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全面地介紹數學的教學特色

熱心網友

紀老師小學數學教學的特色  紀老師用現代教學理論、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和現代腦科學研究成果來指導教學研究。她從小學生的生理特點、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出發,探索教和學的有效途徑,在繼承和發揚小學數學教育的優良傳統和方法的基礎上,吸取國外的先進教學理論和符合我國實際的教學方法,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思想、教學組織、教學方式和方法的研究,形成了自己的教學特色。  什么叫特色?特色是指“格外突出的風格和特點”(參見《新華字典》〔1988年修訂版〕,商務印書館,1996年5月第26次印刷本)。  筆者根據觀摩紀老師的課,閱讀紀老師總結的研究成果和其它有關材料,我認為紀老師的小學數學教學特色可概括為:創設樂學氛圍,激發學習興趣,注重方法策略,講究教學藝術,培養學生全面素質。現分述如下:(一)愛學生,講民主,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使課堂成為學習的樂園  一般地講,初入小學的兒童都有愛學、學好的愿望,正如原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的那樣:“剛剛開始學習就不想學的兒童是沒有的,也不可能有。”但是,兒童入學后,由于教師的態度、教學的方法存在問題,有些學校的新生很快就產生厭煩的情緒,逐漸遠離教師,甚至發展到與家長、老師對立,討厭學習數學。紀老師多年專教低年級,她教的班卻截然不同,學生從入學到離開紀老師,學習步步提高,學習積極性越來越高,學習習慣逐步養成。我聽過她一年級第一學期“10的認識”研究課、一年級下學期“100以內加減法”復習課、二年級“表內乘除(二)”復習課;90年代又聽過她的“有余數除法”研究課。這些課是她在不同時期不同的班教的,但是,學生的表現都是專心聽課、積極舉手發言、回答問題聲音宏亮,課堂氣氛親切、熱烈、活躍;下課后許多孩子總爭著把教具、作業本和小黑板送到辦公室,甚至把老師手上的備課本也替老師送回辦公室……在老師的周圍總有一些學生向老師問這問那……這是多么親切、和諧、優良的學習氛圍啊!紀老師曾對學生作過一次書面調查,題目是:你喜歡學習什么功課?寫出你喜歡的原因。調查的結果是:喜歡上數學課的占被調查人數的81%,居所有學科的首位。喜歡上數學課的原因是:(1)數學課特別有趣;(2)老師態度和藹可親;(3)老師每周給我們上趣味數學課。  一次,老師要到區里開會,宣布明天的課不能上了,由班主任老師帶大家做練習。下課后許多同學追著紀老師問:“紀老師,什么時候給我們補上數學課?”學生生怕落了這次課。這說明學生具有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把數學課堂看成了學習的樂園。  紀老師是怎樣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把數學課堂變成學習樂園的呢?我歸納出以下四個原因:1。有“敬業愛生”的思想和行動  “敬業愛生”是北京第一實驗小學校長夏麗駕同志對紀老師的評價,還說紀老師“對教育事業孜孜追求,辛勤耕耘和無私奉獻”。紀老師把對學生的愛融于教學中,通過課堂用親切的語言,嫻熟的動作,歡樂的表情,莊重的姿態把愛傳遞給了學生,使學生體驗到了親切、溫馨、愉快、幸福、期望的感情,并由此產生良好的心境、積極的情緒、愿學愛學能學好的心向,并產生“愛師親師”的行動。這就是教育工作中的“親其師,信其道”、“愛屋及烏”的積極效應。2。特別自然、特別親切的教態  紀老師出于強烈的事業心,在教育工作上總是以飽滿的熱情進行每天的教學工作。她衣著整齊,儀表端莊;語言生動、舉止溫文;滿面春風,微笑教學。我認為這是教師高素質的表現,是她“心靈的反映”,也是教師“以自己的心呼喚學生的心,以自己的‘火’點燃學生的‘火”’,必然使學生對教師產生親切感,并對教師的課堂教學產生愉快的享受、美的享受;“老師和藹可親”,就必然成為學生喜歡上數學課的一個原因。3。民主、平等和友好的師生關系  紀老師努力建立民主、平等和友好的師生關系,努力形成同學之間的團結、友愛、互助關系,這也是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的重要方面。  教學是師生共同參與的信息交流、情感交流的雙邊活動,而教師發揚教學民主,用平等的態度、熱情友好善良的心來對待學生是建立融洽和諧的課堂氣氛的關鍵。  許多教育家都論述過教學中應有良好的師生關系,不要讓學生在驚恐害怕中學習。英國教育思想家洛克(John Locke,1632—1704年)就指出過:“你不能在一個戰栗的心理上面寫上平正的文字,正同你不能在一張震動的紙上寫上平正的文字是一樣的。”這說明師生關系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教學中學生與教師相處交往,只有他們感到“安舒和自由”、“安閑澄靜”時,他們“才能接收新的知識”([英]洛克《教育漫話》,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148、149頁)。紀曉村老師從“敬業愛生”出發,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教學中學生學習既輕松愉快,又嚴肅活潑,效率高;同時樹立“在科學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風氣,只要你計算得正確,你的解法有道理,不論是優秀生還是后進生,教師都給予表揚,同學都一致投以贊揚的目光,向他學習。  如何對待課堂上說錯話、做錯題(包括教師和學生出錯)這是師生關系和同學之間關系的試金石。如果關系不正確,思想不對頭,就可能或漠不關心、或冷眼相待、甚至挖苦諷刺,這樣做都會刺傷人的自尊心、使人感到委屈、影響人的學習情緒;相反,如果以關心、誠懇、幫助的態度來對待學生,學生就會勇于糾正自己的錯誤,大家都會引以為戒,防止類似的錯誤發生,同時還可以教育大家尊重知識,尊重科學,很自然地樹立起民主、和諧、互助的學習氣氛。在這方面紀曉村老師曾多次在向青年教師作報告時談到:課上我注意發揚民主,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允許他們插話。不管老師還是學生只要說話中或板書中有錯誤,都會有人給予糾正。例如,學習“乘法結合律”時,我問:“當幾個數相乘時,我們把什么樣的兩個數先乘,就可以使計算簡便呢?”一個同學答:“兩個數相乘,可以湊成整十、整百、整千……先乘。”另一個同學馬上提意見:“我不同意他說的‘湊成’這個詞,加法才能說‘湊成’,乘法只能說‘乘積是……’。”我馬上表揚這個同學糾正得對,并緊接著把上面的結論重復了一遍。由于不注意,我也說成“湊成了”,一個學生又馬上舉起手來。開始我沒有理他,他仍堅持舉手不放下,我問他有什么事,他說:“老師,您也說成‘湊成’了。”老師立即表示做得對,并誠懇地向大家說聲“對不起”。  紀老師在教學中發揚民主,師生之間、同學之間這樣友愛、團結、互幫互助的學習氣氛,我認為不僅能及時糾正錯誤,同時還能形成良好的待人處事的品德,并在這個基礎上培養愛人民、愛祖國的高尚情操方面起到積極的影響。4。紀老師發揚教學民主,建立良好的學習環境,符合進行創造性教育,培養創造性人才的重要教學原則由于篇幅限制,只能發一半,更多的直接看網址 希望對你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