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鷹獅的作戰半徑太小了,總的看殲10要好一些。 瑞典薩伯公司生產的JAS39“鷹獅”戰斗機是新一代作戰飛機中最小的,也是目前唯一正式服役新一代戰斗機。自1996年6月首批自產型戰斗機進入瑞典空軍服役以來,已有50多名瑞典飛行員經過為期半年、共68飛行小時的改裝機飛行訓練,具備了駕駛新機的資格。首批雙座型“鷹獅”定于2000年10月服役,而從2001年開始空軍戰斗機航校的畢業生即可直接駕駛“鷹獅”。  現在已服役的“鷹獅”達70余架,并且還在以年均15架的速度持續生產。預計瑞典空軍共訂購204架,其中包括28架雙座型,計劃在2007年全部交付完畢。在此期間公司還將生產出口的飛機。2998年年底南非決定采購28架“鷹獅”。  多用途概念 與眾不同  JAS39“鷹獅”計劃以多用途戰斗機作為設計目標。該機主要完成空戰、對地攻擊和偵察3項使命。其實要做到多用途,特別是在設計之初就將各種性能要求考慮進去并非易事,這需要平衡和折衷,以求各種性能既兼顧又兼優。瑞典人追求多用途,完全是出于在空軍規模壓縮的情況下,對優化機群組成方面的考慮。作為一個小國,瑞典不能再象過去那樣維持一支由各專用機種構成的空中力量,而要求新機在一次飛行任務中能先后完成多種不同的任務。換句話來說,飛行員只需按下按鈕,改變一下機載計算機的工作模式,能就順利地切換飛機的作戰功能。這一點與其它國家的“多用途”概念不完全一樣。  瑞典空軍將這種設計思想稱為“任務切換”。他們的設想是在一次飛行任務中,一個由4架“鷹獅”組成的編隊首先用反跑道炸彈轟炸敵人的前沿機場,隨后還可以投入中短距空戰,接著4架飛機中的1架可以離開編隊執行海上偵察任務,而其它飛機則躲在幾十公里以外關掉震達待命。一旦執行偵察任務的飛機發現敵方艦船,就能過自動數據傳輸系統將有關信息傳遞給3架待命的飛機,由它們悄悄地向敵艦船發起突然襲擊。數據的自動傳輸系統還能幫助編隊指揮官實時了解各架飛機的燃油、武器、飛行高度和航向以及目標的搜索和跟蹤等情況。  多用途要領還要求飛行員是個多面手,要能勝任不同的使命。據瑞典人軍“鷹獅”戰斗機鑒定試飛中心主任安德斯·維爾希介紹,如果飛行員在一次出動中能快速轉換作戰任務,這無疑具有重大意義:有利于不同作戰任務之間相互調整和補充;從整體上講,可以節省大量的飛行訓練時間。另外,飛行員執行單項任務時所知信息有限,往往心存疑慮,與其讓他集中精力于單項作戰任務上,不如讓他對整個態勢有個了解,以便他能見機行事,自主決定使用何種武器或傳感器。此時,飛行員就不僅是執行者,同時也是決策者了。  技術先進 效能提高  根據人機工程學理論,“鷹獅”戰斗機采用了先進的玻璃座艙和新型廣角平視顯示器,飛行員可以輕而易舉地了解和掌握本機和友機的數據和信息。飛機采用了手控油門桿和駕駛技術,使種種控制開關都集中設置在操縱桿上。“鷹獅”還擁有一套故障和損傷自動檢測定位系統,使地面維護更加高效、快捷。  據稱,“鷹獅”在鑒定試飛中,各項飛行性能均超過設計指標5%-52%。飛機在盤旋格斗中能承受9G的過載。與普通三角翼飛機不同的是,由于該機裝有數字式電傳操縱系統,因此在進行小轉彎時能夠減小機翼產生的阻力,加上大的推重比,飛機不會因轉彎而損失速度和推力。因此“鷹獅”具備良好的敏捷性,完全能適應激烈的近距格斗。  “鷹獅”的機載武器系統與“陣風”、“臺風”等相比也不遜色。如前所述,該機可以在保持本機雷達靜默的狀態下,利用另一架“鷹獅”所提供的信息,隱蔽地向視距以上的敵方目標發射導彈,同時由雷達控制的航炮也有很高的命中率。  “鷹獅”可以在簡易機場利用1000米長的跑道起降,而且由于兩次飛行時間的維護十分簡單,因此增加了作戰出動的次數。瑞典空軍認為,盡管機群規模縮小了,但它們比以前的機群具有相同或更大的作戰能力。這也就是他們所稱的“現實戰斗力概念”。在這個概念中,衡量機群作戰能力的大小不再是機群的規模,而是在一定時間內所能完成的任務量和打擊的目標數量。  瑞典人的成功還不止于此,近二、三十年來,各國戰斗機的研制成本不斷上升,有些型號幾乎到了無法承受的地步,而“鷹獅”卻是成本較低的新一代戰斗機,其使用成本比其上一代“雷”式戰斗機低40%,當然它的燃油消耗只是后者的一半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有長有短 相互彌補  “鷹獅”的機體比新一代戰斗機的機體都小,只及美國F/A-18戰斗機的一半。飛機小巧既是優點也是缺點。優點主要是雷達反射截面積小,利于隱身,在視距以外的空戰中占優勢;缺點是機體過小容不下更多設備,如電子干擾和誘餌對抗系統、前視紅外探測/跟蹤和目標指示系統等。這些設備只能裝進吊艙,掛在機外。這樣勢必會擠占本來就不多的武器和副油箱掛架(“鷹獅”共有7個外掛架),而且增大了空氣陰力和雷達信號特征。  另外,在飛行編隊內,各架“鷹獅”分工合作,各司其職,因而單機功能有限。一個靠自動數據傳輸系統連結的4機編隊實際上就是一個完整的武器系統。只要其中一架飛機損失或失效,則整個編隊的作戰效能就會大打折扣。  再有,“鷹獅”戰斗機的另一個嚴重不足是其作戰半徑只有400公里。這一點對瑞典來說或許不算是什么大問題,然而國外某些潛在用戶則不免顧慮行政重重,他們的國土面積比瑞典要大得多,而且缺少覆蓋全國的空軍基地和適宜作跑道的公路。為了打消客戶的顧慮,1998年11月初瑞典成功地進行了“鷹獅”戰斗機的空中加油試驗。這無疑將能解決飛機的航程問題,但同時用戶也要為此破費不少--還得添置加油機。  積極改進 擴大出口  瑞典計劃進一步改進“鷹獅”武器系統等裝備,目前已對數個項目進行了評估,如果中期換裝帶有主動電子掃描天線的新型火控雷達,以進一步增加飛機的作戰能力;改裝推力適量噴管,這樣既可以大幅度提高飛機的超機動能力,又可以省去飛機的垂直尾翼,進一步降低雷達信號特征;同時瑞典還計劃給“鷹獅”裝備正在研制的IRIS-T近程空對空導彈,以及該導彈配用的頭盔瞄準鏡。  “鷹獅”戰斗機以其輕巧和多用途的特點,在當今世界上成為中小國家空軍較為適用的戰斗機。該機單價為2500-3000萬美元,是歐洲“臺風”和法國“陣風”價格的一半,在新一代戰斗機中最為物美價廉。南非已與瑞典簽訂了采購合同。而“臺風”和“陣風”至今還沒有拿到真正的出口訂單。  近來英國航空航天公司與瑞典薩伯公司聯手,前者負責對外銷售和售后服務。“鷹獅”還可以充分利用英國航空航天公司的先進設備,不斷改進提高。英國名牌公司加盟有利于消除潛在用戶的疑慮。據估計,在未來戰斗機市場上,“鷹獅”的銷售量有望2000多架。  主要技術數據  機長(米) 14。1  翼展(米) 8。4  機高(米) 4。5  機翼面積(平方米)25。1  空重(公斤) 6600  正常起飛重量(公斤) 8500  最大外掛量(公斤) 4500  機內載油量(公斤) 2260  最大飛行速度(馬赫) 2。2  限制過載(g) +9  起/降距離(米) 800  作戰半徑(公里) 400(作者:王宏偉)  摘自《現代兵器》 。

熱心網友

都是三代半的戰機,都是單發雙座,都是氣動布局它們在國際市場上是競爭對手,實力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