戳蘇鋈死嗟奈拿鞣⒄故貳?絲綢之路總長7,000多公里(14,000多華里),從公元前二世紀到十五世紀,將古老的中國文化、印度文化、希臘文化與波斯文化聯結起來。除了將最重要也是最大量的絲綢傳到西方外,還有桑蠶技術、火藥、指南針、冶銅術、造紙術、印刷術等等通過這條路也先后傳到中亞、伊朗、羅馬等地。同樣的,西方及中亞的物產、佛教、景教(基督教的一派)、伊斯蘭教、天文、歷法、數學、醫學、音樂、美術等也傳入中國。絲路是以中國為起點的一條中西交通大動脈,是中國國力最強盛時代向外擴張的主要途徑,也是中國文化輸出、中西文化交流、貿易交流的主要路線。絲路是以中國為中心向外輻射發展的路線。除了主要向西發展外,也向南發展到印度半島和南洋各地,向東發展到朝鮮半島,并渡海到日本。日本文明受絲路的啟迪最大,可以說日本文化史正是通過絲路才引進大量中國和西方的文化。日本人藤堂明保(FUJIDOUMEIHOU)曾寫著"東都洛陽與西都長安是中國三千年歷史中心的兩個古都,其中尤以公元前后的漢代與公元七至十世紀之間的唐代,在這東西古都綻開了亞州文明的花朵。"日本曾派遣了十幾次的"遣唐使"來訪。從數千里之遙的西方,傳來佛與佛教藝術到中國兩古都洛陽與長安,由此東西文明相融合。然后,經由朝鮮半島或經由海路波及于日本的奈良與京都。上下千余年光耀史冊的絲路,其中大半時間是以長安為中心,向外輻射出漢唐的光輝。絲綢之路,它并非只有一條。因朝代不同、西去目的地不同,而有若干條。但主要線路有三條:沿天山山脈北側的是天山北路;沿天山山脈南側的是天山南路;沿昆侖山脈的是西域南道。這三條路由北至南依次稱為北道、中道及南道。北、中、南三路在新疆樓蘭之前基本上呈現為一條路線:西安-蘭州-河西走廊-武威-張掖-酒泉-敦煌-玉門關(陽關)-樓蘭。北道:樓蘭-吐魯番-哈密-烏魯木齊-伊寧-伊犁-西去里海沿岸;中道:樓蘭-庫車-阿克蘇-喀什-西去伊朗并沿地中海沿岸至羅馬;南道:樓蘭-且末-于闐-莎車-南至印度,西南去阿富汗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