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衣冠禽獸”一詞,源于明代官員的服飾。明代官員的服飾規定:文官官服繡禽,武將官服繪獸。文官一品緋袍,繡仙鶴;二品緋袍,繡錦雞;三品緋袍,繡孔雀;四品緋袍,繡云雁;五品青袍,繡白鷴;六品青袍,繡鷺鷥;七品青袍,繡溪敕;八品綠袍,繡黃鸝;九品綠袍,繡鵪鶉。 武將一品、二品緋袍,繪獅子;三品緋袍,繪老虎;四品緋袍,繪豹子;五品青袍,繪熊;六品、七品青袍,繪彪;八品綠袍,繪犀牛,九品綠袍,繪海馬。因此,人們稱文武官員為“衣冠禽獸”,當時是一個令人羨慕的贊美詞。 明朝中晚期,官場腐敗,文官愛錢,武將怕死,欺壓百姓,無惡不作。于是,“衣冠禽獸”就演變成為非作歹、如同牲畜的貶義詞。
熱心網友
穿衣戴帽的動物。
熱心網友
你周圍有村長、鄉長、縣長。。。。嗎?或者廠長、局長、經理、總裁。。。。。之類?聽聽它們說的話,再看看它們做的事,你就全明白了。
熱心網友
引申到現在應該是穿皮草的人吧穿的衣冠是禽獸的,或者.......
熱心網友
衣:穿著衣裳,冠:戴著帽子,象人一樣(外表)的禽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