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象和音速有關。

熱心網友

馬赫數,也稱“馬氏數”、“M-數”,因奧地利物理學家馬赫而得名。飛行器在空氣中的運動速度與該高度遠前方未受擾動的空氣中的音速的比值,稱飛行馬赫數。氣流速度與音速的比值,稱氣流馬赫數。如果流場中的各點速度不同,那么某一點的流速與該點音速的比值稱為當地馬赫數(局部馬赫數)。馬赫數是一個無量綱的數。馬赫數越大,介質的壓縮性的影響越顯著。當飛行器當地馬赫數M達到1時,形成激波,造成所謂“音障”。當地馬赫數M小于1而接近1稱“亞音速”,當地馬赫數M大于1稱“超音速”。   音速,也稱“聲速”,是聲波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它同介質的性質和狀態(如溫度)有關。在0℃時,海平面空氣中音速為每小時1192.9千米,每升高1℃ 音速約增加每小時2.16千米。水中音速約為每小時5184千米。鋼鐵中音速約為每小時1.8萬千米。   由此可見,馬赫數和音速不能混為一談,馬赫數也不能簡單地換算成“每小時××千米”,因為在不同氣象條件下、在不同高度,音速是不同的,所以同一速度在不同氣象條件下、在不同高度,馬赫數是不同的。從馬赫數可以十分清楚了解飛行器速度的狀況———是亞音速,還是超音速,甚至是高超音速。因此,有時用馬赫數表示速度的大小是很合適的。   應該指出的是,現在不少報刊說“這種飛機的速度可達到×馬赫”或“這種飛機的速度可達到×M”。這種表述是不正確的,因為馬赫數是無量綱的。正確的表述是“這種飛機可達到馬赫數×”或“這種飛機可達到M-數×”,或者干脆寫作“這種飛機可達到M×”。 。

熱心網友

  在空氣動力學中,音速只與氣體的種類和其溫度有關,與壓強無關,而馬赫數是飛機飛行速度與周圍大氣環境的音速之比。對與飛機來說,這個氣體就是空氣,溫度卻隨高度而變化。因此,就算“馬赫數”一樣,在不同的高度下實際的速度也不同;在同一地點,氣溫不同時,1馬赫所代表的速度也不同。因此不能一概而論。  比如,海平面,氣溫攝氏15度,音速為341米/秒,合1227.6千米/小時,此時2馬赫為2455.2千米/小時。  高度10千米,氣溫零下50度,音速為300米/秒,合1080千米/小時,此時的2馬赫為2160千米/小時。

熱心網友

1馬赫就是一倍光速,是每小時1224千米

熱心網友

同意樓上意見

熱心網友

1馬赫=每小時1126公里.

熱心網友

馬赫是空間的音速單位.一馬赫即一倍音速,約等于1080千米/小時.

熱心網友

對于一般的飛機而言,高度不同,氣候和環境的不同,則"超音速"的定義不同..

熱心網友

“馬赫”與“音速”當然是兩個概念,但現在空軍常說的“馬赫”就是指飛機的飛行速度達到或超過“音速”的約定俗成的術語名詞。如一點八馬赫、二點三馬赫、零點八二馬赫。

熱心網友

我看到一篇報道是這么說的每小時11260公里 美超音速飛機創新紀錄 湖北日報 (2004-11-18)  據新華社華盛頓11月16日電美國宇航局研制的X-43A超音速實驗飛機,16日下午成功完成了速度約為10馬赫(即每小時11260公里)的試驗飛行。這一速度創下了新的世界紀錄。試飛的目的是用以檢測其研制的超音速燃燒沖壓式噴氣發動機,這種發動機技術能用于開發超音速導彈、飛機和可重復使用的航天器,有可能實現15馬赫的最高速度。 由此可知1馬赫=每小時1126公里,大概是一倍音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