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數學故事2篇。<一定要把內容寫出來。>大家幫忙找一找。有急用!謝謝。
熱心網友
華羅庚 (2004-02-06) 華羅庚(1910-1985)中國現代數學家,是新中國數學研究事業的創始人,也是中國在世界上最有影響的數學家之一。 1958年華羅庚開始研究把優選法和統籌學應用于工農業生產。他全心全意投入到數學普及工作中去,義無反顧地干了近20年,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從大興安嶺到珠江兩岸,從東海之濱到天山南北到處都留下了他的足跡。曾到過二十多個工礦企業深入生產第一線傳授科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優選法和統籌學的推廣與傳播十幾年來從一個車間、一個村莊迅速傳遍了全中國。1964年寫出《統籌方法平話》和《統籌方法平話及其補充》。1967年著有《優選法》和《優選法平話》。 《統籌方法平話》和《優選法平話》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形象生動的方法使得婦孺都能明白、掌握應用,取得了增加生產、提高質量、降低消耗的效果。華羅庚被譽為“人民的數學家”。這期間,他還與王元教授合作開展了近代數論方法在近似分析上的應用的研究,所取得的結果被稱為“華-王方法”。并用深入淺出的語言寫出了《優選法平臺及其補充》和《統籌法平話及補充》兩本科普讀物,深受廣大中國工人的歡迎。 他精辟地總結了這些年來從事普及數學方法工作的經驗,他提出并解決了普及數學方法的目的、內容及方法。也就是他所說的”三條原則”,即(1)為誰?(2)什么技術?(3)如何推廣? 華羅庚教授在數學領域的研究工作既廣泛又具有開創性,發表論文150多篇,著作10本。1985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華羅庚科普著作選集》,并于北京科學會堂隆重舉行了贈書儀式。 華羅庚還根據中國實情與國際潮流,倡導應用數學與計算機研制。他身體力行,親自去二十七個省市普及應用數學方法長達二十年之久,為經濟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這一期間,他千方百計地探索著數學為經濟建設服務的途徑,在"大哉數學之為用"一文中,他從各個方面,精辟地闡述了數學的用途,他又以非常通俗的語言,在總標題為"數學的用場"的一系列小品文中,介紹了一些有用的數學方法,登在"人民日報上",他精辟地總結了從事普及數學方法工作的經驗,他提出并解決了普及數學方法的目的,內容及方法,華羅庚同志也是我國最早把數學理論研究和生產實踐緊密結合作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 華羅庚被譽為人民的數學家,也是著名的科普作家。 陳景潤 (2004-02-06) 福建福州人,1953年畢業于廈門大學數學系,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主要從事解析數論方面的研究,并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國際領先的成果。50年代對高斯圓內格點、球內格點、塔里問題與華林問題作了重要改進。60年代以來對篩法及其有關重要問題作了深入研究,1966年5月證明了命題“1+2”,將200多年來人們未能解決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大大推進了一步。這一結果被國際上譽為“陳氏定理”;其后又對此作了改進,將最小素數從原有的80推進到16,深受稱贊。 陳景潤是世界著名解析數論學家之一,他在50年代即對高斯圓內格點問題、球內格點問題、塔里問題與華林問題的以往結果,作出了重要改進。60年代后,他又對篩法及其有關重要問題,進行廣泛深入的研究。 1966年屈居于六平方米小屋的陳景潤,借一盞昏暗的煤油燈,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筆,耗去了幾麻袋的草稿紙,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創造了距摘取這顆數論皇冠上的明珠(1+ 1)只是一步之遙的輝煌。他證明了“每個大偶數都是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使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領先地位。這一結果國際上譽為“陳氏定理”,受到廣泛征引。這項工作還使他與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獲得中國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數論問題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遙遙領先。世界級的數學大師、美國學者阿 ·威爾(AWeil)曾這樣稱贊他:“陳景潤的每一項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馬拉雅山山巔上行走。” 陳景潤于1978年和1982年兩次收到國際數學家大會請他作45分鐘報告的邀請。這是中國人的自豪和驕傲。他所取得的成績,他所贏得的殊榮,為千千萬萬的知識分子樹起了一面不凋的旗幟,輝映三山五岳,召喚著億萬的青少年奮發向前。 陳景潤共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 高斯 (2004-02-05) 高斯 (1777-1855),高斯是德國數學家 ,也是科學家,他和牛頓、阿基米德,被譽為有史以來的三大數學家。高斯是近代數學奠基者之一,在歷史上影響之大, 可以和阿基米德、牛頓、歐拉并列,有“數學王子”之稱。 他幼年時就表現出超人的數學天才。1795年進入格丁根大學學習。第二年他就發現正十七邊形的尺規作圖法。并給出可用尺規作出的正多邊形的條件,解決了歐幾里得以來懸而未決的問題。 高斯的數學研究幾乎遍及所有領域,在數論、代數學、非歐幾何、復變函數和微分幾何等方面都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他還把數學應用于天文學、大地測量學和磁學的研究,發明了最小二乘法原理。高理的數論研究 總結 在《算術研究》(1801)中,這本書奠定了近代數論的基礎,它不僅是數論方面的劃時代之作,也是數學史上不可多得的經典著作之一。高斯對代數學的重要貢獻是證明了代數基本定理,他的存在性證明開創了數學研究的新途徑。高斯在1816年左右就得到非歐幾何的原理。他還深入研究復變函數,建立了一些基本概念發現了著名的柯西積分定理。他還發現橢圓函數的雙周期性,但這些工作在他生前都沒發表出來。1828年高斯出版了《關于曲面的一般研究》,全面系統地闡述了空間曲面的微分幾何學,并提出內蘊曲面理論。高斯的曲面理論后來由黎曼發展。 高斯一生共發表155篇論文,他對待學問十分嚴謹,只是把他自己認為是十分成熟的作品發表出來。其著作還有《地磁概念》和《論與距離平方成反比的引力和斥力的普遍定律》等。 高斯最出名的故事就是他十歲時,小學老師出了一道算術難題:“計算1+2+3…+100=?”。 這可難為初學算術的學生,但是高斯卻在幾秒后將答案解了出來,他利用算術級數(等差級數)的對稱性,然后就像求得一般算術級數和的過程一樣,把數目一對對的湊在一起:1+100,2+ 99,3+98,……49+52,50+51 而這樣的組合有50組,所以答案很快的就可以求出是: 101×50=5050。 1801年高斯有機會戲劇性地施展他的優勢的計算技巧。那年的元旦,有一個后來被證認為小行星并被命名為谷神星的天體被發現當時它好像在向太陽靠近,天文學家雖然有40天的時間可以觀察它,但還不能計算出它的軌道。高斯只作了3次觀測就提出了一種計算軌道參數的方法,而且達到的精確度使得天文學家在1801年末和1802年初能夠毫無困難地再確定谷神星的位置。高斯在這一計算方法中用到了他大約在1794年創造的最小二乘法(一種可從特定計算得到最小的方差和中求出最佳估值的方法在天文學中這一成就立即得到公認。他在《天體運動理論》中敘述的方法今天仍在使用,只要稍作修改就能適應現代計算機的要求。高斯在小行星”智神星”方面也獲得類似的成功。 由于高斯在數學、天文學、大地測量學和物理學中的杰出研究成果,他被選為許多科學院和學術團體的成員。“數學之王”的稱號是對他一生恰如其分的贊頌。 。
熱心網友
建議你去百度搜索 下 很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