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天下趙州說柏林 柏林禪寺畫中行,東寺鐘聲美名留。昔日壁水成佳話,塔影古柏話春秋。柏林禪寺畫中行,殿堂樓閣中興修。風吹鐸鈴叮咚響,宗風重振一眼收。開篇幾句小詩,簡略地勾勒出趙州柏林禪寺的歷史滄桑。要知它的興衰發展變化,請看以下簡介。一、古剎史略趙州柏林禪寺,座落在河北省趙縣城內石塔路東端路北。據清代光緒年間《趙州志》載:創建于東漢末年(公元200年),始稱觀音院,因附城之東,亦稱東院,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悠悠歲月,朝代更選,幾度興廢,在佛教禪宗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史稱古佛道場、畿內名剎。宋代初年(公元960年),趙州觀音院易名永安院。到金代衛紹王(完顏永濟)大安元年(公元1209年),因永安院觸犯了金帝完顏永濟之諱,于是采摭了趙州和尚從諗大師“庭前柏樹子”之意,改名柏林禪院,柏林之名始于此。元代朝庭賜額柏林禪寺。明代以后,皆稱柏林寺。新中國成立后,山門尚存吳伯石磚刻寺額“柏林寺”三個大字。1988年5月12日,河北省人民政府發布決定:柏林寺作為宗教活動場所,逐步進行修復。定名:趙州柏林禪寺。從柏禪寺1800年的歷史興廢發展變化,總結出一條重要結論:隨著歷史的推進,天時地利契機到來,得人和則興,失人和則廢,大率如此。唐代,觀音院高僧道深法師一度聞名遐邇。使玄奘大師于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西天取經之前,東游至趙州精心參學《成實論》。唐玄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55年)從諗禪師應信眾之請,駐錫觀音院。他是六祖慧能之三傳,南岳、馬祖之謫裔,為南泉普愿禪師的弟子,駐觀音院四十載,弘揚禪宗,玄言禪理布于天下,道化大行,行業日隆,深受信眾尊崇,燕趙二王曾聽其說法,為趙王摩頂受記,遂為一方宗主,世稱趙州和尚,真際禪師,開觀音院鼎盛時期。五代戰亂兵起,叢林荒廢。宋代統一中國后,宋太宗皇帝御書永安院每歲度僧一人,開創佛教復興的先河。金代,趙州改名沃州,平棘縣(今趙縣)棘薄鄉(今沙河店鎮)丁村戒師,名諱宋詮宗等律師,在柏林禪院一度改禪宗為律宗長達50年,高起梵宮,翻修大殿,使佛教文化得到進一步發展?!洞蠼鹞种莅亓侄U院三千邑眾碑》記述了其豐功偉績,為后世樹立了榜樣。元代,柏林禪院進入了新的復興發展時期。太宗窩闊臺九年(公元1237年),歸云老人住持柏林禪院,重建叢林,廣拓院基,發展寺院事業,添置水硙水碾,置得負郭良田五千畝,庫堂物資豐富,僧眾巨增。元世祖十九年(公元1282年),住持月溪長老在原有基礎上繼續發展,使叢林面貌煥然一新:大殿、側殿、法堂、祖師堂、外庫、僦寮、并諸祖繪像、西堂、云堂等,建筑錯落有致,巍巍壯觀。住持長老魯云行興禪師于至順元年(公元1330年)九月修造真際禪師塔,使寺院規制井井有序。元代成吉思汗皇帝,月闊臺女皇帝、薛禪皇帝布圣旨保護柏林禪寺財產。從此,柏林禪寺進入了新的鼎盛時期,恢復了禪宗的歷史面貌。明代成化未年(公元1465年),道源禪師住持柏林寺,增建了?陳?殿。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住持魯峰禪師建成了大慈殿,將真際禪師石刻寫真供養于殿內。至此,柏林寺內中軸線上縱列三座大殿--天王殿、?陳?、大雄宝殿(摩尼殿)。謾n靡惶岬氖牽捍笮郾Φ疃?山頭有吳道子畫水:一幅曰文水--水勢平緩,波濤不驚,潺潺流水,水波蕩漾漣漪;一曰武水--巨流奔騰,驚濤洶涌澎湃,浪卷千層飛流直下。明王僉有詩贊曰:長夏公余訪法臺,水分文武勢瀠洄??駷懸捎序札埰?,幻跡驚看風雨來。共托恒河迷彼岸,似從苦海覓蓬萊。個中神物相呵護,名筆于今尚未灰。明代建成的大殿,竟有了唐代畫圣吳道子畫水,真神人也。文人墨客為此苦費心思,作了不少文章。清代饒夢銘《趙州十二景雜詠》中”吳道子畫水“一詩揭開了謎底:鯨濤雪練斗精神,雙管平分總絕倫。識得中山遺墨在,應嗤道子是前身。不言而喻,吳道子畫水乃明代定州何生所畫(王翕刊集)。清代,主要是對破損殿宇進行維修,相應地增建了一些附屬物,如:十方禪院,昭忠祠、劉猛將軍廟、天王殿、金剛殿等。乾隆皇帝南巡經趙州時,小?s柏林寺,吟詩賦詞,詩興大發,與群臣聯吟,禁用水部字,以顯皇帝風采。之后,在大雄寶殿通往?陳畹耐ǖ郎轄ㄊ鰲壩保?題寫乾隆皇帝賦七律二首。碑陽詩曰為《趙州道中作》:常山初駐翠華旃,老幼瞻依夾道填。饑時寒衣均在念,車塵馬足共摩肩。幸逢四海方無事,益初三時祝有年。慚愧閭閆心愛戴,曾何德澤被民編。碑陰題乾隆所作《題吳道子文武水》:壁端祇慮天瓢瀉,千年不竭真神也。伊人心自別高下,堂堂王道歡虞伯。??物?暄薅?,色孕龙宫兼^〖蕁?石渠各種空傳馬,日月出矣爵火舍。大士如如塵不惹,晏坐道場功德灑。與“御碑”相對峙的兩通“附鳳翼”和“攀龍鱗”石碑,相傳為虞世南手書。斗大之字,蒼勁有力,端莊豐滿,刻工精湛。與“御碑”上流暢的行草,相映生輝,游客嘆為觀止,無不稱絕,是研究書法藝術的珍品。是時,柏林寺殿堂重重,氣宇軒昂,飛脊斗拱,龍背鴟尾,灰瓦布頂,碑碣林立,寶塔巍巍,古柏參天,氣勢恢宏。明州判陸健《趙州十景詩》中有“東寺鐘聲”;清學正饒夢銘《趙州十二景雜詠》中有“柏林寺”、“真際塔”、“吳道子畫水”、“虞永興大字”五景,此乃古佛道場,一方勝地不為過譽。民國年間,古郡名剎,歷盡兵燹、水患,殿宇傾圮。民國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親密和尚從邯鄲武安栗城寺回到趙縣,住持柏林寺,舉行法會,發起修繕柏林寺。

熱心網友

隋朝李春所建,據今有1000多年的歷史

熱心網友

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橋7百多年以后歐洲人才建成類似的橋有題問我alyd352616101@

熱心網友

門票奇貴,地方極小。不值一游。

熱心網友

歷史悠久,值得一看!

熱心網友

一般一般!門票奇貴,地方極小。不值一游。

熱心網友

趙州橋在河北趙縣。以歷史悠久而聞名于世,被譽為“華北四寶之一”。趙州橋,是根據地名命名的。自北齊天寶二年(公元551年)改殷州為趙州,40年后建成趙郡交河石橋,趙州橋名始于此。趙州大石橋為當地人的俗稱。    趙州橋出自工匠李春之手,是一座弧形單孔石拱橋。在橋兩端的石拱上,辟有兩個券洞,這種結構叫“敞肩拱”,是世界橋梁中的首創。 趙州橋橋長;50多米,有9米多寬,中間行車馬,兩旁走行人。這么長的橋,全部用石頭砌成,下面沒有橋墩,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橫跨在37 米多寬的河面上。大橋洞頂上的左右兩邊,還各有兩個拱形的小橋洞。平時,河水從大橋洞流過,發大水時,河水還可以從小橋洞流過,這種設計,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舉,既減輕了流水對橋身的沖擊力,使橋不容易被大水沖壞,又減輕了橋身的重量,節省了石料。趙州橋建成500多年,北宋哲宗皇帝北巡經趙州,觀此石橋,心悅誠服,徘徊往返,賜趙州橋正名:安濟橋。意思是:“利貫金石,強濟天下,通濟利涉,萬民以福?!壁w州橋從公元591年至599年建成后,在663年,橋望柱上所雕的兩座獅子被高麗諜者盜去,未能修復外,基本上保持了原貌。歷史上唐宋明清修繕了7次。7次修茸,多為修修補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十分重視文物修復、保護工作。1953年到1958年對趙州橋進行了全面修整。建國后的修繕,規模較大,時間較長,也是在原基礎上保護性的修繕,足以說明趙州橋的堅固、結實,工程質量的優良。六世紀機末世界名建筑之一的趙州橋,1961年國務院宣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是世界上現存跨度最大、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巨大石拱橋,在建橋史上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對世界橋梁建設有深遠的影響。特別是首開“敞肩拱”的先河,被廣泛借鑒和應用。比趙州橋晚700年的法國泰克河上的賽福橋已蕩然無存。1883年法國在亞格河上修造的安頓尼特鐵路石拱橋比中國的趙州橋晚了1100年。各國專家來中國考察趙州橋,更多的人來參觀,每年都有十多萬人。1991年,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的教授來次考察,為之折腰,親自送來世界上迄今為止已建立的第十二塊紀念碑;上面寫著“國際土木工程歷史古跡--趙州橋”。趙州橋表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祖國的寶貴歷史遺產。“隋匠天工落奇橋,飲盡世代洪水惡,石骨長虹映燕趙,風雨梳妝歲歲立?!?。