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柴米油鹽,雞蛋,肉類一直上漲都未掉過價。。。。。。明年是保持現有水平還是繼續上漲呢???

熱心網友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12月28日的有關報告指出,2005年物價上漲壓力依然難以明顯減弱,居民消費物價指數上漲4%,和今年基本持平,其中翹尾因素影響價格上漲約1。1個百分點?! 蟾娣治稣J為,考慮到物價的滯后影響、價格傳導有所改善、宏觀調控的持續作用、國際石油價格變化以及國家有可能調整公用事業和部分服務價格等因素,2005年物價上漲將難以明顯降低?! 蟾骖A計,2005年糧食和食品價格再次出現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不大,CPI持續上漲的壓力明顯減輕。我國及世界糧食均出現了豐收的形勢,糧食價格將處于較為穩定的時期?! 〉?,政策性調價因素將對價格上漲產生壓力。近期,各地上調公共服務價格的措施有所增加,與生產和生活密切相關的水、電、燃料、交通運輸價格都有一定程度的上漲,成為總體價格水平上升的誘因之一,將使物價回落面臨不小的阻力?! 蟾骖A計明年房地產價格會繼續上升,房地產價格穩中趨升與物價上漲形成互動。房地產需求過旺、價格上漲將使房地產業預期利潤率上升,社會資金更多流入房地產開發,房地產投資過快將刺激鋼材、水泥等建材價格堅挺,部分城市已經形成嚴重的房地產泡沫,因此必須有效控制房價上漲的勢頭?!剑?005年我國物價走勢預測(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一輪經濟擴張期,今年以來,我國物價總水平處于高位。7、8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達到5。3%,是1997年以來的最高值,9月份以后開始回落,1-1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上漲4%。從構成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八大類商品看,1-11月份,食品價格上漲10。4%,拉動居民消費價格上漲3。5個百分點,其中糧食價格上漲27。6%,拉動居民消費價格上漲0。9個百分點,食品價格上漲對居民消費物價上漲貢獻度高達90%。居住類價格上漲4。8%,拉動居民消費價格上漲0。6個百分點,對居民消費物價上漲貢獻為15%;煙酒及用品、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略有上升;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價格繼續下跌。生產資料價格持續回升,1-11份上漲幅度達到14%。2004年物價上漲主要表現為糧食和原材料等中間投入品價格上漲,剔除糧食和石油價格上漲的因素,核心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并不高,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并沒有順暢地傳導到消費品生產環節,這與過去我國多次出現的全面、大幅度物價上漲有著本質的區別,因此,2004年的物價上漲是局部性和結構性的。 隨著以抑制投資過快增長為主要目標的宏觀調控措施效應的顯現和世界經濟由強勁回升轉向平穩增長,從今年第二季度起,我國經濟在高速運行中出現了平穩回落的趨勢,1-3季度,GDP分別增長9。8%、9。6%和9。1%,預計4季度增長8。7%,全年增長9。3%。2005年,我國經濟增速將回落至8。5%,經濟增長在潛在經濟水平的下限運行,需求拉動型物價上漲動力不足。但物價相對經濟增長是滯后指標,在我國,價格相對于經濟增長存在約1年左右的滯后期,也就是說在經濟擴張一年左右后,物價開始由低位上漲;經濟收縮約一年左右后,物價會達到峰期??紤]到物價的滯后影響、世界石油價格上漲帶來的輸入物價上漲以及國家有可能調整公用事業和部分服務價格,2005年,物價上漲仍有一定的壓力,預計居民消費物價指數上漲4%,和2004年基本持平,其中翹尾因素影響價格上漲約1。1個百分點;生產資料價格上漲8%左右,其中翹尾因素影響價格上漲約3個百分點,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幅度比上年減慢6個百分點。 一、糧價上升和投資高漲是2004年物價上漲的主要驅動因素 1、糧食供求關系發生轉折性變化導致糧價上漲 1999-2001年我國糧食連續3年減產,3年共減產5965。8萬噸。2002年糧食產量出現恢復性增長,總產量為4。57億噸,比上年增產442。1萬噸。但是2003年我國糧食又減產了約2550萬噸,減產幅度高達5。6%,產量僅為4。31億噸,是199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雖然糧食4年減產,但由于前期糧食庫存量較多,到2003年年中,糧價連跌了6年。 隨著糧食的減產和我國糧食庫存大幅度減少,到2003年年中,國內糧食供不應求的矛盾開始顯現。與此同時,世界糧農組織報告2003年全球糧食庫存處于1996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國際糧食市場價格也大幅上漲。這種狀況根本上改變了人們對糧食市場的預期,2003年拉開了近6年來糧食價格首次全面上揚的序幕。由于糧食需求的剛性,進入2004年以來,在第一季度糧食供給沒有增加的情況下,加之對夏糧播種面積減少可能導致夏糧繼續減產的預期,糧食價格繼續延續去年8月份以來的上漲勢頭,糧食價格的大幅上漲又帶動了肉、禽、蛋、水產品等其他食品價格的上漲,推升了食品價格上漲。 隨著夏糧和早稻增產,秋糧豐收在望,全年糧食產量9100億斤的預定目標完全可以實現的預期出現,進入5月份以后,糧食價格趨向穩定。但全年糧食產需仍有500億斤左右的缺口,其缺口只能通過庫存調節和增加國外糧食進口進行彌補。2003年末全國國有糧食總庫存(包括中央儲備糧、地方儲備糧和國有糧食經銷企業庫存)為3607億斤,目前維持在3000億斤水平,糧食總庫存已經降至歷史高位的一半左右,這就決定了當前糧食價格不會出現持續下降的趨勢。這次糧價上漲是產銷變化的結果,是糧價的合理回歸,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2、投資高增長帶動能源、原材料價格持續上升 進入新一輪經濟擴張期后,房地產、汽車、鋼鐵、水泥、電解鋁、紡織等行業投資增長過快,2003年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55666億元,比上年增長27。7%,扣除物價因素后實際增長25%,僅次于1992的25。2%和1993年28。8%,形成了改革開放以來第三個投資增長高峰。今年一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3。0%,再創投資增速新高。投資的高速增長和重工業的高速增長,使得資源供給趨于緊張,導致能源、原材料價格迅速攀升。2003年生產資料價格比上一年上漲8。1%,為1994年以來的最高漲幅。到2004年5月,生產資料價格漲幅達到峰值。 面對投資過快增長,從今年4月開始,中央政府加大了抑制投資的力度,提高了鋼鐵、電解鋁、水泥、房地產開發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資本金比例,深入開展土地市場治理整頓,加強信貸投放管理,全面清理固定資產投資項目,這些新出臺的政策措施對投資過快增長起到有效抑制作用。1-10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9。5%,鋼鐵、水泥、有色等重點控制行業投資增速大幅回落。隨著投資降溫,生產資料價格漲幅從4月份的最高值16%降至7月份13。3%。但固定資產投資在建規模仍然較大,投資品價格絕對水平從7月份又開始回升。 3、國際市場價格上升對國內價格上升的影響 自1997年以來,我國和世界生產資料價格指數的走勢出現十分吻合的現象。隨著我國貿易依存度逐年走高,我國大宗原材料價格的波動,既受國際供求因素影響,又受國內供求因素影響,出現國內外價格聯動效應。2003年以來,世界經濟形勢持續好轉,美、日、歐等主要經濟體復蘇步伐加快,市場需求進一步活躍,動蕩的國際環境也拉動國際市場商品價格總體水平持續上升。由于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對國際商品特別是初級產品需求大量增加,石油、鐵礦石、鋼材和糧食等產品的進口數量不斷增大,國際市場供求關系通過價格傳導機制逐漸影響到國內市場,國際市場價格上漲帶動了國內相關商品價格進一步上升。以石油為例,去年我國的石油消耗量達2。5億噸,其中進口石油9112萬噸,消費量和進口量均居世界第二位,石油進口依存度達35%,今年進口量和進口依存度進一步上升。我國對進口原油依賴性提高增加了石油價格對我國物價總水平的影響程度。今年以來,隨著國際石油價格的上漲,我國3次提高了成品油價格。 4、加工工業供過于求的市場環境決定了上游價格向下游價格傳導難度加大 在我國各類價格的變化過程中,生產資料價格是先導指標,生產資料價格上漲通過成本推動在半年左右的時間內推升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再經過3個月左右的傳導,帶動零售環節工業消費品價格上升。我們利用國家信息中心開發的《中國多部門價格模型》測算,2003年生產資料價格上漲8。1%,通過成本推動應推升工業消費品價格上升3。5%左右,從而拉動居民消費物價指數上升1。5%。但目前,我國工業消費品生產能力明顯大于消費能力,制約了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向消費物價的傳導,使得上游價格上漲傳導到最終的消費領域的難度增加,程度減小,時滯延長。商務部對2004年消費品市場主要商品供求排隊分析報告顯示,下半年我國600種主要商品中,供求基本平衡的有154種,占25.7%,比上半年增加2.7個百分點;供過于求的有446種,占74.3%,比上半年減少了2.7個百分點,沒有供不應求的商品。面臨供給過剩、需求平穩的格局,多數生產加工企業只能通過自身消化或降價促銷的方式開展競爭,或通過加強管理、采用新技術、開發新產品等措施,實現最大程度的內部消化,來擴大市場份額。汽車、家電、通訊等工業消費品市場價格,不但沒有因為鋼材等上游產品價格上漲、成本增加而提高價格,反而出現不升反降現象。 5、基數因素導致在統計上表現為物價上漲過快 近3個月價格漲幅較大,與去年價格翹尾因素在這幾個月表現得較為集中有關。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測算,6、7、8、9月翹尾因素分別為3。9、4。5、3。7和2。6個百分點,到第四季度價格翹尾基本消失,影響居民消費價格僅為0。7%。 上述分析表明,當前,我國物價上漲是局部的、結構性的,主要表現在糧食和能源與原材料等中間投入品的價格上漲。剔除糧食和油價的因素,核心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增長并不高,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并沒有順暢地傳導到消費品生產環節,這與過去我國多次出現的全面、大幅度上漲的物價上漲有著本質的區別。說明我國加工工業生產能力十分強大,過剩狀況仍相當嚴重,以控制需求總量、抑制通貨膨脹為主要調控目的貨幣政策不能有效控制物價上漲,“有保有壓、區別對待”的結構性調控措施十分必要。 二、潛在經濟增長能力大于現實經濟增長水平,2005年物價總水平呈現平穩態勢 2002年年底開始的新一輪經濟擴張是在我國生產能力過剩、大部分商品供過于求的背景下發生的。1998年開始連續7年的積極財政政策在拉動投資增長、刺激內需的同時,也形成了龐大的生產能力,從經濟增長核算的角度分析,目前我國潛在經濟增長速度在9。5%左右,而2003年我國實際經濟增長率9。3%,2004年1-3季度經濟增長9。5%,潛在經濟增長速度與實際經濟增長速度基本一致,因此我國沒有出現1988-1989年和1992-1993年那樣的需求拉動型大幅度通貨膨脹。但由于我國的生產要素沒有在各個部門得到有效均衡的配置,在總體經濟供求基本平衡的情況下,一些部門產能過剩的同時伴隨著另外一些部門需求過剩,突出表現為能源、原材料和糧食價格大幅度上漲,而工業消費品價格下跌,總體上物價上漲比較溫和,屬于結構型通貨膨脹。隨著以抑制投資過快增長為目標的宏觀調控政策效果的顯現,2005年,我國實際經濟增長8。5%左右,將在潛在增長水平之下運行,不會出現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但成本推動性通貨膨脹壓力加大,價格總水平保持穩定,居民消費物價指數上漲4%左右,和上年基本持平。 1、糧食供不應求的局面緩解,食品類產品價格基本穩定 2005年糧食價格同比增幅仍將保持一定的水平,但不會出現2004年大幅上漲的局面。首先,保證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仍應是2005年我國經濟工作的重點,國家將繼續落實農業稅減免政策,完善對種糧農民的直接補貼政策,擴大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的資金規模和覆蓋范圍,鞏固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成果,構建國家扶持糧食生產的長效機制。我國糧食生產潛力較大,只要農民種糧積極性提高,明年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完全可以期待。其次,市場炒做因素減弱,國家整頓市場秩序,深化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加大宏觀調控,流通領域中放大糧食需求促進價格上漲的動力減弱。三是目前糧食庫存較為充足,目前糧食庫存維持在3000億斤水平,國家糧食儲備尚有較大的調節余地。四是糧食價格翹尾因素基本消失。五是2004年世界糧食豐收,世界糧食庫存增加,世界糧食價格出現下降趨勢。但我國糧食供需仍存在缺口,2005年中國糧食消費在4。8-4。9億噸,糧食產需缺口1000-2000萬噸,只要糧食供求有缺口,仍有可能促使糧價走高。2005年糧食和其他食品價格會穩中略升,對居民消費價格上漲的影響大大減小。 2、生產成本壓力加大,工業消費品價格指數由負轉正 目前,下游企業消化成本上漲的能力減小,工業消費品生產企業利潤增長出現減慢的趨勢,企業破產兼并增加,過剩生產能力得到消化;工資偏低已經導致一些地區出現“民工荒”,工資上漲的壓力開始顯現。因此,一旦加工工業生產能力得到壓縮,工資增加,上游產品價格上漲就會順暢傳導到下游產品,帶來物價全面上漲。2005年,由于生產成本加大、工資會提高,上游產品價格上漲向下游工業消費品傳導的趨勢將比較明顯,工業消費品價格水平會由負轉正并成為居民消費價格上漲的重要因素。 3、公用事業和服務價格將繼續上升,上升幅度大于2004年 2005年,政策性調價因素影響公用事業和服務價格上漲,將可能成為拉動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的因素。由于各地公用事業和服務價格上調受到政策制約,使各地上調價格措施出臺的時間后移,因此后期價格上漲的潛在壓力增大,對今后的價格總水平上漲將產生壓力。同時,調整水、電、燃料等資源性價格也是通過價格杠桿解決我國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生產方式的根本舉措,是樹立科學發展觀的客觀要求。 我國公用事業中水價、電價、學費等均存在較大的漲價壓力,公交運輸、有線電視費等也有漲價的動力。從發展趨勢來看,許多城市已經將水價上調納入了既定的調價方案,明年水價上升是必然的趨勢;在煤炭價格上漲、電煤價格放開之后,發電成本大幅度上升,而近年電力緊張的現狀和趨勢也為明年電價的上調提供了良好的市場條件,明年電價上調順理成章。水、電作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其價格的上漲影響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加之各地學費、公交運輸費用等上調,將影響到價格總水平的上升。投資的高增長以及重工業增長過快,鐵路運輸將繼續緊張。成品油價格的上漲,使公路與水運運輸成本增加,加之全國范圍內的治理公路超限運輸,運輸價格會有所上升。 4、投資增幅回落,生產資料價格漲幅趨緩 2005年我國生產資料市場將繼續保持活躍,生產資料價格也將延續2004年上升的態勢。由于2005年投資增速有所放慢,生產資料價格上升的基數提高,2005年生產資料價格上升的幅度將明顯小于2004年。從主要品種看,煤炭產能短缺,價格會繼續上漲。我國的煤炭產能建設嚴重滯后,造成煤炭短缺。煤炭供應不足又是缺電的一個重要原因,當前我國60%以上的煤炭都用于發電,煤炭價格提高會給電價帶來壓力。由于前期投資規模過大,明年鋼材和有色金屬會形成較大產能,價格趨于穩定。石化產品的價格會因石油價格趨降而有所降低。初步判斷,2005年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幅度大約在8%左右,其中采掘工業和原料工業生產資料價格將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加工工業生產資料價格將出現小幅的補漲,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繼續回升。 5、多種因素共同作用,房地產價格穩中趨升 1-10月,全國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為2758元/平方米,同比上漲11。7%。其中,商品住宅平均銷售價格為2566元/平方米,同比上漲10。2%。部分城市房價上漲幅度超過20%,已經引起當地群眾的嚴重不滿。 房價大幅上漲的主要原因,一是儲蓄負利率導致貸款買房自住的人增多,買房后準備出租房屋“以房養房”的投資需求增大,買房后倒手賣出的投機需求也增大,購房需求短期內過快增大抬高了房價,房價上漲反過來又進一步刺激購房需求增加。二是宏觀調控中對土地和信貸的控制使群眾產生商品房供給將減少、房價將上升的預期,推升了房地產價格。三是土地價格的持續上漲直接推動了房價上漲。今年二季度地價平均漲幅達11。5%,尤其是一些大中城市,地價大幅上漲,其中,杭州同比上漲81。3%,南昌上漲36。7%,上海上漲24。8%,沈陽上漲24。7%,天津上漲21。6%。第四,鋼材、水泥等主要建筑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上漲,使企業開發成本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房價的上調壓力。 上述幾個原因不會在短時間內消除,2005年房地產價格會繼續上升。房地產需求過旺、價格上漲將使房地產業預期利潤率上升,社會資金更多流入房地產開發,房地產投資過快將刺激鋼材、水泥等建材價格堅挺,部分城市已經形成嚴重的房地產泡沫。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房價上漲的勢頭,房地產泡沫的破滅將帶來較大金融風險,并影響到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 6、國際市場價格持續上漲,對國內市場價格的影響加大 2004年以來,國際初級產品價格連續上升。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編制的主要反映國際市場初級產品現貨價格水平的中價國際A指數1-10月平均比去年同期上升30。02%;反映期貨價格水平變化的中價國際B指數1-10月平均比去年同期上升31。14%。在農產品價格開始出現下降的同時,能源和主要工業原料價格繼續上漲,期貨價格升幅高于現貨價格。今年石油價格連創新高,10月份曾突破55美元/桶。由于國際政治經濟秩序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目前的石油價格仍處于高位上。初級產品價格變動可通過三個主要途徑影響我國的物價變化并對我國經濟產生影響。首先,其價格直接推動我國物價上漲,這是輸入性通貨膨脹;其次,因進口價格提高,我國生產環節成本隨之提高,產生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第三,物價上漲帶動工資、利率、租金等上漲,生產成本提高,引發產品價格全面上漲。 近年來,我國能源、原材料對世界貿易的依存度不斷上升,2003年我國對原油、鐵礦石、氧化鋁的對外依存度分別達到35%、36%和46%,鎳和天然橡膠的對外依存度更是高達55%以上。由于這些產品的國際價格恰逢周期性峰值的位置,從而導致我國進口量在增長的同時,進口額以更大的比例增長。由此帶來的價格傳遞效應對我國總體物價水平產生不小的沖擊。 。

熱心網友

長見識了。網上答案很多。

熱心網友

只能長不能跌.

熱心網友

熱心網友

就算不漲,也難掉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