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周五就要交了 “讀某物理方面文章的感想” 好多人都寫的是任務傳記的感想 要5000字的 時間空間人物的都可以 要中文的 先謝謝各位大俠了 無以為報我這新手的20分 就當謝禮了 !

熱心網友

有一位同學最近剛寫了一篇給中學生參考的文章,你可以大致借用點觀點和說法,說不定就給你高分了呢!怎么看物理專業和數學專業在數學教學上的差異作者:王格之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 在招生網咨詢論壇上,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同學和家長對物理和數學專業感興趣,他們雖然能夠了解到北京大學擁有著國內實力最強的數學和物理學學科,但是卻對數學和物理兩個學科的學習要求上的細節存在著疑問。我們發現,源于對數學和物理學科特點的不了解而產生的對數學和物理學人才的培養上的誤解還很多。甚至還有提問者誤以為數學和物理是一回事兒,應該放在一起培養。這里,我愿意從物理學專業學生的角度來為同學們介紹一下物理學和數學專業對數學教育的要求的差異,當然也會自然的提到北大的人才培養上的一些特點。希望這能使大家更客觀看待物理專業和數學專業,并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我們首先由物理學類專業和數學類專業的一二年級基礎課講起:物理學類專業的低年級專業基礎課一般有由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和原子物理學組成的普通物理課,由2學期的高等數學和一學期線性代數組成的數學課,并有專門的數學物理方法課程從物理學工作者的角度講授復變函數和數學物理方程(主要是偏微分方程的求解)。同時還要開設兩個學期的普通物理實驗課程。事實上,在北大物理學院,二年級同學許多都進入了四大力學(理論力學、熱力學統計物理、電動力學和量子力學)的理論物理課程學習。(筆者就是在大二一年完成這些課程的)數學類專業的低年級課程由幾何學(解析幾何),兩學期高等代數、三學期數學分析、復變函數、常微分方程、抽象代數、概率論組成。北大數學學院不少同學也在二年級進入了專業課程的學習。也許作為高中同學的你,還不大清楚這樣迥異的課程意味著什么,那么我們不妨先來看看數學對兩個專業的同學的意義。首先對物理類專業的學生來講,無論今后從事理論工作、實驗工作,乃至應用工作,在數學上的基礎知識的確應該在低年級學到。但是對于物理學工作者而言數學是工具,學物理的人更關注的是數學所帶來的結論所表達的物理意義,而對數學理論,物理專業的同學需要了解如何準確的應用即可。然而對于數學專業的同學,他們則必須將主要精力關注到數學理論的嚴密性、精確性。數學結論對于數學專業的同學而言并不是最重要的,他們更注重理論的完備嚴密、注重結論的導出過程。了解到這一點,我們就不會驚訝于翻開“高等數學”教材和“數學分析”教材比較時所發現的教授思路和描述語言上的差異。但是,一般的非物理專業和非數學專業的人往往把高等數學和數學分析之間的差異誤解為難度上的差異,甚至認為高等數學是數學分析(B),難度上降了一個臺階。當然,事實并不是這樣的,因為高等數學包括了所有數學專業的基礎課的內容,你看數學系基礎課所要講的數學分析、解析幾何、常微分方程和高等代數等內容,都是高等數學的范圍之內。從物理和數學對比的角度出發來看這個問題,就會發現這實際上是物理學家的所需數學教育和數學家的所需數學教育差異導致的。例如,楊振寧先生和數學大師陳省身先生會面時曾經驚訝的發現楊先生的楊—謬斯規范場理論中的數學語言和陳先生的纖維叢理論其實是一致的。我們從這個例子看到,物理學家和數學家從自身專業工作中導出的共同的數學理論竟然有著很大的形式上的差異,這就告訴我們物理學工作者和數學工作者對數學理解上的是有差異的。事實上,物理學專業的數學教學必須考慮到物理專業學生的特點:首先要注意到物理專業學生和數學專業學生的思想方法上的異同,不應該一味的追求用數學專業課來加深物理專業學生的數學基礎;其次,要考慮到物理專業學生要首先要面對的是物理課程,數學課程不應該喧賓奪主,前面已經看到物理專業一門高等數學就囊括了數學專業的許多課程的內容,但是如果讓物理系同學來和數學系同學一起上課,就不得不學好幾門數學專業課來覆蓋本來一門高等數學課程就可以覆蓋的內容,這在時間上是無法允許的。因此,我們不能簡單的用照搬數學專業的專業課講給物理系學生聽(當然,一些學校把這作為師資力量薄弱的情況下的權宜之計也無可厚非),有條件的院校應當能夠開設出針對物理學類學生的數學課程。如果同學們來到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學習,那么面對的數學類必修課程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高等數學類,要上兩個學期的高等數學和一個學期的線性代數,它由數學科學學院專門從事物理類專業教學的老師講授。另一部分是專門的數學物理方法課程,由物理學院的教授講授。擔任高等數學課的數學學院的教師,除了在數學方面有所專精外,常年為物理學類各專業講授高等數學課程,這使得他們的教學在思想和方法上更有針對性,也更成熟,這些老師就中有如李忠、周建瑩、郭懋正等數院的著名教授。而在北大講授數學物理方法的老師中,我們不能不提到國內數理方法教學的權威吳崇試教授,在他的主持下北大數理方法課程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而講授這一課程的教師則來自于國內理論物理實力最強的北大物理系理論物理研究所。對于學物理的人而言,誰也不敢說數學中的某一方面在以后的工作中是沒有用的,但是是不是這樣我們每個物理專業的同學就都應該去修許多數學專業基礎課呢?物理學院的著名教授俞允強老師就曾經講過:“盡量為學生準備他們將來可能有用的知識是一種很糟糕的觀念。”我想每個同學的情況是不一樣的,大家對自己的發展都會有個打算,無論是做理論物理、做凝聚態物理、做核物理、天體物理等等,也包括做應用方面內容,這些方向對于學生的數學儲備是沒有一個統一的尺度的。面對這樣的情況每位同學都應該能夠根據自己的選擇找到適于自己的發展道路。因此學校所應該做的不是以“強化”的名義去要求物理專業和數學專業的同學坐在一起上數學課,這種計劃經濟時代思想遺痕濃重的做法是不符合教育規律的。學校應該為學生創造最好的條件,提供充分的指導,使同學們意識到自己所需要學的是什么,讓同學自由的做出選擇。我覺得這種充分尊重和相信同學選擇的思想在北大體現的很充分,比如說我們物理專業總是會有一些同學特喜歡數學的思維模式和思想方法,或者對某一門數學專業課特別感興趣,自由的選課制度和充足的教學資源使他們可以實現自己的想法。其實作為一個北大學生,你都擁有跨院系選課的權利。咱們物理學院的同學都可以去選修數學科學學院的專業課程,這些課程會計入學分,同時可以頂替內容重疊的物理類數學課程。其實在北大就是這樣,自由絕非只是生活上的,更多得還體現在學習與學術上。好了,關于物理學專業的數學學習的內容就先寫這么多,希望這會對同學們有所幫助。祝福大家,愿大家都能進入心儀的專業,金秋九月,美麗的燕園,我們在北京大學,在北大物理學院等待你們的到來。。

熱心網友

你是幾年級的呀,,,最近看了線性物理一書,特難,,我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