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朋友在談底部的問題,其實要確認是否到了底部,或者是否接近了底部,就必須搞清楚大盤下跌四年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雖然很多人提出了很多原因,但是理由都不夠充分。如果不能夠搞清楚真正的原因,就無法確認是否到達或接近了底部。
熱心網友
若一句話:是國內貪腐,若二句話:是國內形勢,若三句話:是事物(股市)發展的規律.若四句話:是國際形勢,若五句話:是調控的必要,若六句話:還要繼續筑底,這兩年不會有大的行情.
熱心網友
我們總在得意的說,十年走完人家百年的歷程!太快了!現在是在補課!記住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熱心網友
我認為倒不是政府無誠信,只是政府無能力控制而已,由于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初期階段,它無法控制和解決在政策執行過程中的違規、違法、腐敗等等諸多問題。
熱心網友
中國股市誕生14年來,7000萬開戶股民在中國股市總共投資了24500億元,但經過中國股市特有的壟斷管制產生的"二次溢價"截流,世界最高水平的印花稅交易費的截留,以及承擔了其他諸多內部職工股、轉配股、國減股、遺留問題股、債轉股等負擔,到達上市公司內部實際只有8500多億,但投資者總體付出卻是24500億資金。也就是說投資者只有三分之一的錢被"融資"到了上市公司,大量金錢都消失在繁雜的中間環節了。 "發行股票融資"對企業來講是相比銀行貸款、借債等成本最高昂的融資手段,但為什么在中國股市企業打破頭拼命也要上市融資呢?為什么在中國股市發行價格遠高于國際市場?為什么我們似乎看不到中國股市這種高昂成本呢? 從政府角度來看問題,政府為國企融資通過各種"掮客"向千萬股民借款8500億,但"掮客們"卻給股民打的是24500億的借條!中間一筆巨大的利益差價被各種"掮客"吞吃了,因為是他們幫助政府通過股市從千萬股民手中借的錢,自然要收取勞務費好處的。 實質是"借錢要不要還"的基本經濟信譽問題 西方經典教科書沒有錯,用股市融資對融資方來講是成本最高昂的。在今天的中國股市有了一個更特例的案例:發行股票融資8500億,卻制造了將近20000億的虧空!要么是政府管理層不認賬,用股民的血汗錢來填補,要么是政府管理層認賬,想辦法來填補這個股市大窟窿。 。
熱心網友
執政不為民?。?!執政不為民?。。陶粸槊瘢。?!執政不為民?。?!
熱心網友
四年下跌的根本原因是,政府無誠信,與民爭利造成的。
熱心網友
1。股市四年的下跌起原于國有股按市價減持.四年來股市中較大的波動機本上都與此事有關,5月份的下跌還是由于股權分置的“試點”實際上還是國有股減持,只不過是專家、學者們弄出來的把戲而已。2。股價虛高,過度圈錢也是股市下跌的重要原因之一。3。是制度的不完善。造假多多。4。管理層無人管錯對都是對不要負任何責任就比如證監會進期推出的新政;c股轉讓、新股詢價、寶鋼增發、“分置”試點。都引發了一波較大的下跌。5。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多年來只是掛在口頭上,真正授到保護的還是上市公司。
熱心網友
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中國的管理層素質不足:1.不懂如何完善制度。2.不懂監管企業。
熱心網友
一:基礎沒打好二層樓的基礎上面還要加四層怎么受得了、中國股市本來是按中國特色設計的,加入WT0后要與國際接軌、怎么接得了?只有推倒重耒,事實解決股權分置實施全流通己經是在推倒重耒了。二:規矩沒立好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耒制約惡意圈錢和經濟犯罪。三:體制有問題對監管部門的考核、不是像口頭講的那樣“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而是以上市多少融資多少來評功行賞的。
熱心網友
1。從中國股市建立之初,就確立了為國企解困、唯有融資功能的錯誤定位?,F在政府仍無意糾正。2。管理層這次是?;^,股權分置試點的矛盾交給非流通股與流通股,他們隔岸觀火。股市是管理層搞壞的,現在卻當旁觀客。3。股權分置試點有很多不確定因素,要看具體怎么做,有的既可能做成利好,也可以做成利空。目前,市場對試點做法不認賬。4。如虎似狼地圈錢。例如,9/5 節后第一天,就上市三只股,18/5 長江電力又有4億股要上市,純粹是在搞圈錢大躍進。股權分置試點也是需要大量資金的。5。股權分置試點本來要在牛市搞就容易得多,前幾年的大好時機讓官僚們耽誤了,熊市中解決這種問題,難度很大。如今,中國股市已經形成股災,股指創6年新低,股票均價只有4元多錢,創 9年來新低,1100點肯定站不住了,如此下去,1000點再往下都可能成為事實,何處能止跌?誰都說不清。這完全是政府造成的,中國股市的嘗試是失敗的。解鈴還需系鈴人,只有政府下大決心,真正站在人民大眾的立場上,讓利于民,才能扭轉頹勢。
熱心網友
基礎不規范、中間人搗蛋、別人外邊看,所以就難漲
熱心網友
一個最主要的就是股票價格太貴了科技股的定價太高也是股市不佳的原因之一,建議遠離科技股,建議同價換股游資才是普通股民在股市越陷越深的原因,沒有科技股的高定價,沒有游資的吆喝股民就不用追漲殺跌,好好去選擇一些好的公司,基金大多看好的公司持有,就不會照成現在的情況了,在成熟的市場也一樣是好的公司才能給普通股民回報如香港有長期走牛的公司,也有在在牛市走熊的公司,望股民三思,現在指數已經沒什么意義了,國家的政策能夠讓機構認可,場外的資金有意愿進場才行建議一般的股民可以等機構進場時進,等成交量放的大時進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