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提高數學成績?
熱心網友
沖刺階段提高數學復習效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年全國高考數學科試題整體趨于穩定,逐步走向成熟,充分體現了在穩定中求發展、求創新的特點。隨著沖刺階段的到來,教師與學生愈發感到時間的緊迫,需要復習的知識越來越多,時間似乎不夠用,這是很正常的心理。因此,在沖刺階段如何根據所剩時間與第一輪復習狀況,提高復習效率,很值得研究。 筆者認為,在沖刺階段必須重視“四抓四突出”,即一抓平時復習中的薄弱點,突出重中之重;二抓學生思維的易錯點,突出典型問題分析;三抓規范訓練,突出提高解題準確率與速度;四抓《考試說明》與信息研究,突出對課本基礎知識、典型問題的再挖掘。 抓平時復習中的薄弱點 突出重中之重 經過第一輪的全面系統復習,同學們都能較全面系統地掌握高中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但在復習過程中每個學生對每一知識點掌握的程度不一樣,存在的問題也不同,所以,必須在進入第二輪復習時,根據學生實際查一查知識的薄弱點,如果是個別問題,則及時面對面地輔導幫助解決,如果是普遍性問題,則必須對癥下藥,進行有針對性的強化訓練和講評。 分析《考試說明》與近年高考試題可以發現,高考命題內容都以《考試說明》為依據,且重點也大致相同,特別突出數學知識的主干。在代數部分重點考查函數、數列、不等式、三角函數等內容,立體幾何著重考查直線與直線、直線與平面、平面與平面的關系,解析幾何著重考查直線和圓錐曲線,特別是它們的位置關系。因此,很有必要對上述重中之重的內容進行強化與提高,特別是通過一些有針對性的專題復習,提高學生解決綜合性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應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抓思維易錯點 突出典型問題分析 由于學生知識水平、能力的不同,在應用一些概念、性質、定理、公式解題時常忽略解題基本原則,如解對數問題先考慮定義域再變形轉化的原則;解指數不等式先固定底,再取對數的原則;解排列組合混合應用題先組合再排列的原則等。忽略挖掘問題的隱含條件而造成解題失誤的也很多,如正、余弦函數的有界性,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等號成立的條件,等比數列求和公式中對公比q的要求,一元二次方程有解的條件,軌跡中的范圍等都是學生解題中易出現問題的地方。因此必須通過一些典型問題分析,讓學生查找失誤原因,以便對癥下藥,進行有針對性的強化訓練,從而減少失誤率。 抓規范訓練 突出提高解題準確與速度 計算能力是高考四大能力要求之一,也是學生的薄弱環節之一。沖刺階段應突出學生的練習,通過讓學生動手、動腦做題,在解題中提高運算能力。特別要培養學生應用知識正確運算和變形,尋求設計合理、簡捷的運算途徑,根據要求對數字進行估算和近似計算。每次練習都要求學生做到“四要”:一要熟練、準確,它是解題的基本要求;二要簡捷、迅速,這是解題的進一步要求,體現思維的敏捷性和深刻性;三要注重思維過程、思維方式的科學性,在處理數量關系時,能根據題目條件尋求合理、簡捷的運算途徑,還要養成較強的心算和筆算速度,真正做到準確與速度、簡捷與熟練有機結合;四要規范,這是高考取得高分的保證,要防止由于解題格式、過程的不規范而失分,會做的題不出錯。 選擇題、填空題在數學科中的比例較大、分值較高,對高考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準確度和速度都直接影響高考成績,因此,在沖刺階段很有必要強化對解答選擇題、填空題方法的指導。 解答選擇題、填空題審題是關鍵,審題這一關解決了,就可以保證解答既合理又準確。 抓《考試說明》與信息研究 突出對課本基礎知識的再挖掘 《考試說明》是高考復習的指導性文件,復習效果的好壞,很大程度取決于對《考試說明》研究是否透徹。近年高考試題貫徹“總體保持穩定,深化能力立意、積極改革創新”的指導思想,兼顧教學基礎、方法、思維、應用潛能方面的考查、形成平穩發展的穩定格局。 認真鉆研《考試說明》,吃透精神實質,抓住考試內容和能力要求,關注高中數學課程改革進程,吸取新課程中的新思想、新理念,使復習把握教學教育改革的發展方向,就能做到既有針對性又避免做無用功,既減輕學生負擔,又提高復習效益。同時,應及時了解考試中心以及中學教學期刊、高考數學培訓會議等有關最新動態,并結合教學實踐加以研究,從而轉化為課堂教學的具體內容,使最后階段復習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與此同時,要緊扣課本,要突出課本基礎知識的作用,突出課本例題中數學思想方法的挖掘和應用,重視課本習題潛在功能的挖掘與利用。課本知識是幾代人集體智慧的結晶,具有很強的權威性、指導性。第一輪復習許多學生往往拋開課本,因而,沖刺階段要指導學生回歸課本,依“綱”固“本”,挖掘課本的潛在功能,對課本典型問題進行引申、推廣,發揮其應有作用。 總之,高三沖刺階段復習對于提高復習效率起著決定性作用,要根據教學實際、學生實際,認真研究,采取對策,保證每一節課都能有高效益。 2005年高考數學沖刺復習全攻略數學:思想為本 系統訓練 考綱解讀 2005年相對2004年數學高考大綱有一些變化,現分析如下。1、能力考查增添新注解 今年數學高考大綱中更強調考生能力的要求,在思維能力、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方面都增加了新的要求。 思維能力中增添了“數學是一門思維的科學,思維能力是數學學科能力的核心,數學思維能力是以數學知識為素材,通過空間想象、直覺猜想、歸納抽象、符號表示、運算求解、演繹證明和模式構建等諸多方面,對客觀事物中的空間形式、數量關系和數學模式進行思考和判斷,形成和發展理性思維,構成數學能力的主體。”空間想象能力中,添加了“空間想象能力是對空間形式的觀察、分析、抽象的能力。主要表現為識圖、畫圖和對圖形的想象能力。識圖是指觀察研究所給圖形中幾何元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畫圖是指將文字語言和符號語言轉化為圖形語言,以及對圖形添加輔助圖形和對圖形進行各種變換,對圖形的想象主要包括有圖想圖和無圖想圖兩種。”實踐能力中,添加了“實踐能力是將客觀事物數學化的能力,主要過程是依據現實的生活背景,提煉相關的數量關系,構造數學模型,將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并加以解決。”創新意識中,添加了“創新意識是理性思維的高層次表現,對數學問題的觀察、猜測、抽象、概括、證明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對數學知識的遷移、組合、融會的程度越高,顯示出創新意識也就越強。” 2、強調運算能力 考綱除繼續突出對主干知識的考查外,加強了對學生運算能力的考查。運算能力中添加了“運算能力是思維能力和運算技能的結合,運算包括對數字計算、估值和近似計算,對式子的組合變形與分解變形,對幾何圖形的計算求解等。運算能力包括分析運算條件、探究運算方向、選擇運算程序等一系列過程的思維能力,也包括在實施運算過程中遇到障礙而調整運算的能力。” 這一變化顯示,今年對考生運算能力的考查并未降低,并對探究運算方向、選擇運算公式、確定運算程序等提出了更為明確的要求,備考老師宜加強對學生運算能力的訓練。 3、刪去容易題、中等題和難題的比例 去年考綱中,明確給出了三類難度題的界定,即“難度在0。7以上的是容易題,難度在0。4——0。7的試題為中等題,難度在0。4以下的為難題。三種試題的難度比為3:5:2。試卷內容以容易題和中等題為主”。今年的考試大綱只作下列的敘述:“試卷由容易題、中等題和難題組成,總體難度適當,并以中等題為主”。這一改變,對試卷難度的控制提供了較大的空間。 4、取消了數學各題型分值限制 這一規定改變了以往對題型限制過死,高考數學卷一成不變的現象。 5、順序發生變化 將原來“I。考試性質”中第二段“數學學科的考試,要發揮數學作為基礎學科的作用,既重視考查中學數學知識掌握程度,又注重考查進入高校繼續學習數學的潛能。”移至“II。考試要求”的第二段。將原來“II。考試要求”中“II。命題的基本原則”中對“思維能力、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實踐能力、創新意識”等內容的解釋,轉移到“II。考試要求”中“考試內容的知識要求、能力要求和個性品質的要求”中。 6、內容變化 從考試內容上看,在直線部分,過去只考查“斜率”,今年增加了“傾斜角”。刪減的內容包括“立體幾何中了解多面體和歐拉公式”,“對計算器的運用”。考綱中的變動還包括:對“三垂線定理”的考查加強,對其要求由了解改成了掌握。增加了“掌握充分條件、必要條件”等內容;奇偶性的要求有三角函數移到函數;去掉了“用計算器解決三角的計算問題”及對歐拉公式的要求;統計部分考試內容刪除了“總體特征數的估計”;復數的概念、代數表示、幾何意義的要求也由理解變為了解。代數中的函數、數列、不等式、三角基本變換;立體幾何,解析幾何,新課程增加內容中的向量、概率以及概率與統計、導數等主干內容,在近年的高考考點分布中保持了較高的比例。大綱對學科的考查并不刻意追求知識的覆蓋面。因此,考生在復習中要重視“通法”、淡化“特技”,將主要精力放到主干知識的訓練,以及數學基本方法、基本思想的靈活運用上來。配方法、換元法、待定系數法、數學歸納法和數形結合法等常用的數學技能和方法;分析法、綜合法、歸納法、演繹法和反證法等常用的邏輯推理方法;函數與方程、變換與轉化、分類歸納、數形的結合與分離、定常與變化的對立與統一等重要數學思想方法;都屬于數學的通法,常用來檢測考生將知識遷移至不同情境中去的能力,體現高考“以能力立益”的意圖。 考生要特別注意,今年計算能力的考查力度比往年要大一些,在考綱中,對這一能力的表述多了,中心思想是要求考生能夠“在運算當中尋找解題的方法”。另外一個需要留意的是,“以容易題和中檔題為主”這句話的“容易題”這3個字在2005年考綱中被去掉,試卷整體難度會有所提升。其實,即使沒有如此改動,今年的試卷也會比去年難一些,對考生綜合能力的要求會提高。 備考策略 難度加大不必急 高考試卷難度如果加大對每個考生都是公平的。實際上,高考試卷上的所謂難題、綜合題并非難到無從下手。 綜合題往往是一個個基本知識點的累及,所以考生在二輪復習中務必要查漏補缺,把掌握得不好的知識點補上,不能有漏洞、留死角。考生還應留意章節之間的聯系,在解答某種綜合題目時,如果一個知識點不會,整個解答就會卡殼。總之,考生首先要打牢基礎,不要一味啃難題,即使做過很多題,但如果沒有真正掌握其中所蘊涵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考試碰到相同或相似的題時,仍然不會做。只有把知識點掌握好,深入挖掘題目中的思想和方法,概括出某一類題的解題方法,才能從容應對考試。當然,到復習的后期,考生做一些難題也是必須的。此外,對有好幾問的題目,考生不要輕易放棄,第一問和第二問往往不難,要爭取得分。切莫動腦不動手 今年考綱強調加強對學生運算能力的考查。對此,考生應有所準備,不少同學在復習中只盯著題目看,一想出思路、解法就過。其實,“看了就過,不一定能過得去”。比如對解析幾何來說,看到題目,好像也想出方法了,實際動筆做,未必能做得全;在立體幾何的向量法求解中,運算量也不小,只要一個向量的坐標寫錯則全盤皆錯,尤其是特別法向量的求法過程很長,容易出錯。高考時也容易眼高手低:一看題目會做,實際卻拿不到多少分。盯住目標不放松 盯住優化基礎:構建少而精、最好用的基礎知識系統,使基礎知識熟練化和系統化。同學們應該在第一輪的復習時做到優化基礎。 盯住綜合訓練、大眾應用和探究新題:第二輪的復習重點應是綜合訓練,其中注意兩個專題:(1)主干知識綜合專題;(2)數學思想方法專題。這兩個專題應緊密結合進行,總結并提煉數學思想,構建“數學思想方法系統”,使解題策略與方法明確化、系統化。同時用數學思想方法探究應用題和新題型。 盯住邏輯表述:學會數學交流,達到語言轉換、邏輯表述簡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