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da
熱心網友
我的家鄉,它不算很大。但是是一個安靜的適合居住的小城市。是全國科技城。有很多有名的景點。 合肥,安徽省省會,位于中國中部(北緯32°、東經117°),長江淮河之間、巢湖之濱,通過南淝河通江達海,具有承東啟西、接連中原、貫通南北的重要區位優勢。 合肥是一座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城,素以“三國故地、包拯家鄉”而聞名海內外。自東漢末以來,合肥數為州郡治所,一直是江淮地區重要的行政中心和軍事重鎮。 “合肥”之名,最早出現在大文學家、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貨殖列傳》中:“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鮑、木輸會也”。秦漢之交,合肥正式建立“合肥縣”,屬九江郡。東漢劉秀升合肥為侯國,三國時為揚州治所。明清時為廬州府治,故又別稱為“廬州”。1949年1月21日,合肥解放,2月1日,由縣設市。1952年8月2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駐合肥市。 2002年3月區劃調整后,合肥市轄瑤海、廬陽、蜀山、包河4區和肥東、肥西、長豐3縣,并賦予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合肥新站綜合試驗區市級管理權限。全市總面積7498平方公里,其中市轄區面積596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近150平方公里。2003年末,全市總人口456。6萬人,其中市區人口155。87萬人。 合肥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全年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春溫多變,秋高氣爽,梅雨顯著,夏雨集中。年平均氣溫15。7度,降雨量近1000毫米,日照2100多個小時。 1984年9月25日,經合肥市九屆八次人大常委會通過,決定廣玉蘭為合肥市市樹,桂花和石榴花為合肥市市花。 合肥是多民族散雜居地區。全市有38個少數民族成份,約占全市總人口的1%,其中回族人口最多,占83%。目前,全市有2個民族鄉,17個民族村,1個民族街道社居委會。 改革開放以來,合肥市經濟社會發展步入了快車道,GDP連續20多年保持在兩位數以上增長,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2003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477。78億元,較上年增長13。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55。11億元,增長51。2%,是“九五”以來最高增幅;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207。43億元,增長12。3%;實現財政收入73。08億元,增長2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5。87億元,增長23。2%;全年完成進出口總額30。18億美元,增長31。3%,其中,出口18。19億美元,增長2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85元,增長9%;農民人均純收入2384元,增長7%。 進入新世紀以來,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合肥市在今后20年發展的基本思路是:加快發展,富民強市,整體推進現代化大城市建設,在全省率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在發展經濟上主要是實施“三步走”戰略,即到201O年生產總值達到1,000億元,2012年實現GDP總量比2000年翻兩番、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到2020年實現生產總值翻三番。近期重點是實施四大基地建設,即:建設城郊型農業示范基地,建設國內外重要的制造加工基地,建設國內重要的高新技術研究與產業化基地,建設國內重要的旅游、文化和教育產業基地。 合肥環境優美,滿城綠色。抱舊城于懷、融新城之中的環城公園;松濤陣陣,祥鳥云集的紫蓬山國家森林公園;波光瀲滟,浩森無垠的八百里巢湖;以及包公文化旅游區、徽園、西郊風景區,置身其間,無不令人心曠神怡。1992年,合肥被授予全國首批“園林城市”稱號,1999年榮獲“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稱號。 合肥是一座輕工之城,美菱冰箱、榮事達洗衣機、芳草日化、開元輪胎、合肥海爾等都是國內外享有盛譽的民族品牌。合肥交通便捷,駱崗機場是一座現代化的國際航空港,開通國際、國內航線40余條。鐵路與全國鐵路網相連。合徐、合寧、合巢蕪、合安、合六等高等級公路通往全國各地。合肥是北去鳳陽明皇陵、壽州古城、毫州;南去黃山、九華山、太平湖、天柱山、齊云山;東去巢湖、瑯琊山;西去天堂寨等風景名勝區的最理想的中轉站。朋友,歡迎您到合肥來! 。
熱心網友
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