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形成

熱心網友

注釋:大爆炸理論 (big-bang cosmology)現代宇宙系中最有影響的一種學說,又稱大爆炸宇宙學。與其他宇宙模型相比,它能說明較多的觀測事實。它的主要觀點是認為我們的宇宙曾有一段從熱到冷的演化史。在這個時期里,宇宙體系并不是靜止的,而是在不斷地膨脹,使物質密度從密到稀地演化。這一從熱到冷、從密到稀的過程如同一次規模巨大的爆發。根據大爆炸宇宙學的觀點,大爆炸的整個過程是:在宇宙的早期,溫度極高,在100億度以上。物質密度也相當大,整個宇宙體系達到平衡。宇宙間只有中子、質子、電子、光子和中微子等一些基本粒子形態的物質。但是因為整個體系在不斷膨脹,結果溫度很快下降。當溫度降到10億度左右時,中子開始失去自由存在的條件,它要么發生衰變,要么與質子結合成重氫、氦等元素;化學元素就是從這一時期開始形成的。溫度進一步下降到100萬度后,早期形成化學元素的過程結束(見元素合成理論)。宇宙間的物質主要是質子、電子、光子和一些比較輕的原子核。當溫度降到幾千度時,輻射減退,宇宙間主要是氣態物質,氣體逐漸凝聚成氣云,再進一步形成各種各樣的恒星體系,成為我們今天看到的宇宙。大爆炸模型能統一地說明以下幾個觀測事實:(1)大爆炸理論主張所有恒星都是在溫度下降后產生的,因而任何天體的年齡都應比自溫度下降至今天這一段時間為短,即應小于200億年。各種天體年齡的測量證明了這一點。(2)觀測到河外天體有系統性的譜線紅移,而且紅移與距離大體成正比。如果用多普勒效應來解釋,那么紅移就是宇宙膨脹的反映。(3)在各種不同天體上,氦豐度相當大,而且大都是30%。用恒星核反應機制不足以說明為什么有如此多的氦。而根據大爆炸理論,早期溫度很高,產生氦的效率也很高,則可以說明這一事實。(4)根據宇宙膨脹速度以及氦豐度等,可以具體計算宇宙每一歷史時期的溫度。大爆炸理論的創始人之一伽莫夫曾預言,今天的宇宙已經很冷,只有絕對溫度幾度。1965年,果然在微波波段上探測到具有熱輻射譜的微波背景輻射,溫度約為3K。 。

熱心網友

無中生有。大爆炸產生正反物質,就像0=+5-5。當然,大爆炸還產生虛,實物質,就像0=5+2i+(-3-2i)+(-2)。

熱心網友

這個問題有很多回答,唯物的,唯心的等等方面。我想對于我這樣面對那太難的數學與無條件通過先進設備研究的人來說,相信把這個問題教給上帝去做最好了!我們做好那些能讓我們生存環境更好的事:太陽對地球的影響,地球的演變等之類的東西。

熱心網友

現在科學界普遍認同大爆炸理論但大爆炸以前是怎么形成的沒人知道

熱心網友

沒有人知道宇宙最早是如何形成的。目前科學界普遍認為宇宙開始于一次大爆炸,但這還只是推測,科學界正在尋找證據支持這種觀點。

熱心網友

是在人們的想象中、等待中、進化中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