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說聲謝謝啦
熱心網友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春秋左傳正義》 (本篇據中華書局影印清《四庫全書總目》經部春秋類排錄,依文意分段,加現代標點。)洛陽老莊研究院 瀟雨 排錄《春秋左傳正義》六十卷,內府藏本周左丘明傳,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疏。自劉向、劉歆、桓譚、班固皆以《春秋傳》出左丘明,左丘明受經于孔子,魏晉以來儒者更無異議。至唐趙匡,始謂左氏非丘明,蓋欲攻傳之不合經,必先攻作傳之人非受經于孔子,與王柏欲攻《毛詩》,先攻《毛詩》不傳于子夏,其智一也。宋元諸儒,相繼并起,王安石有《春秋解》一卷,證左氏非丘明者十一事,陳振孫《書錄解題》謂出依托,今未見其書,不知十一事者何據。其余辨論,惟朱子謂“虞不臘矣”為秦人之語,葉夢得謂紀事終于智伯,當為六國時人,似為近理。然考《史記·秦本紀》,稱惠文君十二年始臘,張守節《正義》,稱秦惠文王始效中國為之。明古有臘祭,秦至是始用,非至是始創。閻若璩《古文尚書疏證》亦駁此說曰:“史稱秦文公始有史以紀事,秦宣公初志閏月,豈亦中國所無,待秦獨創哉?”則臘為秦禮之說,未可據也。《左傳》載預斷禍福,無不征驗,蓋不免從后傳合之,惟哀公九年稱趙氏其世有亂,后竟不然,是未見后事之證也。經止獲麟,而弟子續至孔子卒,傳載智伯之亡,殆亦后人所續,《史記·司馬相如傳》中有揚雄之語,不能執是一事指司馬遷為后漢人也,則載及智伯之說,不足疑也。今仍定為左丘明作,以祛眾惑。至其作傳之由,則劉知?住骯貳敝裕釵仿邸!妒琛煩啤按笫率橛誆噠擼椋恍∈率橛詡蛘擼亍!憊勱分檎遠埽朧分櫬摜碳澳常皆卦謚詈鈧擼湮奶褰雜刖稀!賭印煩啤噸艽呵鎩吩囟挪堆啻呵鎩吩刈右牽端未呵鎩吩氐u觀辜,《齊春秋》載王里國、中里,核其文體,皆與傳合。經傳同因國史而修,斯為顯證。知說經去傳,為舍近而求諸遠矣。《漢志》載《春秋古經》十二篇,《經》十一卷,注曰:“公羊、谷梁二家。”則左氏經文,不著于錄。然杜預《集解序》稱:“分經之年與傳之年相附,比其義類,各隨而解之。”陸德明《經典釋文》曰:“舊夫子之經與丘明之傳各異,杜氏合而釋之。”則《左傳》又自有經。考《漢志》之文,既曰《古經》十二篇矣,不應復云《經》十一卷。觀《公》《谷》二傳皆十一卷,與《經》十一卷相配,知十一卷為二傳之經,故有是注。徐彥《公羊傳疏》曰:“左氏先著竹帛,故漢儒謂之古學。”則所謂《古經》十二篇,即《左傳》之《經》,故謂之“古”,刻《漢書》者誤連二條為一耳。今以《左傳》經文與二傳校勘,皆左氏義長,知手錄之本確于口授之本也。言《左傳》者,孔奇、孔嘉之說,久佚不傳;賈逵、服虔之說,亦僅偶見他書。今世所傳,惟杜注孔疏為最古。杜注多強經以就傳,孔疏亦多左杜而右劉,(案劉炫作《規過》以攻杜解,凡所駁正,孔疏皆以為非。)是皆篤信專門之過,不能不謂之一失。然有注疏而后左氏之義明,左氏之義明而后二百四十二年內善惡之跡一一有征。后儒妄作聰明,以私臆談褒貶者,猶得據傳文以知其謬,則漢晉以來藉左氏以知經義,宋元以來更藉左氏以杜臆說矣,傳與注疏皆謂有大功于《春秋》可也。 。
熱心網友
四庫全書的目錄就跟一本書似的
熱心網友
請參閱以下鏈接: 里面有四庫全書的部分文章。
熱心網友
包括經史子集四部,囊括了我國古代幾乎所有的傳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