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一種古代口語呢?古代的口語和書面語(即我們現在說的古文)差別是不是很大?
熱心網友
樓上說得對,古人平常是用古白話說的。我要補充一點:咱們現在的普通話是以北方方言為基礎的,而古人——尤其是唐宋以前的人,所說的話在語音上更接近南方的一些方言,與現在的普通話聽起來是有天淵之別的。這種差別是由于北方戰亂不斷,中原人民南遷,經濟重心南移而造成的。現在的閩南話、客家話、廣州話,其實比普通話更接近唐宋口語。最直接的例證就是:請你把那些現在看起來不押韻的唐詩用廣州話或閩南話讀一下,就會發現大多數的詩都押韻了。古人不僅在語匯和語法上不同于現在——用的是古白話,而且在語音上也與現在有很大差別。呂叔湘先生舉過一個生動的例子,說明古今語言的差別之大:宋朝的朱熹給《論語》做過注解,可謂是孔子研究專家了。然而,要是在孔子正和顏回、子路他們談話的時候,朱熹闖了進來,那么他們在講些什么,朱熹保管是一句也聽不懂的。
熱心網友
中原古音````~~以長安洛陽地(古代)的發音為官話!!也就是當時普通話```在唐以前哈!
熱心網友
當然是古文,但和文言文不同,文言文是當時的書面語,
熱心網友
文言文是古代的書面用語,古人平時說的是“古白話”,就像《水滸傳》、《紅樓夢》、《三言》、《二拍》等古白話小說用的那種。應該說和現在的白話文比較接近,和文言文相差挺遠的。
熱心網友
古代的口語與書面語言是有區別的,文言文是知識分子專用的,好像平常說話也是說的這種話,古代口語是平常百姓說的,又不象現在的口語,現在的口語白話是五四以后才有的,你看魯迅的白話問,讀者特別扭,好像全是錯別字,其實很進步了。
熱心網友
當然說人話了,難道說鳥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